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種藝術體驗,交織出一部歐洲繪畫史

光明網 發佈 2023-02-18T07:56:09.417599+00:00

作者:馬 凌正在上海博物館火熱舉辦的「從波提切利到梵谷: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是上海博物館「對話世界」文物藝術大展系列的第二個大展。50位歐洲藝術巨匠的52件油畫傑作為觀眾呈現出一段星光熠熠的歐洲繪畫史。「從波提切利到梵谷: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現場。

作者:馬 凌

正在上海博物館火熱舉辦的「從波提切利到梵谷: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是上海博物館「對話世界」文物藝術大展系列的第二個大展。50位歐洲藝術巨匠的52件油畫傑作為觀眾呈現出一段星光熠熠的歐洲繪畫史。

「從波提切利到梵谷: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現場。 賴鑫琳 攝

一部展廳里的歐洲繪畫史

1824年建館的英國國家美術館是全球十大美術館之一,藏品以「少而精」著稱,經典藏品有揚·凡·艾克的《阿爾諾菲尼夫婦像》、達·文西的《岩間聖母》、拉斐爾的《加瓦聖母》、荷爾拜因的《大使們》、倫勃朗的《自畫像》、修拉的《大碗島的星期天》、梵谷的《向日葵》等。提香與委拉斯貴茲的作品收藏頗成體系,英國本土畫家的傑作亦可耀人眼目。英國國家美術館也因此成為「高雅藝術」重鎮,作為一個公共教育機構,它承擔著向公眾完整呈現歐洲美術史的任務。

本次展覽最古老的作品是大約創作於1475年的《書房中的聖哲羅姆》,該作品小巧精緻,是早期運用線性透視法、製造「欺眼」效果的代表作。展覽上最年輕的作品是莫奈創作於1914年至1917年之間的《鳶尾花》,該作品尺幅宏闊,滿溢著藝術家晚期的風格。而在兩者之間,波提切利的工細,拉斐爾的甜美,戈塞特與北方文藝復興的「細節控」,卡拉瓦喬與巴洛克風的「戲劇感」,倫勃朗與荷蘭畫派的沉鬱,卡納萊托與18世紀的華麗,梵谷和印象派繪畫的燦爛,透納與英國繪畫的輝煌……各擅勝場。觀眾漫步於展覽現場八個展室,一路遇見的是一部跨越400多年的歐洲繪畫史。

以「借展」為核心的「主題展」,看的是策展人的能力;而以館藏文物為核心的「歷史展」,拼的就是美術館的實力。

一場真跡中的細節考察

原作有著印刷品和數碼影像不能複製的靈暈,即便大型美術館能讓我們在網上看到畫布上的裂縫、顏料的斑駁,卻無法傳達層層罩染下色調的微妙,顏料與筆觸形成的複雜肌理,尺寸與空間感的重要性,那些陰影深處的秘密和那些看似不經意的神來之筆。

拉斐爾在創作《加瓦聖母》時使用了金屬筆起稿,那些灰色線條在面對原作時歷歷可見,例如聖母的脖頸處、聖子的額頭,通過觀察這些底稿痕跡,觀眾足以體會到藝術家一氣呵成、落筆精準的純熟技藝。戈塞特的《年輕公主》描繪了大量衣飾細節,公主全身有近400顆珍珠,每一顆珍珠的高光、暗部與珍珠間的輝映都被一一刻畫,北方文藝復興風格的特點呼之欲出。卡拉瓦喬的《被蜥蜴咬傷的男孩》右下角有一個玻璃花瓶,花瓶折射出看不見的光源,一窗陽光沉落在瓶中,又與瓶外滑落的水滴相映襯。戈雅的《多娜·伊莎貝爾·德·波塞爾》以黑色蕾絲的刻畫聲名遠播,貼近看,只見東一筆西一筆、粗一筆細一筆,遠觀則絲絲入扣,令人嘆為觀止……

與一張張原作面對面,也就是與各個時代不同大師的技法面對面,有目眩神迷的感受,更是深入學習的機會。展廳里常有三五成群的學生在討論技藝,適得其所。

一次修復科學的質量檢驗

英國國家美術館在檢測、清潔、修復、配框等方面的工作一直堪稱前衛。19世紀中葉,倫敦是世界上工業污染最嚴重的城市,英國國家美術館被巨大的煙囪所環繞,因此如何保護畫作,成了館長必須考慮的問題。如館長查爾斯·伊斯特萊克要求完整保留每幅畫的保養記錄,為實現「預防性保護」給畫作增設玻璃畫框,將畫作從此前的「美術館清漆」中解救出來——「美術館清漆」是一種金棕色的亞麻籽油,會在相當長的時間裡保持黏性,在飄滿浮塵的空氣中,這種清漆會使畫作很快變得黯然無光。尤為重要的是,他要求修復者對畫家的方法、材料和作畫意圖進行全面細緻的了解,這些核心理念對於後世影響深遠。二戰期間,館藏畫作大部分被轉移到馬諾德採石場,可清潔修復工作並未停止。1968年對於提香《酒神巴庫斯與阿里阿德涅》的清潔、2009年至2010年對於達·文西《岩間聖母》的清潔,都是世界文博界的大事。

在本次展覽中,有2021年剛剛購入、2022年清潔完成的托馬斯·勞倫斯創作於1825年的油畫作品《紅衣男孩》。畫面上,男孩的衣領比清潔前更潔白,絲絨外套也比清潔前更鮮艷。畫中人查爾斯·蘭姆頓當時大約7歲,形象可人,神情瀟灑,是19世紀浪漫主義的視覺偶像。雖然他13歲就因肺結核逝世,但在托馬斯·勞倫斯的畫上他芳華長駐。

一次新媒介的沉浸體驗

同為「從波提切利到梵谷」大展,2020年在澳大利亞展出時有61幅作品,在日本展出時有60幅作品,但這一次,梵谷的《向日葵》、維米爾的《坐在維金納琴前的女子》、莫奈的《睡蓮》、德加的《芭蕾舞女》、塞尚的《聖維克多山》等都沒能來到中國。

不過,上海博物館爭取到了英國國家美術館的授權,同期舉辦了「NG Treasures再現·大師|沉浸式光影體驗」,通過動畫特效與光影技術將大師的經典名作重現,講述藝術家眼中的美學世界與哲學思考,暢遊西方美術史,創造沉浸式的非凡的藝術體驗。本次展覽展出的3件藏品,以及未能來展出的20件珍品,如《岩間聖母》《睡蓮》《大碗島的星期天》《向日葵》等在此均可一見,這是數字時代憑藉多媒體技術進行藝術傳播的一種呈現。

屏幕與畫布不同,屏幕是透光的,使影像有不同的質地感。鋪天蓋地的光影氣勢逼人,在梵谷有絲柏的風景中感受天青色,在修拉的大碗島上看水光瀲灩,這也是古人所不能想像的體驗吧。(馬凌)

來源: 解放日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