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內有癌,大便有異常嗎?出現哪種情況,可能是腸癌信號?別忽略

豔豔醫生說 發佈 2023-02-02T22:31:22.769027+00:00

比如說各種燒烤,小龍蝦,啤酒,吃完夜宵之後凌晨才回家,小劉一日三餐無辣不歡,平時下夜班之後還喜歡與朋友吃夜宵,這樣的習慣,小劉堅持了兩年左右。

導語:小劉排便變細,變黏,被查出直腸癌時,年齡僅僅只有30歲。

比如說各種燒烤,小龍蝦,啤酒,吃完夜宵之後凌晨才回家,小劉一日三餐無辣不歡,平時下夜班之後還喜歡與朋友吃夜宵,這樣的習慣,小劉堅持了兩年左右。

但是突然有一天小劉發現排便出現了問題,大便變細,變粘,最開始並沒有當回事,直到後來總感覺腸道被堵住,大便總排不乾淨,尤其是坐著的時候肚子脹得難受,去醫院一查才發現得了腸癌。

小張今年32歲,也沒想到自己的便秘竟是結腸癌的徵兆。

小張與女朋友出去旅遊時出現了便秘,回到家之後症狀就緩解了,以為是水土不服所致。

但是回到家之後又出現了便秘和胃腸痙攣,並且伴隨著低燒,兩周後症狀仍沒有得到任何改善,通過CT檢查發現乙狀結腸處有一個腫塊立即進行了結腸鏡檢查,最終被診斷出患有三期結腸癌。

結直腸癌出現在直腸或結腸部位,近年來成為了我們國家發病率非常高的癌症之1,居第二大癌症,結直腸癌一般發生在年齡40歲以上的人群中,但是最近這幾年發病人群變得越來越年輕化。

01

首先了解一下,腸癌的發病和哪些因素有關?

(1) 遺傳基因發生改變,原癌基因與抑癌基因失去平衡,病人產生易感性,在某些基因因素刺激下,導致組織細胞過度生長,容易發展成癌症。

遺傳是腸癌的重要因素之一,家族中若有大腸癌患者,那麼直系親屬患大腸癌的機率比一般群體增高6倍以上。

(2) 腺瘤異型增生發生重度漸變致癌,其中以絨毛狀腺瘤,演變成癌症的人群最為多見,惡變率比一般限流高出近10倍。

(3) 慢性炎症刺激與腸癌的發生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比如慢性潰瘍性結腸炎,血吸蟲卵沉積刺激腸壁,肛裂,肛瘺,局部慢性炎症刺激,憩室炎

慢性炎症刺激顯然是腸癌的高危因素之一,尤其是慢性腸炎,炎症腸病的患者需要定期做腸鏡檢查。

(4) 日常飲食中也含有致癌物質,高脂飲食代謝物,比如雜環胺,亞硝酸,吲哚等有毒物質等均可致癌。

飲食誘發腸癌有著相當大的作用,目前已知包括過多食用紅肉,吸菸,飲酒,高脂肪食物,熏炸食物,容易誘發腸癌。

(5) 運動,肥胖,放射性,便秘,生殖等因素也與大腸癌的出現有著一定的關係,比如說熬夜生活不規律,抑鬱容易誘發腫瘤。

02

結直腸癌的癌前期病變有:

(1) 腺瘤:大腸腺瘤是公認的癌前病變,不同病理類型癌變機率不同,管狀腺瘤病變機率為10%,乳頭狀腺瘤為30%,混合性腺瘤介於兩者之間。

腺瘤的癌變與腺瘤存在的時間,體積大小,廣基還是帶蒂等因素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一般認為廣基,直徑大於兩厘米的腺瘤癌變率在30%~50%之間。

(2) 息肉病:15%~40%的結腸癌起源於結腸,多發息肉及癌前期並稱為5~20年。沒有經過治療的家族性腸息肉病者在50歲之前幾乎全部發生癌變。

(3) 潰瘍性結腸炎:根據相關統計,大約3%~5%的結腸炎發生大腸癌,潰瘍性結腸炎病史20年的發生癌變率12.5%,30年病史達40%。

(4) 血吸蟲病:在我們國家大約10.8%~14.5%的晚期血吸蟲病患者會並發腸癌,血吸蟲蟲卵在腸壁黏膜下不斷的積累,長期的慢性刺激以及局部產生肉芽腫樣改變,都是導致大腸癌的重要因素。

03

體內有癌,大便有異常嗎?出現哪種情況,可能是腸癌信號?別忽略

1、患有腸癌,大便次數也會出現改變,原本一天排便一次變成了一天排便多次,總感覺大便排不乾淨,總想跑廁所,但又排不出大便。

2、大便膿狀帶血有黏液,早期出血量較小,肉眼不容易觀察,出血量大時血液顏色呈暗紅或鮮紅,右半結腸癌便血呈現出黑便,柏油便,直腸癌便血顏色鮮紅,而且容易伴隨黏液膿,血便。

3、排便習慣發生改變,一直以來早上按時排便,但最近一段時間排便非常沒有規律,而且還伴隨著腹瀉與便秘交替的情況。

4、大便形狀改變,本來大便是正常的,但最近一段時間突然開始,大便變稀,變扁或者有明顯的凹槽。

當然了,腸癌除了會引起排便異常,還容易導致腹脹,腹痛,腹部包塊,貧血,消瘦等一系列的症狀,僅僅依靠症狀是沒有辦法確診為腸癌的,而且有些症狀不具備特異性,最好通過做腸鏡檢查明確疾病。

04

對於出現的消化道的症狀,我們應該做哪些檢查來進一步明確診斷:

1、首選血常規和大便常規

身體長期慢性出血容易導致貧血,而大便常規可見潛血試驗陽性,如果可以見到明顯的肉眼血便,這個檢查價值不大。

2、腫瘤標誌物的篩查

腫瘤標誌物篩查特異性也不強,根據臨床指南是推薦作為篩查工具,對於有陽性發現的需要進一步進行特殊檢查。

3、胃腸鏡檢查

胃腸鏡檢查是最為直接的證據,門診患者有相當於部分人是拒絕此項檢查的,在美國建議40歲以下的人群,每隔3~5年完成一次胃腸鏡檢查,年齡40歲以上,每隔1~2年完成一次腸鏡檢查。

胃腸鏡檢查是排除胃腸道惡性疾病,最直接最有價值的檢查,千萬不要因為個人原因拒絕胃腸鏡檢查。

4、腹部CT檢查

對於胃腸鏡無法達到的小腸,腹部CT具有檢查價值,在某些胃腸間質流向腸管外生長的腫瘤胃腸鏡可能無陽性的發現,此時CT作為一個補充診斷非常有價值。

5、對於有消化道腫瘤家族史的,需要提前35歲做首次檢查,更應該提高檢查的頻率。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