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孟村——唐代橫海節度使程氏古墓

歷史看地理 發佈 2023-02-07T14:39:22.157978+00:00

在歷史的歲月中走來的孟村大地有過滄桑坎坷,經歷風雨歷練,他帶著歲月的印記,帶著年輪的味道,靜靜的守望著一代又一代孟村的兒女。坐落在董林村西北方向的程日華、程懷信墓則記錄下一個不同的時代,一段難忘的歷史。

在歷史的歲月中走來的孟村大地有過滄桑坎坷,經歷風雨歷練,他帶著歲月的印記,帶著年輪的味道,靜靜的守望著一代又一代孟村的兒女。坐落在董林村西北方向的程日華、程懷信墓則記錄下一個不同的時代,一段難忘的歷史。辛店鎮董林村原名程家林后庄,又名將相鄉,這兩座墓的主人,為唐朝時鎮守一方的封疆大吏程日華及其子侄程懷信。

公元618年,中國歷史上的大唐王朝建立,經過137年的強盛和發展,到公元755年爆發了著名的安史之亂,經過八年的慘烈戰爭,唐朝雖然平定了安祿山史思明叛軍,但元氣大傷,很快衰落下去,進入晚唐時代,在平叛戰爭中,唐朝形成了多個強大的軍事集團,戰爭結束後,這些集團的軍政長官有的擁兵自重,割據一方,與朝廷分庭抗禮,並不斷地發動戰爭,出現了藩鎮割據的局面,在這種歷史背景之下,當時的滄州同樣處於藩鎮的包圍之中,戰火頻仍,民不聊生。《新唐書·程日華傳》記載:程日華,定州安喜生人,始名華,唐德宗以其有功,賜名日華。其父程元皓,任安祿山帳下將領,跟隨安祿山攻陷東、西兩京,頗以有勇力著稱,程華年輕時在本軍服役,為張孝忠的牙將。

當初恆州節度使李寶臣大肆吞併臨近藩鎮,死後其子李惟岳抗拒朝命,圖謀承襲父職,部將張孝忠率定州歸順朝廷,被朝廷授予成德軍節度使,討伐李惟岳,李惟岳被誅後,朝廷將易州、定州、滄州交由張孝忠統領,隨後張孝忠命部將程華前去滄州接收郡城,軍士們將叛將殺死,後擁立程華代管郡城。

張孝忠授程華為滄州知事。不久,朱滔勾結王武俊謀反,打算奪取滄州,多次派人遊說程華,又派兵圍攻,程華均不聽從,堅守城池。唐德宗得知情況後,深為嘉獎,拜程華為御史忠丞,滄州刺史,為了防止滄州被藩鎮蠶食和吞併,唐貞元年間,朝廷在滄州設橫海軍,轄滄州、定州,恆州,袞州,德州,冀州,深州,趙州等八州,任命程華為橫海節度使。

掌握此八州的軍事和行政大權,不久,加授工部尚書、御史大夫,賜名日華,並每年供給糧餉幾萬石。在程日華的精心治理下,周邊百姓避免了常年戰亂之苦,並從此生活穩定,安居樂業。程日華去世後,被朝廷追贈兵部尚書,其子侄程懷信承襲父職,有歷史學者認為其子侄是當做兒子養育的侄子,程氏在此官任上傳襲三代,近40年時間。

後來,為了紀念先祖,程日華的孫子,程執恭奏請朝廷,將埋葬程日華,程懷信的程家古墓封為上公故鄉,也叫將相鄉。

程日華是一位傑出的雄傑,他同唐代的大詩人李白,書法家顏真卿是同一時代的人,他同顏真卿有相似的身世,不過因為他有高度的政治智慧,比顏真卿的結局更加完美一些,750-756年之間,程日華跟隨任定州刺史的父親,過著一個貴族青年的優越生活,安史之亂打破了他原有的幸福生活,不幸的是,他當時正處於安祿山的管轄範圍里,幸運的是,他當時選擇站在中央政府一邊,保持了國家的大一統,同時,他為了保護一方老百姓的平安,他同叛亂者虛與委蛇,搞的關係相當不錯,不像其他好多將領,要麼抵抗,造成大量的死傷,要麼就投靠叛亂者,他在這期間做的很好。

《滄縣誌》記載,程家林村北有一片古老的樹林,大樹參天,茂密成蔭,傍王莽河兩岸,風景秀麗迷人,林中兩座古墓隔河並排,一東一西,各高兩丈,周長20丈。墓旁栽種了松柏,冬青等。

至今,程日華,程懷信父子的古墓依然矗立在董林村西北方向的原野上,兩座古墓南北相距二三百米,南古墓原封土高五米,直徑36米,由於挖掘孟西乾溝,程日華墓被挖開,省文保所對其進行了搶救性發掘,據專家介紹,程日華墓自甬道進入,內有墓室九個。主墓室內有大炕,炕桌及墓主人生前所用之物,並有馬骨、箭簇、唐三彩、壁畫等,均遭到破壞,今僅剩墓誌一片,由河北省文物局保存。該墓殘留之北半部,為縣文物保護單位。程懷信墓則保存相對完整,墓葬規格也比程日華墓低了許多。

一個故事傳頌千年,一段歷史銘記昨天。如今,曾經的封疆大吏已隨歷史煙雲消逝在滾滾紅塵中,留下的只有這兩座古墓依然靜靜地佇立在這片原野上,仿佛向人們訴說著曾經的歲月與輝煌。它見證了那個時代的動盪與飄搖,見證了歷史人物的家國情懷和忠義赤誠,更見證了孟村大地的千年風雨與頑強抗爭……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