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世界的中國家族,延續84代,子孫遍布美、日,韓國一脈8萬人

青衣文史客 發佈 2023-01-28T13:13:14.508700+00:00

在古代,一個高門大族想要接續香菸,保持家道中興,往往都是與皇室有著剪不斷的關係,在食物、資源匱乏的年代這也是唯一能夠延續家族發展,枝葉碩茂的路徑。

在古代,一個高門大族想要接續香菸,保持家道中興,往往都是與皇室有著剪不斷的關係,在食物、資源匱乏的年代這也是唯一能夠延續家族發展,枝葉碩茂的路徑。

隨著朝代更迭,世界文明的進步,封建主義逐漸瓦解,社會分工的出現,使得家族的發展傳承路徑也偏向文化、經濟、政治等多個領域。

從中外幾千年歷史發展來看,能夠影響國家影響世界的家族,無一不是在經濟、政治方面擁有殷實的基礎。

而中國的這個家族,憑藉的卻是文化思想的源遠流長,不斷地傳承,開枝散葉,成為了在世界上最大的中國家族。

延續了84代之多,家族子孫遍布美國、日本等多個國家,僅在韓國的後人就超過8萬人。

這個家族就是孔氏家族。

孔氏家族,相信在華夏這一片土地,如果說其是最大的中國家族,是眾望所歸的。

這個家族見證了朝代的更替,歷史的變遷,儒家文化依舊能夠受到國內外人民的認同,孔氏家族的出現或許沒有那麼早,但其影響力以及傳承是舉世共睹的。

孔子出身貴族,其祖上是宋國的貴族,而其父親是宋國的大夫,曾經任大司馬一職,並且在宋國的栗邑受有封地。

由於戰亂的發生,孔子舉家逃到魯國的陬邑(也就是如今的山東省曲阜市)生活,其父也在魯國任陬邑大夫。

孔子對於天下事皆十分關注,特別對於國家治理的種種問題,常常會有自己的獨到的見解,故開始為委吏,參與一些管理事務。

後年齡稍長,有了些名氣,更因兩國外交活動結識了齊景公,後來因為魯國內部有戰亂發生,孔子舉家至齊國生活並受到齊景公的賞識與優待,但受到齊國大夫嫉妒打壓,又回到魯國生活。

經過多年的磨練,孔子對於人生有了較為清晰的認識,便不再參與政事,編寫自己的著作,帶領眾多弟子開始尋訪列國。

在週遊的途中感悟新的思想,創立新的學說,為中國古代多個思想領域奠定了堅實基礎,其多本著作以及弟子們所總結編撰的《論語》集中體現了孔子在政治、道德、教育等方面的核心思想。

這些文字沿用至今,傳承不斷,受到國內外文學、哲學、歷史等領域學者的高度評價,所帶來的影響是中華文明記錄以來最強最深遠的,也是延續時間最為久遠的。

所以說,孔氏家族為影響世界的中國家族,我想這樣的說法一點也不為過。

01 祖功宗德流芳遠,子孝孫賢世澤長

作為一名從小接受義務教育的中國人,我們從小就會背誦一些《論語》中的句子,「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太多耳熟能詳但又有深刻內涵的經典語句刻畫在我們的腦海里。

我們作為必背課文的《論語》就是春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收錄總結的精華所在,集中體現了孔子在政治、審美、道德和功利等方面的價值思想。

孔子被後人尊奉為聖人,是千百年來人們考取功名、提升思想認知所膜拜的偶像。從宋代開始,《論語》被進入了「四書」行列,也成為了古代官方認證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必讀書籍。

孔子教書育人,既重視知識的傳授,又重視道德的培養,擁有著「因材施教」的教學理論。

因此其學生不僅有來自名門望族的貴族子弟,也有家徒四壁的窮苦孩子,這一理論配合著孔子「有教無類」的收徒理念,讓很多出身貧寒的孩子也能夠有成才的機會。

或許正是有了孔子這種超前的教育理念,其培養的弟子以及再傳弟子,其中優秀的又成了執政者的左膀右臂。

又繼承老子學識成為老師教書育人,代代相傳,並且留下了《論語》一書,一直沿用今日,這部典籍中的思想對我們及後世的學習、為人處世都具有極強的指導作用。

02 一脈源流先世澤,滿堂醞釀太和春

孔子在道德學說、政治學說、經濟學說、教育思想、史學思想、美學思想等方面都頗有建樹,對於後世有著較為深遠的影響。

孔子的道德學說,在個體層面和集體層面為我們提供可行的方法論和完整的思想體系,對於社會和政府都較為適用,是中國古代社會政治思想精華的象徵。

孔子的最高政治理想是「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最低的政治理想則是「天下為家」的小康社會,其政治理想為中國後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也是中國近代不同時期思想家的憧憬藍圖和努力方向。

孔子的經濟思想「重義輕利」是一種社會道德規範,對經濟制度的改革持保守的態度,但其「仁」的思想被當時的為政者運用於經濟領域。

孔子的教育思想提倡「有教無類」的理念,突破了只有王權貴族才能學習知識的固有認知,把知識普及受教育的權利擴大到平民,順應了社會發展的趨勢。

孔子因材施教的方法為後世培養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等多個領域的人才,言傳身教,親身示範來教育學生,他是中國古代教師的光輝楷模,其提出的教育學說也為中國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論基礎。

孔子的史學思想主張實事求是,要重視根據來源,認為歷史是不斷前進發展的,這一思想理論也為中國史學進化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孔子的美學思想最核心要素為「美」與「善」的和諧統一,他認為德行完美的人應該把文學與政治道德相結合,進而影響社會和政治的進一步發展,其美學思想對後續人們的文藝理論影響深遠。

正是因為孔子一人在各個領域的偉大思想,打破了自古以來的教育壟斷,並且作為私學的先行者,開辦學堂教書育人。

根據統計,孔子的弟子多達三千多人,其中不乏自己的子孫後代,廣為人知的就是「七十二賢士」。

這些人裡面有許多任各國的高官政要,為孔子的儒家思想又得以經久不息地延續下去。

03 英雄輩出世代盛,千年萬載永留根

孔氏家族能夠得以代代延續,究其根本原因還是與歷朝歷代的統治者息息相關。從孔子的學說受到列國的共同認可之後,其學說思想被各國奉為儒家正統,使得孔子在中國歷代思想家裡面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任其如何改朝換代,儒家的代表在政治領域都有著一席之地,也就是說,幾乎孔子的每一代傳人中,都有在當朝任有官職。

除此之外,歷代的統治者為表示對孔子的尊重以及對其學說思想的認可,還為其追封諡號。

據統計,從東周開始,到中華民國截止,共有二十個封諡號,其中不乏「先師」、「先聖」等稱謂,可見孔子在各位執政者的心中地位有多麼高,其學說思想的影響力可見一斑。

不光如此,後世人們為了表達對孔子的崇拜,有朝代封孔子為國家的公神,使得他的地位和先王以及社稷神一樣,下命各個縣都要修建孔廟祭祀孔子。

在清朝這項祭祀活動規模發展得更大,孔子的祭祀活動成為了與上帝、國家神明一樣地位的祭祀等級,能夠得到如此高的榮譽,從古至今恐怕也就孔子一人吧,用宋代理學家朱熹的評價「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來形容他好像也不為過。

提到孔氏家族的影響力,就不得不提到孔廟的建立,歷朝歷代以來,孔廟都是人們祭祀許願的地方,在中國古代的建築類型裡面,孔廟是最有特色的之一。

更是中國古代文化遺產中非常重要的一項。有史料記載,自漢代以來,中國各地就陸續出現祭祀孔子的活動,後續隨著朝廷的引導逐漸建成了一座座孔廟。

孔廟本廟位於山東省曲阜市,另外在北京、福州、德陽等多地都有孔廟的存在,直到如今都還有人去孔廟祭祀許願。

據統計在國外,朝鮮、越南、日本、新加坡以及美國等國家還有著2000多座孔廟,而國內有著1600多座,相對保存得完整的孔廟只有300多座,並且有21座被列入了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孔氏家族的子孫後代以及弟子們,延續了孔子的優秀學說思想,在各個國家乃至各行各業都有著精英和人才的出現,並且都取得了耀眼的成績,有專家學者,也有學問大家,甚至還有從政為官的。

除了在中國,在韓國的孔氏家族後代多達8萬餘人,他們不但有完善的家族家譜,更有孔子的各種紀念館和紀念活動,這也正是其他國家為什麼有孔廟並且能夠保存完整的原因。

孔子的學說思想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能夠在朝代更替中保持較好的傳承與活力,離不開其剛柔並濟的儒家「仁」的根本。

在逐漸全球化的今天,國際競爭愈演愈烈,擁有濃厚文化底蘊顯得尤為重要。

如果孔子的學說思想能夠繼續走出國門並得到國際認同,讓世界人們都能學習孔子「仁」的文化,以人為本,或許,世界的格局將會變得更加美好和諧。

孔氏家族生長在中國的土地上,其學說思想影響著世界,而正是孔氏家族的傳承,體現了我們國家的文化猶如長江之水,延綿不斷,世代相傳。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