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鑑賞:賞析語言之鍊句

老謝語文堂 發佈 2023-02-02T00:22:19.740359+00:00

活動一 掌握賞句的方法技巧古人云:鍊字不如鍊句。所謂鍊句,就是根據表情達意或結構的需要,在句中運用恰當的表達技巧或對句子做語法方面的調整。所鍊句子,多是能奠定全詩感情基調,表現全詩主旨的關鍵句,或是在結構中起重要作用、在表達上極具表現力的關鍵句。

活動一 掌握賞句的方法技巧

古人云:鍊字不如鍊句。所謂鍊句,就是根據表情達意或結構的需要,在句中運用恰當的表達技巧或對句子做語法方面的調整。所鍊句子,多是能奠定全詩感情基調,表現全詩主旨的關鍵句,或是在結構中起重要作用、在表達上極具表現力的關鍵句。

鍊句題考的一般都是能使全詩生動飛揚的句子,熔鑄了作者強烈感情的句子。這種句子賞析題是一種綜合性、自由度大的賞析題型,是近幾年高考的熱點題型。它主要從表達技巧出發,有的句子運用修辭手法,有的句子運用表現手法。一般而言,高考所選句子,都是在表達上有特色的句子,鑑賞就是要看出其在表達上的特別之處來。

(2017·全國Ⅰ)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後面任務。

禮部貢院閱進士就試

歐陽修

紫案焚香暖吹輕,廣庭清曉席群英。

無嘩戰士銜枚勇,下筆春蠶食葉聲。

鄉里獻賢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慚衰病心神耗,賴有群公鑒裁精。

鑑賞 首聯著力渲染了考場環境。群英畢至,貢院裡肅穆幽雅,焚起了香,增添了肅靜的氣氛。頷聯重點描繪舉子們答題的情況。考生們入場後,沒有一點喧鬧嘈雜之聲;試題下發後,考生們奮筆疾書,一片沙沙的聲音,好似春蠶在吃桑葉。頸聯表明考試的意義。作者面對此景象不禁生發感慨:濟濟賢士,儘是天下英才、國家棟樑。尾聯作者自謙年老多病,諄諄囑託同僚,作為選拔人才的考官,應當具有慧眼,認真鑑別。全詩透露出一種惜才、愛才的真摯感情,也表達了要為國家選出真正的人才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精做試題

1.(改編題)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詩的第一句寫出了考場肅穆而又怡人的環境,襯托出作者的喜悅心情。

B.第三句重點在表現考生們奮勇爭先、一往無前,所以把他們比作戰士。

C.參加禮部考試的考生都由各地選送而來,道德品行是選送的首要依據。

D.朝廷對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們能夠成長為國家的棟樑之材。

答案 B

解析 「重點在表現考生們奮勇爭先、一往無前」不恰切。第三句中的「銜枚」,是指古代軍隊秘密行動時,讓兵士口中橫銜著枚(像筷子的東西),防止說話,以免敵人發覺。此處形容人人肅靜。本句應是重在表現考生們緊張肅穆地應考的情形。

2.本詩的第四句「下筆春蠶食葉聲」廣受後世稱道,請賞析這一句的精妙之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用春蠶食葉描摹考場內考生落筆紙上的聲響,生動貼切;②動中見靜,越發見出考場的莊嚴寂靜;③強化作者充滿希望的喜悅之情。

解析 根據題意要求「賞析」「下筆春蠶食葉聲」一句。「賞析」意謂要從表達技巧切入,而且是「這一句」,可以按「局部先修辭,再看表現手法」的順序思考。這句詩可以拆分為「下筆」「春蠶食葉聲」兩部分,思考二者的聯繫可知,詩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用「春蠶食葉聲」來比喻考生下筆寫字的聲音,以此表現作者的喜悅之情;作者用「春蠶食葉聲」來反襯考場的安靜,是動中見靜的方法。

四賞句子:

1.賞句子形態。看句子有無倒裝、省略、疊加、對仗等。

2.賞句子技巧。看句子在修辭、鍊字、表現手法等方面運用了哪些技巧,分析表達效果。

3.賞句子位置。結構:與題目或前後某個詞語對應;引出後面某處的內容;為後文抒情做鋪墊;言有盡而意無窮,給讀者留下想像的空間。

4.賞內容情感。看句子寫了什麼內容,表達了什麼思想感情。

活動二 賞析首聯、頸聯與尾聯的表達效果

賞析句子,無論是判斷技巧還是分析效果,恐怕都離不開句子在詩中的位置。因為全國卷主要選的是律詩(七律為主,輔以五律),下面就以律詩為例來說明如何結合位置來賞析句子(其他詩體可參照進行)。

一、賞析首聯的表達效果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後面任務。

南康望湖亭

蘇 軾

八月渡長湖,蕭條萬象疏。

秋風片帆急,暮靄一山孤。

許國心猶在,匡時術已虛。

岷峨家萬里,投老得歸無?

 時蘇軾被貶惠州,途經鄱陽湖的南康。

鑑賞 八月秋高,蘇軾南下,舟渡長湖,在南康登望湖亭眺望。先入目的是萬象蕭條的一派衰秋之大景;再細看,就見到秋風緊急,吹飽了船帆,暮靄沉沉,籠罩著一座孤零零的山頭。這種蕭疏的秋景,和作者萬里投荒的心境,已經融合為一,讀者也不知是秋色觸發了他的愁思,還是他心頭的寒風吹飽了征帆,胸間的烏雲籠罩著孤山。景與情已經結合成了詩的意象,蕩漾出無盡悲涼的氣氛,浸染著讀者的心緒。

從這一股氛圍里,終於霜鍾一樣撞出了作者撼人心胸的慨嘆:「許國心猶在,匡時術已虛。」報國之志猶存,而濟世已經乏術了。前句是說的真情,後句卻是發的牢騷。蘇軾有許國之心,也有匡時之術,可惜不被重用,報國無門,心中極憤然。用一「虛」字,看似自謙自責,其實是體現著「怨而不怒」的君子氣度,而它所傳達出來的複雜感情,卻更耐人尋味。

蘇軾是四川眉州人。在他投老之年,投荒萬里之外,必會想到越離越遠的家鄉,亦必會想到自己這把骨頭將來還想回到岷山峨眉那一帶。

總之,這是一篇傷秋之作。作者借秋天的景色,寄託自己的身世之感,通篇籠罩著一股愁雲慘霧。但作者憂國憂民的崇高的志趣,通過沉鬱頹喪的情緒的烘托,得到充分表現。讀此詩很像洗照片,浸澆一遍,底影就顯出來了。

精讀這一篇,學通這一類

下面是本詩的思路導圖,請結合文本填出空缺內容。

答案 ①萬物景象蕭條 ②抒情 ③救時之策成空

精做試題

請簡要分析首聯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照應詩歌的題目;②交代渡河的季節與地點;③奠定全詩淒涼感傷的感情基調(渲染淒涼的氛圍)。

賞析首聯:

(1)寫出了什麼內容。如「首聯描寫了樹葉凋落的肅殺之景」。

(2)內容承載的作用。如「突出了生活處境的艱難」「交代了人物所處的環境」,尤其是寫景句,往往起著奠定全詩感情基調或渲染某種氛圍的作用。

(3)結構作用:點題或照應題目,或總領全文;為下文作反襯;為下文議論抒情做鋪墊。當然,還要扣住技巧本身說效果。

二、賞析頸聯的表達效果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後面任務。

送房明府①罷長寧令湖州客舍

李嘉祐

君為萬里宰,恩及五湖人。

未滿先求退,歸閒不厭貧。

遠峰晴更近,殘柳雨還新。

要②自趨丹陛,明年雞樹③親。

 ①明府:唐時對縣令的通稱。②要:應該。③雞樹:古代中書省的別稱。


精做試題

元人范德璣說:「作詩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轉要變化,合要淵永。」本詩頸聯為「轉」,體現了怎樣的變化?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變化:①表達上,由上文記敘、議論結合轉為寫景;②情感上,由上文對朋友的讚美,轉為表達對朋友的深情與不舍,以及對朋友的美好祝福。

(2)效果:①使全詩更富波瀾變化,避免平鋪直敘;②融情於景,含蓄動人,使詩意鮮活生動。

根據律詩「起」「承」「轉」「合」的結構,頸聯在結構中起到「轉」的作用(也不可一概而論)。這個「轉」,主要表現在兩點:內容的轉變、表達的轉變。當然,在結構上也有照應標題、前後呼應或為下文做鋪墊的作用。

三、賞析尾聯的表達效果

宋代詩論家嚴羽《滄浪詩話》說:詩的「對句好可得,結句好難得,發句好尤難得」。一首好詩往往奇思妙構,常在詩的首句即由天而降,令讀者眼陡然為之一亮,神頓然為之一振,心急情迫,必欲儘快讀完全詩。

姜夔這樣高度概括詩歌結尾的藝術性:「一篇全在尾句,如截奔馬。」的確,古人在寫詩過程中對結尾高度重視,強調結尾意蘊豐富,能夠餘韻不絕。詩歌結句賞析歷來受人重視,也是高考律詩考查的重要部位之一。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後面任務。

長安臥病秋夜言懷

陳 羽

九重門鎖禁城秋,月過南宮漸映樓。

紫陌夜深槐露滴,碧空雲盡火星流。

風清刻漏傳三殿,甲第歌鐘樂五侯。

楚客病來鄉思苦,寂寥燈下不勝愁。


精做試題

有人認為,本詩的尾聯很有特色,請結合全詩簡要賞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直抒胸臆。詩人運用「楚客」的典故點明自己客居他鄉,照應詩題;而「鄉思苦」則直接表達出詩人無限的鄉愁。②卒章點情。首聯、頷聯、頸聯用寫景層層鋪墊,尾聯直抒淒涼冷落之情,使詩人的情感表達水到渠成,達到高潮。③與前文構成對比。將自己的「寂寥燈下不勝愁」與頸聯中權貴們驕奢無比的生活進行對比,更能彰顯詩人的悽苦。

賞析尾聯的思路同賞析其他聯一樣:先點明結句的手法(通常手法是虛寫、以景結情、卒章顯志等);再指出這種手法的表達效果,尤其要指出蘊含的情感。結句如是以景結情(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效果是含蓄蘊藉;如是戛然而止,就是言有盡而意無窮;如是直接抒情,那就是直抒胸臆,點明主旨,卒章顯志。結構上一般是照應前文(標題),首尾圓合,使結構完整。

如同賞析其他聯一樣,賞析尾聯也要有整體意識,要聯繫上文,不能只看自己的位置。

隨堂練習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後面題目。

送裴侍御歸上都[注]

張 謂

楚地勞行役,秦城罷鼓鼙。

舟移洞庭岸,路出武陵溪。

江月隨人影,山花趁馬蹄。

離魂將別夢,先已到關西。

 此詩作於潭州(今長沙),詩人時任潭州刺史。上都,指都城長安。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古代服兵役勞役或因公外出都叫「行役」,「鼓鼙」泛指戰爭。首聯是指戰亂平定後,裴侍御來潭州公幹,現在要回去了。

B.頷聯寫裴侍御一路所經之地,沿途風景優美,洞庭與武陵水陸並舉。「移」與「出」兩個動詞寫出了裴侍御行程的輕快。

C.「離魂」指分離的愁緒,「別夢」指離別後的思念之夢,「關西」借指長安。尾聯將送行化實為虛,給讀者留下想像的空間。

D.這是一首送別詩,描寫了裴侍御離開後的行蹤和所見景色,用語平淡,但詩味濃郁,著重渲染了離別的悽然和傷感。

答案 D

解析 「著重渲染了離別的悽然和傷感」錯。全詩只有尾聯渲染了離別的傷感。「舟移洞庭岸,路出武陵溪」就寫出了裴侍御行程的輕快。

2.頸聯「江月隨人影,山花趁馬蹄」是後人傳誦的名句,請簡要賞析其藝術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鍊字獨特。兩個動詞「隨」和「趁」,特別傳神,「隨」是跟從,讀者似乎感覺到水的流動;「趁」是追逐,讀者似乎感覺到路上山花在風中搖曳。②使用了擬人手法。把「江月」和「山花」擬人化,「江月」和「山花」仿佛有了人的情感,使詩歌充滿了靈動。③前後照應。「江月隨人影」照應頷聯的「舟移」,「山花趁馬蹄」照應頷聯的「路出」,構思巧妙。

鞏固學案

一、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後面題目。

早寒有懷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遙隔楚雲端。

鄉淚客中盡,歸帆天際看。

迷津[注]欲有問,平海夕漫漫。

 《論語·微子》記載孔子周遊列國時找不到渡口,使子路問津(渡口),遇到兩個隱者長沮、桀溺。長沮、桀溺不說津的所在,反而嘲諷孔子棲棲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見用,引出了孔子的一番慨嘆。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首聯捕捉了典型性事物,點明季節。從詩中木落葉、雁南度和北風吹可知,寫此詩時是秋季。

B.頷聯「遙隔」指客所與詩人的故鄉遙遙相隔,表現出了空間的遙遠,透露出詩人深深的思鄉之情。

C.頸聯「鄉淚客中盡」,「盡」字將感情一泄無餘;「鄉淚」是情,「歸帆」是景,以情對景,十分自然,充分表達了詩人的感情。

D.尾聯先運用孔子使子路問津的典故,又以景結情,委婉含蓄地表達了詩人深深的思歸之情。

答案 D

解析 「委婉含蓄地表達了詩人深深的思歸之情」錯。尾聯應是抒寫了詩人隱居與從政的矛盾無法解決的迷惘、茫然、苦悶和彷徨的複雜心緒。

2.結合全詩賞析「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寒」。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借景抒情。落木蕭蕭,鴻雁南飛,北風呼嘯,天氣寒冷,通過描繪一幅深秋蕭瑟淒清的景象襯托悲涼心境。②運用起興的手法。借鴻雁南飛,引起客居思歸之情,使詩歌很自然地進入頷聯。③對比。鴻雁南飛,人卻漂泊在外,倍增孤苦。④雙關。「寒」字照應題目中的「早寒」,同時一語雙關,既寫出了天寒,也寫出了羈旅之悽苦。(答出三點即可)

解析 此聯寫落木、大雁、北風、寒江等悲景,景中含悲情,借景抒情;開頭未直接寫客居之情,而是先寫落木、「雁南度」引發思鄉之情,屬於起興;首句大雁南飛,聯繫下文,詩人卻與家鄉遙隔,詩人與大雁形成對比;「北風江上寒」表面上寫秋晨的寒冷,其實更寫自己內心的「寒」,一語雙關。

二、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後面題目。

別韋參軍(節選)

高 適

世人遇我同眾人,唯君於我最相親。

且喜百年有交態,未嘗一日辭家貧。

彈棋擊築白日晚,縱酒高歌楊柳春。

歡娛未盡分散去,使我惆悵驚心神。

丈夫不作兒女別,臨歧涕淚沾衣巾。

3.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前兩句將世人和韋參軍對「我」的態度相比,暗含自己對友人的感激和不被賞識的辛酸。

B.三、四句既表達了能和韋參軍相交如此之久的欣喜,也寫出了自己因家貧而長期備受煎熬。

C.七、八句寫詩人與韋參軍即將分別,直抒胸臆,表達了自己內心的不舍與惆悵。

D.結尾寫離別而不顯頹靡,惜別仍發豪放之情,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尾聯意相近。

答案 B

解析 「相交如此之久的欣喜」「因家貧而長期備受煎熬」均不當。詩人認為相知百年的人才有如此的交情,突出「我」和韋參軍情誼深厚。「辭」為拒絕之意,意為韋參軍從未以家貧為由拒絕「我」。

4.請結合全詩賞析「彈棋擊築白日晚,縱酒高歌楊柳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通過虛寫,回憶和韋參軍一起彈琴、下棋、擊築、喝酒、高歌的恣意生活,突出兩人友誼的深厚。②通過對比,將過去的歡樂與如今的離別惆悵形成強烈的反差。③為下面的抒情做鋪墊,更好地表達了詩人在面臨分別時內心的不舍。

三、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後面題目。

聞武均州報已復西京①

陸 游

白髮將軍亦壯哉,西京昨夜捷書來。

胡兒敢作千年計,天意寧知一日回。

列聖仁恩深雨露,中興赦令疾風雷。

懸知寒食朝陵使②,驛路梨花處處開。

 ①武均州:武巨。當時武巨任果州團練使,知均州,兼管內安撫使,節度忠義軍。西京:洛陽。②朝陵使:朝祭陵墓的使者。北宋諸代皇帝的陵墓皆在西京,收復西京後即可派朝陵使前往祭掃。

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首聯寫得知捷報後興奮不已,揮筆喜賦此詩,歌頌白髮將軍武巨收復西京的壯舉,感佩武將軍老當益壯,雄心猶存。

B.頷聯用「千年計」和「一日回」進行對比,強調天道正義在南宋一方,金主想千年統治中原的計謀終成迷夢,一朝破滅。

C.頸聯運用「疾風雷」的比喻,形象地寫出了國家中興的赦令會像風雷一樣迅速頒布到收復的西京,安撫歸順後的臣民。

D.本詩和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的感情同中有異,相同的是都有收復失地的快意,不同的是本詩含有對自己功業無成的傷感。

答案 D

解析 「對自己功業無成的傷感」分析有誤。從全詩看,詩人寫這首詩時的情緒是樂觀的,毫無傷感可言。

6.這首詩的尾聯廣受後人稱道,請賞析這一聯的表達技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尾聯運用了想像和以景結情(或融情於景)的手法。②詩人想像收復西京後,在來年的寒食節朝廷派出的祭掃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將通過梨花盛開的驛道而到達洛陽。③「驛路梨花處處開」畫面優美,充滿詩意,形象而細膩地表達了詩人對收復失地、恢復中原的喜悅之情,令人回味無窮。

四、閱讀下面這首漢詩,完成後面題目。

秋風辭[注]

劉徹

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簫鼓鳴兮發棹歌,歡樂極兮哀情多。少壯幾時兮奈老何!

 公元113年,漢武帝劉徹帶領群臣到河東郡汾陽縣祭祀后土,途聞南征將士喜報,進而「顧祝帝京,忻然中流,與群臣宴飲,自作《秋風辭》」。

7.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開篇兩句以秋日最具特色的四個意象點明了季節時令特點,色彩斑斕,動靜結合,勾勒出了清曠幽遠、蕭瑟淒涼的意境,奠定了全詩的感情基調。

B.五、六、七句鋪寫詩人與群臣共同宴遊的場景,「泛、濟、橫、揚、鳴、發」等動作一一排列開來,將「忻然中流」的熱烈場面描繪得聲情並茂。

C.最後收筆兩句情感陡轉,發出「變徵之音」,樂極生悲,直接抒發了一代帝王對生命易逝盛年難再的悲慨。

D.起句「秋風起兮白雲飛」,字面義上近似於高祖劉邦的《大風歌》中「大風起兮雲飛揚」,但綜合全詩來看,兩者境界、情韻不一樣,前者清新流麗,後者蒼莽雄放。

答案 A

解析 「動靜結合」錯,皆為動景;「淒涼」一詞,氛圍用詞稍重。

8.清代詩人沈德潛讀此詩時批「《離騷》遺響」,請結合此評價簡要賞析「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兩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這兩句在手法上沿襲了《離騷》常用的比興手法,由蘭之秀及菊之香起興,並以蘭菊喻佳人,由物及人,引發出對「佳人」的無盡思念。②正如屈原以美人比喻自身理想美政一樣,一代帝王漢武帝在此處不僅是對佳人的思念,也可以是對宏偉大業的追求或是對賢才英士的渴望與思慕。③形式上詩人還沿用了楚辭體的常有調式,如同《離騷》一樣,以「兮」為間頓,節奏感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