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一名贗復師,10年為3000多人修復容顏,讓傷口不再成為缺口

山東商報速豹新聞 發佈 2023-03-20T14:20:06.162086+00:00

山東商報·速豹新聞網記者 孫倩 實習生 部梅十年前的意外讓史長根失去右眼,越過許多溝溝坎坎後,他成為一名贗復師。十年時間裡,他通過自己的手藝製作「贗品」,為三千多位因外傷或疾病而受損的人士修復容顏。

山東商報·速豹新聞網記者 孫倩 實習生 部梅


十年前的意外讓史長根失去右眼,越過許多溝溝坎坎後,他成為一名贗復師。十年時間裡,他通過自己的手藝製作「贗品」,為三千多位因外傷或疾病而受損的人士修復容顏。

為了迎接「假器官」的到來,有人剪短了頭髮,有人紮起了馬尾……以假亂真的「假器官」,不僅讓患者恢復了外貌,也讓患者恢復了自信。史長根在修復殘缺的同時,也在修復著自己和顧客的人生。



修補容顏

「因為耳朵的缺陷,我五十年沒有留過短髮了,現在剪了個短頭髮覺得特別清爽,我高興死了!」這是贗復師史長根接受採訪前半小時顧客剛對他說過的話。他花了三天時間為這位顧客設計了一隻「假耳朵」。

「我是一名贗復師,為有需要的人修補容顏,呵護心靈。」史長根這樣介紹他的工作。贗復師是一個鮮為人知的特殊職業,顧名思義,贗,贗品;復,修復。他們通過製作「贗品」,來修補顧客因先天因素、意外、疾病等原因造成的面部及肢體上的殘缺,起到恢復容貌的作用。

贗復體不僅可以做義眼、義耳、義鼻,還包括手指、乳房等身體器官,甚至可以修補整個眼眶和半片臉頰。

作為國內首批學習贗復技藝的贗復師,史長根每天都處於忙碌的狀態。從業十年的時間裡,他憑藉自己的手藝,已經幫助三四千位顧客恢復容貌,其中有嬰兒,也有八九十歲的老人。

製作贗復體並不是一個很好上手的工作,其製作過程繁瑣,需要掌握複雜的製作技巧。

史長根為顧客量身定製的義眼片,是根據顧客本人健康眼的虹膜顏色和瞳孔位置進行設計的,經過打磨後,其表面泛出與真人眼球表層近似的光澤,甚至連白眼珠上的紅血絲形狀都刻畫入微,這會使顧客佩戴上義眼片後,外貌看起來與普通人並無二致。

十年的積累讓史長根技藝純熟,「做多了其實就也沒什麼困難了。」

告別灰暗時刻

如今,他的工作室平均每天要接診兩三位顧客,除了吃飯和睡覺,史長根幾乎都離不開工作室。史長根介紹,製作一個耳朵贗復體要經過取模、制模、翻模、調色等多個步驟,大概需要3天的時間才能完成。僅是為義耳調色這一步驟就需要下不少功夫,「調色沒辦法用機器來做,只能靠你的經驗、色感和天賦。」

史長根說,每個人的膚色是不一樣的,哪怕同一個人,在不同的光線、不同的溫度,甚至是不同的情緒下,都會呈現出不同的膚色。「我會先讓患者在26攝氏度的空調房間裡靜坐20分鐘,在他呈現出最穩定的膚色狀態後再進行觀察、調色。」考慮到季節原因,他還會貼心地為顧客設計兩隻耳朵,一個專門在夏天佩戴,另一個專門在冬季佩戴。

2022年1月,史長根在短視頻平台註冊了帳號,到現在,已經擁有2萬粉絲,獲贊24.5萬。史長根會在帳號上發布一些有關贗復體的科普內容,比如「什麼條件下才能佩戴義眼片?」「義眼片多久更換一次?」製作贗復體的時間很長,他總會在工作間隙與他的顧客們聊天,後來,在他的帳號上就出現了一個名為《贗復師和他的朋友們》的合集。

視頻中,一位位顧客講述了他們的故事。史長根也是一位義眼佩戴者,他說,像他們這些身體上有殘疾的人,不少顧客的心情是沮喪的。身體上的殘缺讓他們在學習和工作時,不可避免地遇到阻礙。有些人甚至自卑了一輩子,見到史長根時,才會悄悄對他說一說人生中那些灰暗的經歷。


傳播正能量

曾經,一位23歲的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找到史長根製作義耳,先天的缺陷讓她度過了一段不太美好的校園時光,初中的花季少女敏感、細膩,她羨慕別的女孩子可以扎一頭利落的高馬尾,卻擔心露出來的「小耳朵」被同學恥笑。佩戴義耳前,她留著一成不變的短髮,遮住耳朵,直到了解到贗復體,她才看到了希望。

讓更多人知道贗復體的存在,就是史長根的目的所在。「我們隔壁村就有一個小伙子,人長得帥又特別聰明,小時候因為放鞭炮把眼睛炸傷了,沒有完成學業,到現在也沒有成家。」他說,像偏遠農村、山區這些信息相對閉塞的地區,有些患者因為不知道有這種技術存在,可以幫助改善他們的生活,從而「耽誤」一生。如今,通過網際網路的傳播,更多人知道了贗復體。一位來自雲南大山裡的「小耳」少年,跨越兩千公里找到史長根,就是為了找他做一隻耳朵。

通過製作贗復體,史長根和許多顧客成為了朋友,一直保持著聯繫。有個找他定製義眼片的男孩成為了他的徒弟,如今已經在西安開辦工作室,獨擋一面。在為顧客修復缺陷的同時,史長根也在吸收著能量。「我看到他們在離開工作室時發自內心的高興,我明白那是對我的肯定,也是對我的鼓勵,它能為我帶來力量,我也能將這種力量再傳遞給悲觀的顧客身上。」


修復彼此人生

2012年春節,史長根在燃放煙花的時候炸傷了眼睛,那年他30歲,為此右眼失明。手術治療沒能阻止眼球的日漸萎縮,也徹底改變了他的命運軌跡。

灰心喪氣後,他遠赴國外學習贗復體製作技術。回國後,他自己開了工作室。目前,他在全國各地又開了幾家工作室,山東商報·速豹新聞網記者了解到,去年,濟南工作室成立,負責人李寧寧是史長根的學徒。與史長根不同,她身體上沒有殘缺,幹了這行後,面對有些顧客異於常人的面部表徵,她首先要克服的難題是恐懼。

當時,一位口腔癌患者來到工作室定做面部贗復體,她的臉因口腔癌而變形,側臉上有個洞,看起來,整個口腔完全暴露在外面,由於炎症,傷口還在不停地淌水,當時,李寧寧嚇了一跳。後來,她慢慢不再抗拒恐懼。

山東商報·速豹新聞網記者到工作室時,她正拿著製作的一整個右手掌贗復體在打磨。她說,「這種難度的贗復體,我以前從沒做過,但為了這位顧客能開心地參加女兒的婚禮,我想努力一下。」

「贗復師在我眼裡是一份有溫度的職業,每一份委託都代表著一份責任與信任,而我能做的只是通過這個行業,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史長根表示,贗復行業在國內還處於初級階段,希望下一步能夠把原材料的生產、贗復體的製作及後期維護的整個鏈條貫穿起來,希望行業能夠發展得更好,也希望有更多優秀的人參與進來,讓越來越多的人感覺到「圓滿」。

十年時間裡,「史長根們」在修復顧客容顏的同時,也在修復著自己和他們的人生。他說:「彼此溫暖,相互成就,這才是贗復師存在的意義。」


山東商報·速豹新聞網編輯 劉慶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