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故鄉/楊玉東

渠畔趣聞 發佈 2023-01-28T17:23:38.251359+00:00

不經意間,偶爾抬頭,忽見,春天來了,草長鶯飛,雲淡風輕,陽光靜好。或許經歷了一路走來的滄桑,瀏覽了風生水起的過往,內心逐漸淡定,明淨,豁然,多了一份與年齡相仿的篤定和沉思。

何謂故鄉

楊玉東


(四)

日子淡淡的,匆匆的,滿滿的。不經意間,偶爾抬頭,忽見,春天來了,草長鶯飛,雲淡風輕,陽光靜好。

或許經歷了一路走來的滄桑,瀏覽了風生水起的過往,內心逐漸淡定,明淨,豁然,多了一份與年齡相仿的篤定和沉思。像一個夜裡的獨行者,頭上,月黑風高,電閃雷鳴;腳下,泥濘不堪,峭壁聳立,一不留神就會喪身谷底。終於,在饑寒交迫中,眼前一亮! 一茅舍中透出溫柔的光芒!

小叩柴扉,一鶴髮老者請入。室內,火爐紅紅,米粥飄香,燈火搖曳。於是坐在火爐旁,喝著清甜的粥,騰烤自己浸透雨水的衣裳,獨坐,獨思,獨想。

所謂故鄉,就是這樣一個地方,除了生長我和家人朋友外,還生長了,生長著閃耀著人性光輝的人和事,茁壯在時光長河的兩岸,鬱鬱蔥蔥,馥郁芬芳,回眸一睹,漸成風景。

因由了這些故事,於是在生命中豐腴了好多;因由了這些故事,內心頓悟了許多。

前些日子,和領導一塊下鄉調研。這是踐行中央提出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必修安排。我們調研的是家鄉行政區域內最南邊的,被崇山峻岭環抱的鄉鎮的一個山村。

這是一個典型的山村。淇河湯湯,不舍晝夜,訴說千年的悠長;後面群山綿綿,橫亘四野,演繹歲月滄桑。

我們和當地幹部、群眾一起閒談農事,話家常,然後徒步村裡的溝溝壑壑,大街小巷。偶然間,來到一家古宅院前,大門高闊,兩進四合院落,參差錯落,飛檐斗拱,精巧斑駁的雕刻,最後一排還是當年不多見的三層土樓。

儘管經歷了歲月的磨礪,時間的輪迴,年久失修,破落不堪,仍然透出當年的豪氣闊氣,器宇軒昂,像位落魄的智者,儘管衣衫襤褸,蓬頭垢面,仍然難以掩飾舉手投足間,溫文爾雅的舉止,迥然如炬的目光,赫然大氣的氣場。

我們伴著欣賞和崇敬,進入院落。院落是大門套二門的結構,大門和二門早已消失在歷史的風塵中,而門旁的兩幅對聯吸引了我們的四處游弋的目光。遺憾的是大門的上聯,二門的下聯已經被人為破壞,模糊不清。聽一塊來的村主任說,是文革時作為「四舊」被紅衛兵用鋼鑽毀掉了。至於為何還有完整留下的,不得而知。

對聯用強勁有力的顏體書寫,大門的下聯「背有崇山峻岭抱修竹」,以此推測,上聯應該是關於淇河或「水」的主題。由此構成中國風水學上的前水後山的一流風水之地。二門的上聯為「光陰有限閒半日少半日功夫」,我分析,這是中國傳統文化里「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通俗解讀。也就是關於「勤」的民間解讀;按此推來,下聯應該是關於「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的通俗解讀,就是關於德的解讀。

「老宅的主人姓張,在家族中排行第九,是清末民國初年的人。鄉鄰喊他張老九。」主任介紹。

「張老九是個好地主。在此地十鄉八里的鄉親都知道他的故事。」

「什麼故事?徹底打翻了我原來的推測!」我們好奇!

「就是張老九蓋房,三年不成。」

據傳,張老九聰明智慧,而且持家勤勉,加上祖上傳承的基業,年輕時就迅速富甲一方,土地、房產、騾馬、長工無數。不巧,當地連續三年大旱,百姓顆粒不收,民不聊生。

於是,張老九就張貼告示,說自己要建宅院,需要招收工匠,待遇是負責一日三餐,外加銀子多少云云。如此充滿誘惑的條件,對於飢腸轆轆的村民來說,無異於天上掉下的餡餅,既好看,又好吃。一時間,報名者雲集,幾乎擠壞了大門。

於是,僱傭的工匠上工了,從日出到日落。一天過去了,一日三餐,回家前從帳房領工錢。

第二天,早上,晨曦初露。工匠上工後,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昨日砌好的好端端的牆,昨晚全被推平。

怎麼回事?工匠們不好多問。重新把牆砌起來。日落到帳房領工錢。

然而,日復一日,這種怪事重複上演。只好將此事告訴地主張老九。張老九淡定從容,沉默不語。

砌好的牆每到晚上就被推到,工匠們第二天在砌起來,照常領工錢。

三年後,終於,有人明白了。張老九蓋房是虛,賑濟災民是實,宅院的牆都是他安排人晚上推平的。他是在尊重尊嚴的前提下救濟百姓!

子曰,仁者愛人。可見,不遠的過去,在我們腳下的土地上的地主,張老九,有著怎樣的境界和胸懷?有著怎麼超越時空,至今仍然閃耀人性光芒的靈光?有著多少如今中國、乃至世界知名企業不能企及的人文情懷和關照!

商人逐利,是其本能。就像鳥兒逐食,人逐名利。但當資本足夠多的時候,人應該往何處去?就是逐利而來,又逐何而去?應該是成功工商界人士的終極思考。也就是文章開篇我提及的關於萬丈懸崖的看法,是終結還是開始?

我想到了「壹基金會」,想到了河南的「胖東來」,還有「比爾蓋茨」……

當然,關於慈善的運作,在工商界是一個很好的資金流向。所謂的「金銀散,人心聚,且看綠水青山。」如何讓弱者有尊嚴地接受賑濟,是一個關乎人性的命題,一個關於人類終極關懷的普世話題。

據說,現在的村子有一個家財頗豐的工隊長,廣散家財,為鄉鄰修橋、鋪路、辦學,為市裡的慈善捐款數百萬。或許和此地的人傑地靈,鍾靈毓秀,民風傳承有關。

山高水長,文脈傳承。張老九能如斯,我們的當代人心中的彼岸就不會遙遠。

淇水湯湯,濤聲依舊。在這條演繹了盪氣迴腸,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的河流前,老宅依然佇立如初。張老九已伴隨著歲月的長風,沉澱在往事的年輪里。而他身上閃爍的人性光芒,時不時會透過歲月的塵封,映照我們的世界,讓人回味,讓人思索,給人啟迪。

有位哲人說,人們缺少什麼,就歌唱什麼。像我們耳熟能詳的《讓世界充滿愛》的歌曲傳唱祖國大江南北,正是因為我們目睹的冷漠太多,溫情太少。

如果說張老九身上體現的是逐利為終極目標的商人或者地主中,難得的照耀在金錢之上的溫情脈脈的人性光芒,那麼下文中的教師身上體現的更是面對弱勢群體的學生,展現的博愛無涯,大愛無疆。

故事是從一位教育界的資深專家老者那裡聽來的。老者是我的忘年交,從我二十歲的青蔥歲月,一直到而立之年,到不惑之歲,一路走來,時不時會想起,然後就坐到一起,海闊天空,儒道釋,文史哲,無所不談。一時間,天花亂墜,靈光四射,頗為過癮。

幾年前,老者給我談起一位市里一流中學的一位女教師。女子不俗,聰慧過人,最讓人肅然起敬的是的如蘭品行。班裡有幾個貧困學生,她常常悄然無聲地把生活費悄悄地夾在學生的書本里;學生有病還經常為學生付醫藥費。

在如今拜金之風日盛的大環境裡,教師談論更多的是成績,是補課,是如何充分利用學生家長的資源。尚有此等品高教師,真的令人感動,令人刮目相看。

前些日子,偶與老者談起女子。老者不無感慨地說,這些日子不在家,去做了一件別人看來不可能的事情。

一位以往的學生畢業後在一座古城就讀大學,生病住院,父母不在身邊,她便晚上乘車去古城陪護學生了。到醫院,為學生打了飯,洗了頭,陪他輸液……

直到一天後,他父親到醫院陪護,女子才放心回家。

「人一生應該有兩次決然。一次是說走就走的旅遊,一次是奮不顧身的愛情。」這是在微信上非常風靡的段子。天下竟然有這樣為以往的學生說走就走的教師?

我頓時無語。難得,敬佩,驚心動魄!

人的一生要有幾次身不由己的岔路口,或者說是機會成本。就是選擇了這個,就要放棄那個。這些選擇會改變我們未來的方向和高度。諸如上學時能否遇到一位好教師?上班後能否遇到一位好領導?婚姻時能否遇到一位好伴侶?

這些不是自己的能力和意願能解決的。佛說,能遇到,就是前世的緣分。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換今生一次擦肩而過,而五百次擦肩而過的前緣才能換今生的相遇。那麼,要有多少次的相遇才能擁有此等的良緣?

我暗自祝福那個孩子,暗自慶幸我們的教育,暗自感恩那位在芸芸眾生中如芝蘭一樣綻放的女子。她在用自己的人性之光,人性之美在教育的聖地,照亮我們的孩子,我們的未來。

這些日子,老在思考一個問題。比如,同樣的種子,同樣的環境,為何不能長出同樣的莊稼,結出同樣的果實?一個班級的同學,為什麼會有迥然不同的歸宿?一個父母的孩子,為何會信仰不同,追尋不同的理想?

偶然間,我讀到一則微信:面對壁立萬仞的萬丈深淵,窮人是用來自盡,結束生命的;而富人是用來蹦極,娛樂的。這就是窮人和富人的區別。頓時豁然開朗!文中的萬丈深淵,象徵著人生必須直面的命題,也就是如何對自己,對家人,對他人,對世界,對歷史,對當下,對未來。

人的區別主要來自境界是否像遠山,山臨絕頂我為峰 ;來自格局是否像大海,海到盡頭天做岸;來自思想是否趨仁,胸納萬里風雲;來自內心是否強大,萬丈紅塵,紛繁世事,又能奈我何?

是否可以一句話來概括,就是能用人性的關照,照亮前行中風雨如磐的旅程,還有旅程中的人與事,人與物?

在厚重悠遠的故鄉,在孕育了《關雎》的故鄉,在上演過「胡服騎射」個故鄉,在宋代大儒邵雍曾經修身的故鄉,昨天,今天,明天,演繹了,演繹著,即將演繹,一些看似平凡的人,普通的人的傳奇,如散落在山野的花朵,播散溫潤的人性之美,人性之光,不為眼光,不為掌聲,獨自芬芳。

春天終於來了,溫暖的氣息氤氳在我們身邊。

回望先賢們在淇河悠悠的河畔衣袂飄飄的身影,品味與祖先一脈相承的當代傳承,對在身邊默不作聲的故鄉,是應該刮目相看了。

春光爛漫,奼紫嫣紅,讓我們且行且珍惜!

作者:楊玉東

編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