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看十步,想百步

儒風大家 發佈 2023-01-31T17:33:33.890758+00:00

《呂氏春秋》有言:「凡謀物之成也,必由廣大久遠。」凡取得大成就的人,必看得更深、更遠。眼裡只有一畝三分地的人,終其一生,也不過是在方寸間遊走。判斷一個人能否成事,就看他的遠見與格局。1庸者,走一步,算一步,顧眼前《左傳》有曰:「君子務知大者、遠者。



《呂氏春秋》有言:「凡謀物之成也,必由廣大久遠。」


凡取得大成就的人,必看得更深、更遠。


眼裡只有一畝三分地的人,終其一生,也不過是在方寸間遊走。


判斷一個人能否成事,就看他的遠見與格局。



1

庸者,走一步,算一步,顧眼前


《左傳》有曰:「君子務知大者、遠者。」


一個謀大事的人,定要立足長遠,往前多思量幾步。


持井蛙之見的人,只在意眼前的得失,便很容易失去更大的發展機會。


秦朝末年,項羽與劉邦爭奪天下。


當時,項羽的軍隊實力更強,一路勢如破竹。


謀士建議他定都咸陽,此地土壤肥沃,地勢險要,進可攻,退可守,有利於一統天下。


但項羽只想回江蘇老家做個「諸侯王」,好讓鄉親們親眼目睹自己的雄姿。


當他率軍攻進咸陽後,就急著將金銀財寶運回家鄉,之後便一把火燒了咸陽宮,還殺了主動投降的秦王子嬰。


而劉邦則不同,他雖率先攻入咸陽,卻沒有盯著美女財貨,而是命謀士去接管戶籍、輿圖、律令。


而這些,都是劉邦日後掌握政權,建立大漢朝的關鍵。


反觀項羽,明明握著一手好牌,卻因目光短淺,失了機遇。


古人講:「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平庸的人,做事情只看眼前,對於未來沒有規劃。


即便當下取得成績,也終因目光短淺,而失去長遠。



2

智者,走一步,看十步,思後續


《名利場》中有句話:「人生一世,總有些片段當時看著無關緊要,而事實上卻牽動了大局。」


人生就如下棋,智慧的人落子之前,總會多看幾步,權衡利弊。


他們不計較一朝一夕的得失,更在乎長遠的利益。


宋朝時,崇陽一帶的人一直以種茶販茶為生。


茶葉不僅可以用來養家餬口,且利潤豐厚,很多官員都靠種茶發財。


然而,自從張詠擔任知縣後,便斷言茶葉生意難以長久,下令讓全城百姓改種桑樹。


一時間,百姓怨聲載道,罵張詠是昏官,成心斷他們的生路。


豈料兩年之後,茶葉變成了朝廷專賣,其他縣的私茶紛紛滯銷,百姓苦不堪言。


但崇陽縣的桑樹都已成長,家家戶戶養蠶織絹,每年的產量十分可觀,日子比種茶樹時更加富足。


百姓們此時才明白,張詠並非昏聵無能,而是眼光獨具,提前覺知了事物的走向。


司馬相如曾說:「蓋明者遠見於未萌,而知者避危於無形。」


真正的智者,能在危機發生之前,便察覺到它的端倪。


而平庸的人,對事物的變化全然不知,也就無所謂防患於未然。


事實上,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有跡可循的。


只有洞悉了本質的人,才能在風起之前,就做好防風的準備。



3

達者,走一步,想百步,謀全局


鬼谷子曾說:「小人謀身,君子謀國,大丈夫謀天下。」


真正做大事的人,往往能著眼全局,他們站位更高,想得更遠,能聞他人之未聞,及他人所不及。


戰國時期,七雄爭霸。秦國庶子異人,被當作人質送往趙國。


然而,異人在趙國並沒有受到應有的禮遇,反而經濟拮据,連乘車都困難。


有一天,呂不韋到邯鄲做生意,他見到異人之後,斷定異人「奇貨可居」,將來有望成為秦王,一統天下,澤被後世。


於是,他給了異人一大筆錢,為異人包裝門庭,提高聲望。


之後,他又帶著大量的奇珍異寶,去秦國遊說華陽夫人的哥哥陽泉君,幫忙勸說華陽夫人立異人為嫡子。


經過呂不韋的左右斡旋,異人提前回到了秦國,成功當上了太子,之後又順理成章地成為了秦王。


呂不韋多年的謀劃,終於迎來了回報,他從一介商人,變成了秦國的丞相,食邑十萬戶,封文信侯,受百官敬仰。


儒風君說:


《孫子兵法》有言:「庸者謀事,智者謀局。」


成大事者沒有三頭六臂,而是具備敏銳的眼光、開闊的視野。


見一溪而知深水,見一木而知森林。


胸中有丘壑,懂得進、退、取、舍,方能無往不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