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後戰敗的德國需要賠償各國1320億金馬克,最後到底還了多少?

非正常歷史研究室 發佈 2023-03-18T18:53:42.296347+00:00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作為戰敗國的德國不得不簽訂割地賠款的條約,但實際上德國並不是被打敗了,而是覺得繼續熬下去沒有意義了,剛好美國總統威爾遜提出了一個看上去比較公平的國際秩序觀,讓德國可以體面的獲得戰敗後的和平。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作為戰敗國的德國不得不簽訂割地賠款的條約,但實際上德國並不是被打敗了,而是覺得繼續熬下去沒有意義了,剛好美國總統威爾遜提出了一個看上去比較公平的國際秩序觀,讓德國可以體面的獲得戰敗後的和平。

那麼什麼是戰敗後的和平呢?其實就是德國可以承擔割地賠款的懲罰,但不能超過限度,也不能把德國定義為發動戰爭的罪人,畢竟一戰前,戰爭是一種調整國際力量的手段,當時沒人認為發動戰爭是可以定罪的。

所以最終簽訂的《凡爾賽條約》對於德國來說其實是一個既寬鬆又有點嚴厲的條約,說它寬鬆是只對萊茵區進行了占領,也沒有清算戰犯,只是對德軍進行了縮編,允許保留10萬軍隊的編制,而德國上層組織基本沒有遭受嚴重的損害,雖然成立了共和國,但除了披了一層外衣之外,一戰前後的德國基本沒啥太大的區別,因此普通的的德國人基本感覺不到戰爭給德國帶來實際的影響。

英法美對於賠款問題上的小心思

寬鬆之外的嚴厲就是經濟上的懲罰,其中要求最狠的就是法國,法國在半個世紀內兩次被德國兵臨城下,因此法國人想要儘可能的掠奪德國的財富,在最大的限度上削弱德國,對德國的賠款問題上可以說是獅子大開口,居然提出了2260億金馬克的天文數字。

但對於其他列強來說,這個賠償實在是太高了,尤其是英國,英國不想過度削弱德國,畢竟他想要維持歐洲大陸的均勢,萬一德國徹底破產了,那麼法國就會一家獨大,影響英國的利益;其次就是德國萬一賠償太狠,德國人心懷不滿,搞不好爆發革命,又是一場戰爭;最後就是戰後要恢復歐洲經濟,德國經濟起不來,影響英國人的生意,因此英國多次要求法國削減德國賠款金額,但遭到法國的激烈反對。

相對英國有制衡法國的心思不同,美國人比較乾脆,他們只看重錢,因為一戰時期美國是英法的債主,只有他們拿到賠款才能向美國還錢,之前英國還想借巴黎和會的機會要求將賠款和外債一筆勾銷的計劃,既平衡歐洲大陸又可以不還債,一石二鳥,但遭到美國和法國的反對,除了美國得不到錢之外,法國可以拿到的賠款可比欠的錢多很多。

除此之外,美國發現德國工業基礎深厚,戰後經濟很容易恢復,現在正是美國抄底德國注入資金的時候,不僅恢復德國經濟還可以大賺一筆,並且藉此機會加強對歐洲的經濟滲透,因此在賠款問題上美國也表現的異常積極。

因為列強在德國賠款問題上心懷鬼胎,雙方扯皮不斷,最終在簽訂巴黎和會兩年後才在倫敦會議上最終確定德國的賠款金額為1320億金馬克

1320億金馬克到底有多少?

很多人對於金馬克的價值有多少不理解,在1921年,按照紙面上金馬克的含金量,1金馬克等於3.58425克黃金,1320億金馬克相當於4.7萬噸黃金,不過賠款不是全部以貨幣的形式支付的,還有各種實物和資產的沖抵,抵銷後德國還需要賠款500億金馬克,相當於1.8萬噸黃金。

1.8萬噸黃金落在每個德國人的頭上可比庚子賠款多很多,大約是庚子賠款的300倍左右,可以說完全超出了德國的賠償能力,而且是德國的經濟在戰爭和封鎖下幾乎崩潰的時候。所以相對於政治上的寬鬆,經濟上的賠款實實在在的影響了每一個德國人。

德國拒絕賠款爆發魯爾危機

1921年5月31日,德國開始賠款,這一年是10億馬克,但是到了第二年,德國說自己沒錢,拒絕賠付,希望削減倫敦會議上確定的賠款額度,要錢沒有,要命一條,不管怎麼要,德國就是沒錢。

極力想要削弱德國的法國態度異常強硬,表示德國的賠款一分也不能少,而且不能延期,眼看德國還是不肯給錢,1923年1月11日,法國聯合比利時出動4萬大軍,直接占領德國魯爾工業區,強行將魯爾區的煤礦運往法國,同時對魯爾區進行了軍管。

對於法國的強行占領,沒錢沒軍的德國人採取消極抵抗辦法來應對,比如魯爾區的工人拒絕上班等等,魯爾區是戰後德國的經濟命脈,一下子被掐住直接導致德國經濟更加困難,德國馬克急劇貶值,物價則快速上漲。

讓法國做大是英美不願意看到的,不久英美兩國聯合一起成立一個新的專家委員會商討賠款問題,至於法國?雖然依舊硬挺,但發現自己已經不是世界強國了,不僅魯爾區工人運動高漲,就連本國民眾都瀰漫厭戰情緒,不斷要求撤軍,況且占領魯爾區需要花費大量的開支,工人不生產也無法獲得好處,在堅持幾個月後不得不認清自己外強中乾的本質,將賠款主導權拱手相讓給英美。

既不過分削弱德國,並從德國的經濟復甦中獲取利益的美英計劃

1923年11月,以美國銀行家道威斯為首的專家委員會制定的賠款方案,這就是《道威斯計劃》:

1、協約國為德國提供8億馬克的貸款,維持德國經濟穩定;

2、從計劃開始後,德國需要每年支付10億馬克的賠款,以後逐年增加,從第五年開始,每年支付25億馬克,這些賠款為關稅、企業利潤、菸酒糖等消費品稅;

3、監督德國財政,保證德國可以按期足額教案賠款;

雖然計劃沒有削減德國的賠款數額,但給德國帶來了借款和投資,也體現了美英兩國既不過分削弱德國,並從德國的經濟復甦中獲取利益的計劃,從1924年到1928年,以美國為主在德國的投資有135億馬克,也讓戰後德國經濟得到快速增長。

你以為這樣德國就會繼續老老實實賠款?當然不會,1928年,德國再次提出了修改賠款計劃的請求,當然藉口還是經濟困難,除此之外還說自己一直老老實實還款,不如解除協約國對的德國的財務監督以及解除對萊茵區的占領。

早已從德國賺的盆滿缽滿的美國人自然接受了德國的請求,畢竟在德國賺了一大筆錢的同時還擴大了對歐洲的話語權,1929年6月《楊格計劃》正式推出,這次真的減少了賠款額:

1、減少德國賠款金額,德國需要賠款1139億馬克,分59年還清;

2、每年的賠款中6億馬克必須按期償還,另外14億最多延期兩年;

3、取消對德國財政監督,成立以美國為主導的國際清算銀行來負責賠款,並且撤出萊茵區,徹底結束對德國軍事占領。

二戰前夕德國直接拒絕賠款

1929年大蕭條爆發,德國也遭受嚴重的經濟危機,不僅德國還不起錢,就連美國也深陷其中,而且美國在德國還有巨額的投資,一旦德國垮了,無異於雪上加霜,為了自己的利益,美國立馬推出了《緩債宣言》,要求各國間的債務和賠款本息先停付一年,緩口氣先,當然美國的錢一分不能減,而德國的賠款,大家自己商量吧

商量來商量去,德國的賠款肯定不能取消,但可以延期支付,最遲1933年後必須補上,但到了1932年,大家經濟不僅沒有好轉,反而繼續惡化,德國還是沒錢償還,就連英法兩國也沒法還錢給美國了,於是1932年6月,幾個國家在洛桑開了一場大會,最終決定德國只需要賠款30億馬克,分37年還清即可,一下子免除了德國90%的賠款餘額

為什麼這麼慷慨?因為德國華爾街的大佬們在德國有大量的投資,給德國續命其實就是救華爾街。

但這時候猛人希特勒上台了,30億馬克對比一千多億馬克,簡直就是毛毛雨,但希特勒對這點錢也不願意付,開玩笑,《凡爾賽和約》都被廢除了,他都準備和各國開戰了,完全拒絕賠付,德國不賠錢,英法兩國也以德國不賠錢為藉口,不向美國還債,之前的債務問題就先不了了之,至於德國總共還了多少錢?大概只有360億馬克左右,只有總賠款額的十分之一多一點

不得不說,給凡爾賽的賠款的確給德國帶來沉重的負擔,畢竟已經賠償的360億馬克中,大部分都是稅款,還有不少是直接稅,相當於全部轉嫁給德國老百姓了,也因此希特勒揪著條約說事,煽動德國人有如此奇效的原因。

戰後德國的主動賠款

二戰結束後,德國分裂成東德和西德,東德自然不會理這爛帳,但西德不行,這一次又落在幾個老債主手裡,英法美自然不會放過西德,拿著之前的債說事,不過這次西德比較積極,主動提出賠款,畢竟二戰後的德國已經千瘡百孔,需要歐美各國的支持,因此才主動提出支付一戰的賠款,向這些國家證明自己是一個可靠值得信賴的國家。

1953年,德國宣布賠付一戰的戰爭賠款共140億馬克,並且在1983年全部賠付完畢,至於拖欠賠款產生的利息,這個沒理由西德自己還,畢竟錢是統一的德國欠的,利息可以認,但得兩德統一後才賠付。

1990年柏林圍牆真的倒了,西德和東德真的統一了,欠的利息錢沒理由在不還了,德國開始履行當年的承諾,支付賠款利息,不過不多,也就2.51億馬克,這筆錢分20年還完。

2010年10月3日,這是兩德的合併20周年紀念日,德國向法國還清了最後一筆一戰賠款,至此,歷時92年的凡爾賽條約終於結束了,一戰的賠款也徹底賠償完畢。

有人說德國的信用很好,一戰的賠款過了九十年還償還完畢,但你得看欠的誰的錢,華爾街的錢是能欠著不還的嗎?可以說賴帳的國家主權債務如果是通過華爾街發行的,基本是賴得了一時,賴不了一世,德國其實也想賴帳的,之前就拖欠了幾次而且要求減免了不少,但還是壓在德國人頭上的一座大山,最終讓希特勒可以崛起,可以說戰爭賠款是一個高風險低效果的懲罰手段。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