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州古地

真在說 發佈 2023-02-18T00:20:48.792529+00:00

豐州位於福建東南沿海,在泉州西門外5公里處,晉江岸邊,九日山麓,根據考古發現,距今1萬年以前的舊石器時代,這裡就有人類聚居生息。

豐州位於福建東南沿海,在泉州西門外5公里處,晉江岸邊,九日山麓,根據考古發現,距今1萬年以前的舊石器時代,這裡就有人類聚居生息。新石器時代,這裡的先民已掌握水稻種植和陶瓷製作技術。在豐州考古發現有6件舊石器時代的刮削器和4處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周秦以來居住在這裡的閩越人擅長造舟航海,過著漁獵農耕生活。

▲豐州的金雞古港(曾名梁安港)


豐州有丘陵山地和小平原,自然條件較好,土地肥沃,便於耕種開發,是個聚族繁衍的好地方。豐州距離海岸十幾公里,但她頻卒臨的晉江,江寬水深,豐州的金雞古港(曾名梁安港)是六朝時期的著名良港,海水潮汐可達,大型船舶可從這裡向東駛過泉州通向大海。上古時期,現今的泉州市區地勢低洼,還是一片未經改良的淺海灘涂,經常遭受海潮侵襲和江水泛濫,不宜耕種和人居。

三國吳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在閩南地區首置隸屬於建安郡的東安縣,治所設在豐州,成為本地設縣置治之始,管轄著現在的莆田、泉州、廈門、漳州等四市地域。自此至唐初400多年中,豐州一直為郡縣治所,閩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豐州是整個閩南地區發祥的千年古地。從那時起,迄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歷史。

西晉末年「永嘉之亂」,中原板蕩,衣冠士族避亂入閩,部分碾轉到古南安江兩岸定居,為寄託對故土的思念,把這條古南安江易名為晉江。

隨著經濟的發展,晉江上游廣袤的內陸腹地的陶瓷茶葉等名貴特產在豐州聚集散發。德化陶瓷、安溪名茶等物產都由內陸航運至金雞古港,再由這裡或航運,或陸運,散發各地。譽滿寰宇的海上絲綢之路最早是從這裡起錨揚帆的,金雞這六朝古港比泉州更早擔負遠海航運的使命。

後來,滄海桑田,幾經變遷。經過幾百年之久,人們圍墾泉州一帶的鹽鹼地,治理沿海的灘涂,擴大耕種面積,興修農田水利,廣泛種植桑麻,大力發展手工業,從而大大地改善了泉州的生產與生活條件。

同時,隨著海外交通與對外貿易的發展,舟楫往來,日益頻繁,對於離海較遠的豐州來說,已感不便;而且沿海一些對外貿易的港口也先後發展起來,而豐州口岸與這些沿海諸港的聯繫,也有諸多不便;再加上晉江上游的泥沙不斷淤積,以金雞古港為主的豐州口岸已很難適應大型海舶航運發展的要求。

▲武榮門

豐州作為440年以久的整個閩南地區的州,郡治所的使命,終於宣告完成。州治東遷,勢在必然,這也是受當時歷史條件所決定的唐嗣聖元年(684年),置武榮州,州治在豐州,轄南安、莆田、龍溪三縣。唐久視元年(700年),武榮州州治由豐州移至現在的泉州市區。景雲二年(711年),改武榮州為泉州。

豐州,得閩南治化之最先。古代豐州,文風鼎盛,文化發達,千百年來,家詩書,戶禮樂,蔚為詩禮之邦,享有「海濱鄒魯」之盛譽。地靈人傑,人文薈萃,名宦鄉賢,代不乏人;文彥豪傑,層出不窮。

▲南朝印度高僧拘那羅陀在這裡翻譯佛經弘法

宋朝以來,豐州先後分別在鄉試、會試與殿試時榮中舉人、進士者計176人。僅在兩宋時期,榮中進士的共36人,其中以富春村的柯慶文為首的六代8人;以桃源埔頂林杞、林植為首的四代8人;以桃源傅思謙為首的傅氏13人與以燕山錢熙為首的錢氏7人。

明清時代,除了官辦的縣學與書院外,民間的義學、社學、館學、塾學,不可勝數,清末僅在燕山自然村就有6處之多,桃源村竟達37處。燕山自然村黃氏中進士者9人,中舉人者近30人。15歲中舉的黃日耀被主考官譽為「八閩奇駿」,他是福建省歷來中舉者年齡最小的一個。其他貢生、監生與庠生不計其數。

這一切,對豐州的文教事業起了不可估量的推動作用,名宦鄉賢輩出,如:北宋清正廉明的柯述,豐州富春自然村人,乃秘書郎柯慶文之子。為官清廉,在任漳州施賑副使時,活人無數,饑民頌德。有一對象徵祥瑞的異鵲來巢,大文學家蘇東坡曾作《紀柯述瑞鵲》一詩以紀之。

明朝善舉人才的黃河清,豐州燕山自然村人。長期在吏部任職,以舉薦賢才為己任,所薦四十餘人,後均任部院要職,公論為一時賢才。

秉公持正的黃養蒙,燕山自然村人,在任戶部侍郎前,曾在吏部任職,當考核官員時,杜絕拜訪,所經考評,皆秉公持正。

▲黃養蒙讀書處

清初挫敗沙俄侵略者收復失土的黃緯,燕山自然村人,在抗擊沙俄侵略者時,身先士卒,奮力焚城,俄軍頭目被迫請降。班師回朝之日,清康熙帝歡悅,親排鑾駕出京郊十里迎接,以示恩寵。

鄭成功曾在地處豐州的南安文廟祝告先師後焚衣明志而投筆從戒。(近年,台灣海峽兩岸鄭氏宗親依據族譜進行考證認為,福建南安石井的鄭成功先祖源於南安豐州社壇。

近代名人,有同盟會元老黃中流,豐州金雞自然村人。清朝末年,他擁護孫中山,任泉州同盟會副會長,為泉州的光復作了不少貢獻。另一同盟會元老王辟塵,富春自然村人,也為推翻清朝立下汗馬功勞。還有同盟會元老傅維彬,豐州浦頭自然村人,泉州光復後,任泉州商團團長,因查鴉片與軍閥結仇遇刺身亡。

還有革命前輩洪雪立,洪俊聲等人為喚醒工農大眾、點燃革命烈火作出了貢獻。

上述諸人,文治武功,業績炳麟,名垂史冊,流芳千古。

▲鄭成功焚青衣處

中原南遷的衣冠士族在豐州聚居繁衍,有些形成大族。唐末因青光祿大夫、威武軍節度招討使傅實人入閩後擇居豐州桃源村,是為開閩的傅氏開基始祖;北宋秘書郎柯慶文其祖先卜居豐州富春村,是為開閩的柯氏始祖;元末總憲兵使答喇真定居豐州燕山村,複姓後為燕山黃氏始祖;南浦陳氏與湖亭陳氏等也定居豐州。

九日山於兩宋時期即為泉南遊覽與譴舶祈風勝地,留下大量全國絕無僅有、珍貴的海上交通史料——摩崖石刻,1988年,九日山被國務院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桃源村的陀羅尼經幢於1961年被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蓮花峰摩崖石刻、六朝古墓、姜公輔墓、韓偓墓、南安城隍廟、武榮慈濟宮、南門井頭巷內的甘棠井等被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豐州的先民們創下的偉業豐功、光昭史冊、傳諸不朽,激勵後人開拓奮進,再創輝煌!

(圖文轉自公眾號——「豐饒之州」)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