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家鄉不一定愛國,不愛家鄉卻愛國,愛國和愛家鄉會衝突嗎?

無根樹花正孤 發佈 2023-01-31T17:48:15.234239+00:00

留在廣東地區沒有離開的那一部分廣東人,從明朝滅亡之後的兩百年時間之中,和清政府的關係依舊十分緊張,在多方面清朝留下來的記載之中可以清晰的看到這種情況,因為從第二次鴉片戰爭湖南人郭嵩燾擔任廣東巡撫的時候就發現廣東很多地方的老百姓習慣爭鬥,解決問題動不動就是一群人刀刃相加。

留在廣東地區沒有離開的那一部分廣東人,從明朝滅亡之後的兩百年時間之中,和清政府的關係依舊十分緊張,在多方面清朝留下來的記載之中可以清晰的看到這種情況,因為從第二次鴉片戰爭湖南人郭嵩燾擔任廣東巡撫的時候就發現廣東很多地方的老百姓習慣爭鬥,解決問題動不動就是一群人刀刃相加。出現了地方上的愛家鄉卻不愛大清國。

愛鄉不愛國的清代廣東

愛家鄉卻不愛國家,這是大清國時代廣東人的一個普遍情況,那個時候廣東省的地方富豪大族經常就是互相爭鬥,然後修建高大的土城。從西洋人哪裡購買火炮,以抵抗盜賊的侵略和保護自己家族的利益作為第一需求,因為他們的實力過於強大,所以在清朝的時候一度出現了地方官員徵收錢財糧食的時候根本就徵收不了。

這種情況之下的清政府經常都會帶著軍隊下到鄉村徵收糧食,那個時候一個縣城經常需要出動上百人的武力和地方富豪作戰,如果僥倖打贏了的話就可以徵收到原來稅收的三四成糧食,如果輸掉了戰爭的話則是一顆糧食都收不到,因為這個時候地方大族仗著自己手中的武力會帶著窮苦百姓直接對抗清廷,所以廣東省一口通商這種最好的條件,富裕甲天下,但給大清創造的稅收卻不是很多。

整個清朝兩百多年的統治之中我們都知道幾乎是處於閉關鎖國的狀態,但這種狀態其實也是不完全的,因為清朝在康熙收復台灣之後曾經下達聖旨讓廣東廣州這一個地方對外交易,所以歷史書之中將這個事情叫做一口通商。其他曾經通商的浙江、福建等省份都開始進入到封閉狀態,廣闊的大清國號稱天下第一大國,卻只有廣東廣州這個城市對外貿易,可以想像到這裡的利益到底有多大。

實際上這個情況稍微研究了歷史的人都是知道的,廣州地區和整個西方以及世界各國進行交易,是大清國最富裕的地方,但創造出來的稅收卻反而不如浙江、江蘇、福建等省份,農業糧食甚至還不如江西湖南等地,不是因為廣東沒錢,而是因為這裡產出來的大部分錢糧其實都被地方大族私吞了,因為廣東地區的民風素來剽悍,清政府也拿這裡沒有辦法,只能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廣東人的熟人社會

愛家鄉卻不熱愛大清國,這在廣東的農業社會是一種司空見慣的現象。其實這種情況不僅僅出現在中國底層,就算在工業文明之前的歐洲也是這個樣子,工業文明之前的歐洲是漫長的中世紀,是一種封建莊園制度,這種制度之下的農民依靠土地和土地領主。而領主之間的上下分封又是階級形狀的,所以附屬的附屬不是我的附屬,上級的上級不是我的上級。

清朝統治中國的廣東省也是這個樣子,最為底層的平民只對自己上面的地主效忠,而地主只最地方上的大家族效忠,這種一層層團結起來的力量足以撼動一個縣城的武力,因為廣東農民和地主以及擁有武裝的地方大族之間捆綁的很緊,所以大家之間的關係就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廣東農民熱愛自己生活的土地,效忠上面的地主,雖然存在剝削關係,但地主和地方大家族的族長可比清政府好太多了。

廣東的農民和地主以及地方大族之間是一個龐大的熟人社會,這個社會之中的農民其實就是這個大家族之中血緣上最為疏遠的遠方親戚,大家都是一個家族的人,一輩子生活在這方圓百里的地方,天天都能看見的關係,在歷代賢德族長和能人制定的規矩之下,一切道德和法則都是既定的。那個時候的廣東人與人之間關係很簡單,而且信任度很高,根本不需要再來一個清政府強行增加剝削。

但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和人口流動的加快,越來越多的大城市開始興起,當然這種打破還是比較緩慢的,最快打破的就是來自於西方人的戰爭,鴉片戰爭打破了一切和平與寧靜,農村人口開始湧入到到處都是陌生人,連說話都聽不懂的地方,這種情況之下來自於廣州城之外的其他人氏就更加需要熟人社會的小圈子了。只有這種依託宗族、血緣關係建立起來的圈子,才能最大程度保障自己的安全。

熱愛家鄉和熱愛大清國

熱愛家鄉是每一個留在廣東土生土長之人心中最根本的底線,如若沒有這一條底線,那他將很難在這個熟人社會之中生存下去,他如果甘心做清廷或者洋人的走狗,那沒有關係,因為受到商品經濟和條約關係影響的廣東人思想會認為這是屬於他個人的人身自由,這一切都是他自己的選擇,日後是災禍還是福瑞都是他的事情,可這個人要是做了清廷和洋人的走狗之後「禍害家鄉」。那對不起,即使到天涯海角,也會被廣東除名。

清朝時候的中國出現了很多「同鄉組織」。這種出現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對於家鄉的熱愛,家鄉的人總是比外地的人更加可靠忠誠。所以清朝末年的時候全國各地各大城市之中經常可以看見廣東會館、湖南會館、湖北會館等等。20世紀初期的時候民族思想浩浩蕩蕩,辛亥革命一朝將清廷推翻,革命最先發源地就是廣東省,你就說這個到底是巧合,還是真的有歷史上的原因呢?

近代中國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中國革命一直都是廣東出錢,湖南出人,才有了革命的勝利。」。雖然有一定的偏頗,但也不無道理。晚清的時候太平天國運動直接從廣東廣西開始破壞了清朝的財政體系,漢人大臣的權力開始迅速膨脹,甲午戰爭的時候各種新政策出台更是使得地方各省直接控制了財政軍事上,所以辛亥革命一旦成功,全國各省都直接宣布脫離清廷獨立了。

熱愛大清國在廣東人身上的情感是很少的,他們熱愛中華,但不熱愛大清,因為大清的所作所為實在是讓他們熱愛不起來,各種條約簽訂之後使得廣州一口通商的超然地位喪失,辛丑條約簽訂之後海內外中國人對於清廷的通知更加的不信任了,幾乎不抱一絲絲希望,所以那個時候廣東湧現了康有為、孫中山、梁啓超等一系列名人,他們無論是主張君主立憲還是革命共和,反正就是不能再讓大清國繼續存活下去了。

結語

結合這一百多年來廣東人思想的變化來看,愛國家必須要從愛家鄉開始,但熱愛大清國真的很難讓人下咽。一個連家鄉都不熱愛的人你說他相當的愛國,這確實讓人感到懷疑。但你說這個人熱愛家鄉就一定會愛國的話,那從我們分析近代廣東人的歷史來看,卻又不是那麼讓人肯定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