英國軍官不解:英國為何歸還香港?直到2000年一英國上將道出真相

知鑑明史 發佈 2023-01-28T12:50:46.523557+00:00

在他們看來,英國是老牌發達國家,而中國雖然在新中國成立之後,國力變得越來越強盛,可是畢竟只是個遠隔萬里的發展中國家。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香港回歸之後,在英國軍隊之中一直存在著一個讓眾多軍官十分不解的問題。

那就是為何要將香港歸還給中國?

在他們看來,英國是老牌發達國家,而中國雖然在新中國成立之後,國力變得越來越強盛,可是畢竟只是個遠隔萬里的發展中國家。

再加上歷史上的一些糾葛,高傲而又狂妄的英國人骨子裡就對中國有些輕視。

而這一次英國竟然在與中國的「對決」之間吃了癟,這讓這些人有些難以理解。

甚至有一些較為激進的人,還在英國國內發出了十分囂張的言論。

這在當時造成了一些影響。

然而,到了2000年,也就是香港回歸3年之後,在一堂高級軍官的軍事理論課上,面對著台下學員們的這個疑問,一位英國上將只用了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就道出了事情的真相。

那麼,這個英國上將當時究竟說了什麼呢?

英國軍營的風波

「小河彎彎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東方之珠,我的愛人,你的風采是否浪漫依然...」

1997年6月30日晚,全中國人民都守在電視機前,按捺著心中難以平復的激動心情,滿心期待著一個偉大時刻的到來。

幾個小時以後,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在香港會展中心緩緩升起。

隨著7月1日零點鐘聲的敲響,五星紅旗也恰好升到了最頂端。

剎那間,全國各地爆發了熱烈的歡呼吶喊聲。

因為這標誌著,離開150多年的香港,終於在這一刻成功回歸到祖國的懷抱之中。

而在香港會展中心,在場的眾人也都是一片歡天喜地的景象。

許多人都激動地抱在一起爭相慶賀。

甚至還有很多人的臉上,都湧現了激動的淚水。

然而,與周圍人群格格不入的是,在場的港英最後一任總督彭定康和前來參加交接儀式的英國皇室代表團的臉上充滿了落寞。

甚至在遠隔萬里之外的英國軍營當中,一些鷹派代表還將這個時刻視作為「英國之恥」。

在之後的幾年時間裡,這些軍官經常在英國境內宣傳著「要對中國發動戰爭,強行將香港搶奪回去」等狂妄的言論。

1997年12月,在英國軍隊的一次戰略總結會議上,甚至有人將香港比作「馬島」,將中國比作「阿根廷」。

他們認為,中國和阿根廷同樣都是發展中國家,而且阿根廷還曾經躋身過發達國家行列。

那麼,他們既然能夠在「馬島之戰」當中戰勝阿根廷,將這片土地搶奪過來,那香港自然也是不在話下。

甚至這番激進的言論還得到了相當一部分人的認可。

這也在當時造成了不小的風波。

為何英國人對香港如此重視?這是因為香港這塊土地的戰略意義實在是太大了。

獨特的地理位置

從地理坐標上看,香港位於北緯22°08′至22°35′、東經113°49′至114°31′之間,處於中國南部地區。

整個香港的範圍包含了香港島、九龍、新界和周圍的262個島嶼。

陸地總面積為1113.76平方千米。

這裡臨近著珠江口東岸,與西岸的澳門隔江而望。

從周邊城市的發展規劃來看,香港北邊與深圳特區毗鄰,南邊靠近著廣東省珠海市萬山群島,距離廣東省省會廣州僅僅只有200公里左右。

背靠祖國大陸,南臨廣袤無垠的海洋,這獨特的地理位置決定了香港極為重要的戰略意義。

從商貿角度上看,香港的位置是一個發展自由貿易港極佳的選地。

這裡是祖國的「南大門」,是聯繫中國內地與世界各地的「橋頭堡」。

來自於世界各地的商人,都可以通過香港來與中國之間進行更加深厚的交流。

從海運能力上看,這裡是世界上著名的天然良港之一,處於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交匯之處。

港闊水深,可同時停上百艘萬噸巨輪,所以也是世界進出口船舶最多的商港之一。

如此便利而又優渥的條件,也讓香港當地的經濟發展十分迅速。

在上世紀六十年代,香港憑藉著絕佳的地理優勢和強大的發展潛力躋身到「亞洲四小龍」的行列當中。

很快,在當地老百姓的努力之下,這裡就成為了讓世界各國商人趨之若鶩的「金融聖地」。

到了八、九十年代,香港已經化身為一座高度繁榮的自由港和國際大都市。

這讓它足以和紐約、倫敦並稱為「世界三大金融中心」,「紐倫港」的名號也就此誕生出來。

也正是香港不論是在商貿、運輸、金融等各個方面,都具有極大的潛力,所以也讓英國人始終不願意將其放手。

不過,無論英國人如何狡辯,香港這片土地從始至終都是中國的領土,這也是無可爭議的事實。

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

追溯香港地區的歷史,從這裡出現人類活動以來,就屬於中華文明的一部分。

早在先秦時期,香港附近就出現了人類活動的蹤跡。

根據秦朝丞相呂不韋所著的《呂氏春秋》當中所記載,在春秋戰國時期,這片土地被劃分在「百越」境內。

曾經盤踞在南方的楚國和吳越等國都先後派遣過使者和民眾去探訪那裡。

這讓當時這片還在荒蕪的土地上有了文明的誕生。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

為了加強統治,擴張國家領地,秦始皇派軍大舉南下,將南方大片土地囊括其中。

而包括香港在內的嶺南一帶,也被收歸於一統。

後來,秦始皇設立郡縣制,在嶺南設立「桂林、象、南海」3個郡。

而香港這片地區則被規劃到了番禺縣管轄。

由此開始,香港便置於中央政權的管轄之下,明確成為那時的中原王朝領土。

之後的兩千多年時間裡,經過一代又一代王朝對於南方的拓展,香港地區逐漸從一個荒蕪地帶變為了繁榮茂盛的沿海城鎮。

到了清朝時期,由於清政府奉行著「閉關鎖國」的政策,所以僅僅只開放了廣州一個對外的通商口岸。

世界各國想要與清政府進行貿易往來,都需要將廣州作為「中轉站」。

所以這片地區剎那間成為了海外商人的聚集地。

而不遠處的香港,也受到這股風潮的影響,漸漸被外國勢力注意到,成為了這些外商的暫居地。

後來,英國人發現了香港作為通商港口的潛力,於是開始暗自對其打起了主意。

強硬的態度

1840年,在進行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後,英國完成了初步的工業化,國家實力大幅增強。

眼看時機一到,英國派遣艦隊悍然對中國發動戰爭。

第一次鴉片戰爭就此爆發。

結果因為晚清政府的腐朽和落後,導致中國在這場戰爭中慘敗。

清軍的刀槍弓箭在英軍的火槍面前如同窗戶紙一般一捅就破,不堪一擊。

最終在萬般無奈之下,清政府只好與英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將香港島割讓給了英國。

從此以後,香港便在一百多年的時間裡,淪為了英國在海外的又一處殖民地。

從1841年香港島被英國強占,一直到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這片土地被奪走了整整156年。

在這156年的歲月當中,中國無時無刻不想要將香港收復回來。

然而,由於清政府和民國政府一直都無法將國力發展起來,所以這個收復香港的期望也一直都是一樁空談。

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後,在中央的領導之下,中國人民徹底站了起來,國家實力也開始穩步提升。

這個時候,香港的收復問題才被擺上了桌面。

1982年,被譽為「鐵娘子」的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率領代表團進行訪華。

在兩國領導人的交談之後,小平同志明確地向柴契爾夫人提出了收復香港的問題。

剛開始,柴契爾夫人還想用一些牽強的藉口將這件事推遲下去。

柴契爾夫人本以為向來在外交事件當中奉行懷柔政策的中國,會因為不願意和英國交惡而暫緩香港的收復問題。

可讓她沒有想到的是在此次談判的時候,我國展現出了不容置疑的強硬態度。

甚至還明確指出:如果英國不按照規定期限歸還香港,那麼中國方面將採取必要措施來強行將其拿回來!

這讓這個強勢的「鐵娘子」感受到了中國的威嚴,也讓她第一次在處理外交問題上吃了癟。

最終,面對我國的堅定態度,英國方面同意在1997年7月1日當天,將香港歸還回來。

無法反駁的理由

當英國準備將香港歸還給中國的消息一經曝出,立刻在英國境內引起了軒然大波。

英國人並不愚蠢,他們十分清楚香港地區的重要性,一旦失去了香港的經濟支撐,本就已經開始走下坡路的國家實力肯定要再次受到重創。

於是,英國國內開始出現了許多反對將香港還給中國的聲音。

不過,這些人卻忘了,這片土地本就是他們強行掠奪而去的,如今歸還給中國自然也是公道所致。

縱使英國人心中有多麼的不舍,也無法對既定的事實產生任何改變。

1997年7月1日,在全世界的矚目下,香港如約返回祖國的懷抱當中。

看到木已成舟,大多數英國人都認清楚了現實,放棄繼續做一些無用功。

可是,在英國的部隊裡,卻還是有些冥頑不靈的頑固分子,將這件理所應當的事情視為英國的恥辱,甚至狂妄地叫囂要將香港再次奪過去。

可在2000年的一趟軍事理論課上,英國一位上將對這些懷有激進思想的人問道:「想要搶奪香港,你們能打敗解放軍嗎?」

這個質問瞬間讓在場的所有英國將領統統閉上了嘴。

同樣都是在軍隊幹了數十年的人,怎麼可能會不清楚解放軍的戰鬥力。

50年代的時候就連不可一世的美國都被解放軍給擊敗,60年代的時候強大的蘇聯也被解放軍震懾得放棄了對中國進行核威懾。

而在二戰之後,英國的軍事實力根本排不上號,雖然在「馬島戰役」當中擊敗了阿根廷,可讓他們去跟解放軍較量無疑是「雞蛋碰石頭」。

所以,最終這些英國軍人還是認清了現實,再也不敢對香港地區指手畫腳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