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文化生活:茶道

funrayxxx 發佈 2023-02-05T06:08:46.961168+00:00

京都文化生活:茶道。茶文化最早在8世紀從中國傳入日本,至平安時代後期,受中國宋代新式飲茶法「點茶法」的影響,日本的飲茶方法發生重大變化,催生了現代茶道中通行的抹茶技藝。

京都國立博物館

京都文化生活:茶道






第一部分為
序章,將通過被奉為「天下第一」的「喜左衛門井戶茶碗」等茶具,簡略介紹今日為人熟悉的「日本茶道」是如何誕生並適應時代發展的。茶文化最早在8世紀從中國傳入日本,至平安時代(794-1185)後期,受中國宋代新式飲茶法「點茶法」的影響,日本的飲茶方法發生重大變化,催生了現代茶道中通行的抹茶技藝。「邂逅茶道文化」將通過茶具、書畫及文獻資料等介紹日本早期的茶文化及演變。

大井戶茶碗,銘「喜左衛門」,16世紀,京都孤篷庵藏,日本國寶



鎌倉時代(1185-1333),在禪宗寺院內,禪僧的生活規範「清規」詳細規定了飲茶時的禮儀做法,並發展為成套的茶禮。與此同時,在武士階級的會所中也誕生了在待客或聚會時飲茶的文化。會所不僅是飲茶之地,也是開展文娛活動的場所,其中來自中國的器物「唐物」是賞玩的重點。

「唐物賞玩與會所的茶」部分便將重點介紹足利義政等著名武將曾收藏的唐物及中國書畫等,包括京都龍光院藏「曜變天目」,傳為宋徽宗畫作的《桃鳩圖》等。

室町時代(1392-1573),在重視唐物的茶道文化之外,一種融入「侘寂」精神、使用日常生活物品的
「侘茶」(wabi-cha)文化逐漸興起。「侘茶的誕生與町眾文化」將揭示侘茶與「町眾」即都市工商業者的密切關聯,重要展品包括描繪秋季人們賞楓品茶場景的《觀楓圖屏風》

《觀楓圖屏風》,狩野秀賴,16世紀,東京國立博物館藏,日本國寶,10月8日至23日展出



室町末期至安土桃山時代,日本「茶聖」千利休集「侘茶」之大成,現代意義上的「日本茶道」從此得以確立。同時由於織田信長、豐臣秀吉等「天下人」(終結亂世、統一天下之人)的喜愛和推廣,茶道在各個階層都得到普及。「侘茶的發展與天下人」將展出豐臣秀吉愛用的茶碗「大井戶茶碗 銘筒井筒」、千利休肖像畫等。「茶道的傳播 大名、公家、僧侶、町人」將介紹各個階層所發展出的不同的茶道文化,以及相對應的茶道具。

「多樣化的飲茶文化 煎茶與制茶」將介紹江戶時代由中國傳入日本的煎茶文化,以及這一時期京都宇治地區制茶技術的提升。最後一部分「現代的茶道 數寄者之茶與學校教育」首先呈現日本近代以來茶道文化的變革與發展,以及面向海外的傳播狀況,然後介紹現代的茶道愛好者(數寄者)對日本茶道文化的傳承所做出的貢獻。




曜變天目茶碗,中國南宋(12-13世紀),京都大德寺龍光院藏,日本國寶



龍泉窯青瓷花口碗,銘「馬蝗絆」,中國南宋(13世紀),東京國立博物館藏,日本重要文化財產



《遠浦歸帆圖》,(傳)牧谿,中國南宋(13世紀),東京國立博物館藏,日本重要文化財產,後期展品



大井戶茶碗,銘「筒井筒」,16世紀,日本重要文化財產



色繪鱗波紋茶碗,野野村仁清,北村美術館藏



四頭茶禮道具,17-19世紀,京都建仁寺藏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