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中國的糧食安全,更多是飼料用糧的挑戰

新農鳴 發佈 2023-02-12T21:07:24.045000+00:00

悠悠萬事,吃飯為大,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進口國。因此,我國的糧食安全問題備受國內和國際社會關注。不可否認,由於每年高達一億多噸的糧食進口基數,同時,面對當前多變的國際環境和日益惡化的全球糧食危機,我國糧食安全也面臨諸多挑戰。

悠悠萬事,吃飯為大,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進口國。因此,我國的糧食安全問題備受國內和國際社會關注。不可否認,由於每年高達一億多噸的糧食進口基數,同時,面對當前多變的國際環境和日益惡化的全球糧食危機,我國糧食安全也面臨諸多挑戰。而在這些挑戰中,則要數「人畜爭糧」表現得最為突出。

我國糧食安全過關了嗎?

糧食消費,按照用途,一般可劃分為口糧消費、飼料用糧、工業用糧和種子用糧四個部分。口糧是以直接消費為主,在我國主要是大米和小麥兩大品種;飼料用糧是養殖業能量和蛋白轉化需求的主要來源,在我國主要包括玉米、大麥、高粱、大豆、薯類及替代品種等。當然,受比價關係和養殖習慣不同,也會有少量小麥和稻穀用做飼料;工業用糧主要指食品加工、澱粉、油脂、釀酒、乙醇等行業消費的原糧;種子用糧占比非常小,在糧食消費中我們不妨暫且忽略。

隨著我國驚人的經濟增長,人口數量高位增長、城鎮化水平提高、居民收入快速增加,我國糧食消費需求規模和結構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而且遠超預期。

據調查,在1995年左右,全國糧食消費需求總量為4.53億噸左右,口糧、飼料用糧、工業用糧消費占比大約為6:3:1。到了2022年,我國糧食產量6.87億噸,糧食進口量1.47億噸,如果不考慮國內庫存變化等因素,整個糧食的表觀消費總量就達到了8.34億噸。而從消費結構來看,比重已經從之前的6:3:1升級為3.5:4.4:2。也就是說,目前,我國的飼料消費需求已經超過口糧,成為糧食消費量需求的大頭,飼料消費和工業消費占糧食總消費需求的比重已經達到了60%~65%。

這也從糧食進口結構上得到了體現,2022年進口的1.47億噸糧食中,大豆進口量為9108萬噸,玉米為2060萬噸,二者占據了約76%的進口份額。而小麥進口量為980萬噸、大米進口量為619萬噸,分別占總進口量的6.7%和4.2%。而且大米中的絕大部分是碎米,依然是用做飼料用糧。

由此反映出,儘管近些年來我國糧食產量連續多年攀升和跨越新台階,但供求緊平衡格局卻越來越緊。究其原因,主要是對肉蛋奶等食品消費需求遠超預期。這也說明,我國口糧絕對安全,糧食安全實際上是一個原料問題,因為在現有的條件下,無法生產足夠的大豆等飼料糧來支持龐大且快速發展的畜牧業,因此必須依賴進口。從某種程度上說,「人畜爭糧」是我國面臨最大的挑戰,也對我國的糧食安全構成威脅。

飼料用糧是我國糧食安全面臨的最大挑戰

隨著對肉類需求的迅速上升,我國養殖業逐漸向規模化發展,並成就了每年價值數百億的飼料工業。而對飼料的巨大需求主要是由快速增長的生豬存欄量驅動的,在飼料中玉米和豆粕又是關鍵原料,因此,大豆和玉米至關重要。

我國大豆短缺的問題

當下,儘管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進口國,但事實上,我國曾經是最主要的大豆出口國,而大豆由出口轉向進口,是由眾多複雜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既有為了獲得加入世貿組織的資格,不得不作出相當大的妥協,這其中就包括降低農業關稅,也有出於確保口糧自給的戰略決策,當然,還有中美大豆之爭。總之,結果就是大豆進口配額被取消,關稅稅率下降至3%。

從1995年左右開始,隨著飼料行業蓬勃發展和我國大豆產量下降,大豆進口量開始大幅增加:從1996年的100萬噸增加到2022年的9108萬噸,其中2020年更是突破了一億噸。

目前,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進口國,每年購買了約世界貿易量的60%以上。從進口來源看,主要來自於巴西和美國,這兩個國家生產的大豆比國產大豆具有兩個優勢:價格更便宜和轉基因品系。隨著大豆進口量的增加,在2022年之前,我國大豆種植面積呈現出減少趨勢。

從用途上來看,進口大豆和國產大豆也形成了不同的分工:進口大豆主要生產食用油和動物飼料,而國產大豆由於是非轉基因大豆,主要用於豆腐、豆漿和醬油等居民日常消費。例如 ,在2022年,儘管我國大豆產量獲得豐產,但由於很難進入飼料壓榨領域,導致國產大豆豐產「不豐收」的尷尬結局,為今後穩玉米、擴大豆調整帶來不小挑戰。

飼料中的玉米問題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隨著我國養殖規模化進程的發展,逐漸取代了家庭養殖,導致對飼料玉米的需求迅速飆升。隨著臨儲玉米庫存清零,玉米供應的短缺更令人擔憂,至少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不會有太大的改善。

2020年之前,我國玉米進口還保持在1000萬噸以下,但2020年達到了1130萬噸,2021年更是達到了創紀錄的2835萬噸,2022年雖然下降至2060萬噸,但進口量仍然龐大。

從進口來源來看,2022年之前主要來自美國、烏克蘭,但近年來受中美貿易摩擦,美國玉米進口量在逐漸下降,而俄烏危機以後對我國的運輸中斷更是造成巨大的通脹壓力。因此,2022年我國拓展了巴西玉米進口渠道,進口玉米的進一步多樣化依然是今後重要的選擇。

我國面對飼料用糧挑戰的努力

近年來,我國一直在尋求提高飼料用糧供應自給自足能力的途徑和方法,進而擺脫對進口糧食的依賴。例如2022年提出了穩玉米、擴大豆、擴油料的「兩穩一擴」,目標是在穩定玉米產量的前提下,到2025年,將我國大豆的生產能力提高到2300萬噸。但要實現這一目標,如何提高豆農的種植收益,成為亟需解決的問題。

同時,隨著中美貿易摩擦,對雙邊農產品貿易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在糧食安全的框架內,我國開始尋求豆粕和玉米的減量增效替代。;另外,我國也一直尋求在其它地方生產大豆。例如俄羅斯,由於俄羅斯在大豆生產方面具有巨大潛力,未來我國將向俄羅斯輸出更多的勞動力和加大對俄羅斯大豆產業的投資。

當然,為了進一步提高國內大豆和玉米產量,我國也計劃支持使用更多技術來穩定作物產量和確保供應。其中,轉基因大豆和玉米作物獲准種植就是重頭戲。眾多舉措表明,第一批轉基因玉米種子或最早在2023年春季就有望進入市場銷售環節。

總之,儘管我國主糧供應絕對安全,但隨著大豆和玉米進口量飆升至前所未有水平,飼料穀物更容易受到貿易緊張局勢和供應衝擊的影響,我國不得不面對更多飼料用糧安全的挑戰,而為了應對這些挑戰,我國也正在通過一系列的舉措,來減少對進口糧食的依賴。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