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傳連載丨俠骨柔情無奈好夢由來最易醒

長江新世紀 發佈 2023-02-17T12:36:39.703258+00:00

每個男人都有一個夢中情人, 這段情,說不清道不明,卻又深藏心底,任憑滄海桑田,久久揮之不去。1950年, 香港一位17歲的女孩在螢屏一亮相, 便驚艷四方。

文章摘自《金庸傳》

上期回顧:才子佳人——熔煉現實的俠骨柔情

每個男人都有一個夢中情人, 這段情,說不清道不明,卻又深藏心底,任憑滄海桑田,久久揮之不去。

1950年, 香港一位17歲的女孩在螢屏一亮相, 便驚艷四方。這個女孩名叫夏夢,容貌清麗,身材高挑,氣質嫻雅大方,貞靜平和。因演技卓越,一入影視圈,便主演多部電影,迅速成為國語影片一流明星,成為長城電影公司的「長城大公主」。那個在《董小宛》影視劇中聰穎靈慧、一身靈氣的形象,深深刻在了金庸的心中。金庸曾向朋友坦言:「生活中的夏夢真美,其艷光照得我為其目炫;銀幕上的夏夢更美,使我心跳加快, 魂兒都快被勾了去!」在當時的那個年代,如此赤裸的表白,恐怕也只有金大俠這樣騷情賦骨的文人才能說出口。當時的夏夢有西施之稱,而金庸卻表示:西施有多美,誰也沒有見過,我想她應該長得像夏夢,才算得上是名不虛傳。可見金庸對夏夢的痴迷程度,自此猶如神女般的夏夢便成為了金庸一生為之追求的迷夢。

《天龍八部》中的神仙姐姐王語嫣的原型,似乎就是金庸的「夢中情人」夏夢。王語嫣在金庸的筆下清艷絕倫,靚麗惟美,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絕世美女。在描寫王語嫣的外貌時,金庸用的是一唱三嘆的筆法:「先不見人,但聞其聲。只是一聲輕輕的嘆息,就能使段譽全身一震,怦怦心跳,熱血如沸,心神俱往。一聲嘆息便如魔咒一般勾了段譽之魂,及見其背影,只覺煙霞籠罩,恍入仙境。苗條的身形,披肩的長髮,折射的卻是一種純潔而神聖的氛圍,一抹精神的濃郁香氣。」如此詳盡的描寫,如此精緻的筆墨,足可見金庸對王語嫣的偏愛之情,而這不正是金庸對於夏夢的情愫嗎?

與大多數男子一樣,金庸為了追求自己的女神,做出了一些近乎瘋狂的舉動。為了接近夏夢,金庸開始「改行」寫劇本。1957年更是不惜離開《大公報》,委身於長城影視成為一名小編劇。很多人感到疑惑,金庸作為名滿香江的大才子,為了一個夏夢,竟然甘願放下身段,放棄大好前程。而金庸對此卻是意味深長地回答:「想《唐伯虎點秋香》中,唐伯虎為了接近意中人秋香,不惜賣身潛入豪門為奴,我這點舉動不算什麼,相比之下,倒還差得遠呢。」

為了取悅夏夢,金庸在加入長城影視的3年之內,幾乎是在近乎瘋狂地創作劇本,且大多是為夏夢量身定做,金庸為夏夢打造的第一部影片名為《絕代佳人》,影片的名字便是金庸對夏夢最高的禮讚。3年來的努力使得金庸的工作極其出色,這也得到了夏夢的稱讚。

金庸意識到編劇與演員的接觸並不多,雖然他現在與夏夢同在長城影視,但是見面的機會並不多。金庸明白,要想與演員時常見面,就必須成為導演,為了進一步接近夏夢,金庸極力爭取要導演自己寫的劇本。金庸如此的用心,終於得到上天的眷顧。終於,一部由金庸編劇,夏夢主演的

《王老虎搶親》開始拍攝了,而本片的導演正是金庸。

在作為導演的期間, 金庸每天都早早來到片場,然後與夏夢講戲, 久而久之兩人逐漸熟悉起來,夏夢有時還會跟金庸開玩笑,因金庸有一個「姚馥蘭」的筆名,夏夢每當在片場見到金庸,都會笑著說「姚家阿姨來啦!」而當拍完戲大家散場時,夏夢又會來一句「姚家阿姨要走了啊!」 這樣玩笑的話,在夏夢看來,不過是覺得金庸這個人很隨和,能夠開開玩笑;然而站在金庸的角度,那簡直成了非比尋常的「意思」。為此,金庸還專門開設了一個「姚嘉衣專欄」。他想要追求夏夢的心更加熱切了。

說起金庸與夏夢最難忘的一次經歷,莫過於那次咖啡館的約會了, 那似乎是惟一一次二人單獨相處的時光,是金庸鼓足勇氣向夏夢提出的邀請。在音樂漸起,燭光柔和的境地,二人四目相對,頻頻舉杯,浪漫的情調和詩意的氛圍不覺令人想入非非。酒過三巡之後,金庸終於向夏夢吐露了深藏內心的愛慕之情。

夏夢看中金庸的人品,也欣賞他的才華,但此時她已經擁有了美滿的家庭,夏夢深愛自己的丈夫,不可能做出對不起丈夫的事情。當時的夏夢不僅事業蒸蒸日上,而且是難得的零緋聞女星,她不想在感情方面橫生事端,她請金庸格外海涵。離開之前,夏夢也曾深情說道:「今生今世難償此願,也許來生來世還有機會。」

屬於金庸與夏夢的約會時間結束了,金庸從此收起了追「夢」的心思,但是仍然把她視為「夢中情人」,他將這種註定無果的苦戀,淋漓地揮灑在了武俠小說當中。

1959年,金庸悵然離開長城影視,創辦了《明報》。不久之後,夏夢開始了一次出國旅行,金庸特意在《明報》上開設一個專欄,名叫《夏夢遊記》,專門刊載夏夢寫的旅遊散文和小說。

金庸對夏夢的情感日久彌新, 直到1976年, 夏夢告別26 年的演藝生涯,隨著丈夫前往加拿大定居。明星闊別影視圈原不是一件大事,金庸卻接連幾天用《明報》的頭條對此事進行詳細報導。除此之外,金庸還專門寫了一篇社評《夏夢的春夢》,以此來祝福「真善美」的夏夢。「去也終須去,住也不曾住,他年山花插滿頭,莫問奴歸處……」當真是字字看來情匪淺,一生苦戀不尋常。不明內情的人也許並不理解金庸的做法,而對於金庸來說,他為夏夢所做的一切都是情到深處,藉此感懷。

在原版的《天龍八部》當中, 神仙姐姐王語嫣與段譽枯井中互訴衷腸,終於情定三生,王語嫣也跟隨段譽回到了大理。這顯然是金庸描繪的一個完美結局,一個彌補現實遺憾的心理安慰。但是在新修訂版的《天龍八部》結局當中,王語嫣並沒有跟隨段譽,而是隨著表哥慕容復走了,而那番「來世續緣」的話語,也成為令段譽斷腸的羈絆。或許此時的金庸, 已經看開了,心境已然澄明了。段譽心心念念的不過是石洞中的那一尊玉像,他愛的是王語嫣的美,王語嫣的善,而並非王語嫣這個人。在王語嫣面前,他動一點非分之想,都感覺自己是在褻瀆,這不是愛情,不過是崇拜罷了。王語嫣於段譽而言,永遠只能是神仙姐姐,而無法成為妻子。

夏夢已經成為過去,留在心底了,這段俠骨柔情之下的「春夢」,也該醒醒了,金庸看透了,便也釋然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