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花眼突然「好轉」,這種致盲眼病可能已經來了……

生命時報 發佈 2023-03-18T06:24:24.630577+00:00

困擾自己已久的疾病突然「好轉」,本應值得高興,但老花眼突然減輕卻未必是好事,甚至可能是更嚴重疾病的信號。《生命時報》採訪專家,詳解一雙「好轉」的老花眼是如何引發致盲眼病——白內障的。

困擾自己已久的疾病突然「好轉」,本應值得高興,但老花眼突然減輕卻未必是好事,甚至可能是更嚴重疾病的信號。

《生命時報》採訪專家,詳解一雙「好轉」的老花眼是如何引發致盲眼病——白內障的。


受訪專家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眼科主任醫師 閔曉珊

武漢市第一醫院眼科主任 肖澤鋒

中國醫科大學航空總醫院眼科主任 辛志坤

黑龍江省醫院眼科醫院院長 韓 清


老花眼變輕可能是白內障


老花眼「減輕」很可能是老年性白內障早期症狀。


人的眼球是一個特別精密的「儀器」,黑眼珠中央有一個透明的雙凸形圓盤狀組織,為晶狀體。它如果發生渾濁,逐漸由透明變成不透明,阻礙光線進入眼內,使視力下降,臨床上稱之為白內障。

老年性白內障主要有皮質性和核性兩大類,皮質性白內障較多見,按其發展過程分為4期,即初發期、膨脹期、成熟期和過熟期。


初發期

初發期的晶狀體渾濁發展較慢,可達數月甚至數年,有的可長期停留在此階段而不發展。

膨脹期

如果繼續發展,進入膨脹期,這個階段的晶狀體因內部纖維的充分腫脹,厚度增加,中央部分變凸,眼睛屈光力增加,造成暫時性近視。


如果本身有老花的中老年人,老花度數就會被近視度數抵消或者部分抵消,老人自我感覺看近物比過去清晰,可以改用度數低的老花鏡,甚至不必戴鏡也能看清近物。


所以,老花眼突然變「好」,要排除白內障是否加重,並在專科醫生的檢查下,觀察有無繼發青光眼等情況


白內障不是老年人專屬


作為全球第一位致盲的眼病,白內障可以說是奪人視力的「大魔王」,幾乎沒有人能逃出它的魔掌。隨著年齡的增長,白內障遲早會「找上門」,尤其是其現在呈現年輕化趨勢,更不能大意。

由於老化、遺傳、局部營養障礙、免疫與代謝異常、外傷、中毒、輻射等各種原因,眼球晶狀體代謝紊亂,晶狀體蛋白質變性而發生混濁,便會導致白內障,出現視線模糊、視物變形、單眼復視、散光、眩光感、易視疲勞等症狀,甚至致盲,往往在40歲以上人群中比較多見,且隨年齡增長發病率增多。


對於老年人來說,當發現在一段時間裡,視力突然下降得很快,或看東西越來越模糊,就要格外小心。


如果家裡有照片,可找一張來自測視力。如果一張正常的、色彩鮮艷的彩色照片,自己看著卻發黃,對比度、鮮艷度下降,像一張舊照片,很有可能是患上了白內障。



說起白內障,大家總覺得是老年人的專利,但若年輕人有糖尿病和高度近視,也容易被白內障盯上。


高度近視者

高度近視患者,其眼球結構和營養代謝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異常,會使晶狀體囊膜通透性改變,長久下來逐漸發生混濁,產生並髮型白內障。


一般近視在20歲左右就趨於穩定,如果到三四十歲發現自己的近視度數加深速度很快,很可能是白內障的表現,切勿只換眼鏡,必須儘早就醫。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的併發症有很多種,白內障就是其中之一。這是由於血糖增高會阻礙晶狀體正常的營養代謝,致其混濁和膨脹,從而出現白內障,進而影響視力。


針對糖尿病性白內障的治療,一是控制糖尿病,二是手術治療。如果糖尿病還引起了其他眼底病變,需要先進行眼底治療,再行手術。


面對白內障,我們可以做什麼?


雖然每個人大概率會患白內障,但是至於具體多少歲會得,就不能預判了。但為了預防除老年性白內障外的其他類型白內障,比如外傷性、並發性、藥物性等,需在生活中多加注意。


防範紫外線

過多暴露在強紫外線下可能使白內障發展更早、更快。在紫外線比較強的地方或季節,出門不要嫌麻煩,戴帽子、打傘、戴墨鏡,至少選一樣。


合理用眼

雖然目前看來,少看手機跟白內障關係不大,但中老年人最好不要長時間盯著手機,要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


不濫用藥物

就目前的醫學發展程度,沒有任何一種藥可以阻止、逆轉白內障,包括各種「網紅」眼藥水。


一般來說,藥物只用於早期白內障患者,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不保證)延緩白內障加重,手術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療方式。


如果患者出現視力下降、模糊等症狀時,要及時到眼科就診,儘早做手術。▲


本期編輯:鄧玉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