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陽藥:肉蓯蓉

嶺南謝氏中醫藥 發佈 2023-02-22T17:53:49.638875+00:00

進入冬季,人們常常提到「冬令進補」。有些朋友可能會說自己一進補就熱氣。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味素有「沙漠人參」之稱到肉蓯蓉。肉蓯蓉,有「溫而不熱、補而不峻」的特點。肉蓯蓉的名字就取自其「從容」、「和緩」的特性。《本草綱目》:「此物(肉蓯蓉)補而不峻,故有從容之號。從容,和緩之貌。

進入冬季,人們常常提到「冬令進補」。有些朋友可能會說自己一進補就熱氣。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味素有「沙漠人參」之稱到肉蓯蓉。肉蓯蓉,有「溫而不熱、補而不峻」的特點。

肉蓯蓉的名字就取自其「從容」、「和緩」的特性。《本草綱目》:「此物(肉蓯蓉)補而不峻,故有從容之號。從容,和緩之貌。」

肉蓯蓉生於海拔225-1150m的荒漠中,一般都寄生在藜科植物梭梭、白梭梭、紅柳等植物的根上。它從植物中吸取養分及水分,供給自身生長。

中醫

中藥肉蓯蓉為列當科植物肉蓯蓉或管花肉蓯蓉的乾燥帶鱗葉的肉質莖。主產於內蒙古、新疆、甘肅。春季苗剛出土時或秋季凍土之前採挖,除去莖尖。切段,曬乾。本品氣微,味甜、微苦。以條粗壯、密被鱗片、色棕褐、質柔潤者為佳。切厚片,生用或酒燉(或酒蒸)用。

傳統在採收肉蓯蓉時分為春、秋兩季,於秋季采者,因水分多,不易曬乾,須投入鹽湖中1~3年後,取出曬乾,稱為「鹽大芸」、「咸蓯蓉」;而於春季采者,稱為「淡蓯蓉」。


本品性味甘、咸,溫。歸腎、大腸經。具有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通便的功效。

注意:胃弱便溏、相火旺者忌服。

《神農本草經》:「味甘微溫,生山谷。治五勞七傷,補中,除莖中寒熱痛,養五臟,強陰,益精氣,多子,婦人癥疲。久服輕身。」

《本草崇原》

肉蓯蓉,《吳氏本草》名松容,又名黑司命。始出河西山谷及代州雁門,今以隴西者為勝,北國者次之,乃野馬之精入於土中而生。隴西者形扁色黃,柔潤多花,其味甘。北國者形短少花,生時似肉,三四月掘根,長尺余,繩穿陰乾,八月始好皮,有松子鱗甲,故名松容。馬屬午畜,以少陰為正化,子水為對化,故名黑司命。朱丹溪曰:肉蓯蓉罕得,多以金蓮根用鹽制而偽充,或以草蓯蓉代之,用者宜審。蘇恭曰:草蓯蓉功用稍劣。

馬為火畜,精屬水陰,蓯蓉感馬精而生,其形似肉,氣味甘溫,蓋稟少陰水火之氣,而歸於太陰坤土之藥也。土性柔和,故有蓯蓉之名。五勞者,志勞、思勞、煩勞、憂勞、恚勞也。七傷者,喜、怒、憂、悲、思、恐、驚,七情所傷也。水火陰陽之氣,會歸中土,則五勞七傷可治矣。得太陰坤土之精,故補中。得少陰水火之氣,故除莖中寒熱痛。陰陽水火之氣,歸於太陰坤土之中,故養五臟。強陰者,火氣盛也。益精者,水氣盛也。多子者,水火陰陽皆盛也。婦人癥瘕,乃血精留聚於郛郭之中,土氣盛,則癥瘕自消。而久服輕身。

《本經續疏》

生河西山谷及代郡、雁門,五月五日采,陰乾。

蓯蓉之用,以陰涵陽則陽不僭,以陽聚陰則陰不離,是其旨一近乎滑潤,一近乎固攝。 《別錄》所謂止利者,為取其滑潤耶?抑取其固攝耶?夫 《別錄》固不但云止利,而雲除膀胱邪氣、腰痛、止利,是亦可識其故矣。誠分而言之,則利有泄瀉、腸澼;腰痛有氣血痹阻;膀胱邪氣有淋濁、畜血,為寒為濕為熱,均無不可,若遽與蓯蓉是使陽錮而終難伸陰敝而終難化,可治之疾不反致難治歟!惟合而言之,則因其氣之本相連屬,欲就陰而陰不容,遂轉隸於陽而還攻夫陰,陰復不受,則或乘勢累墜下迫,或痛甚不止,故曰除膀胱邪氣、腰痛、止利,不曰除膀胱邪氣、腰痛、下利也。此病不常有,惟久病久利始見之,《千金方》冷利增損健脾丸,治丈夫虛勞,五臟六腑傷敗受冷,初作滯下,久則變五色,赤黑如爛腸,極腥穢者,中用蓯蓉可證矣。其不利者,亦必腰痛而小便有故,方與之宜。

現代藥理

肉蓯蓉具雄激素樣作用,增強生物體特異性和非特異性免疫功能,增強體力和抗疲勞作用,抗衰老,抗輻射作用,抗氧化,減輕肝臟損傷、肺損傷,調節神經內分泌系統,保護心肌缺血、腦缺血作用,神經保護,改善學習記憶作用,促進成纖維細胞生長的作用。此外,還有鎮靜和通便等作用。


版本:v1.0

時間:202302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