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回答1941,日裔美國人是否忠誠?羅斯福:不知道,關起來再說

獨立面壁人 發佈 2023-03-26T19:13:27.432383+00:00

#頭條創作挑戰賽#圍牆的目的是防止外人進入,只有一個地方的圍牆是防止裡面的人離開的,這個地方叫監獄                         ——美國總統甘迺迪在柏林圍牆前講話兩顆原子彈炸響前,日本人的春秋大夢一直沒醒,從轟炸珍珠港開始,日本就一直對美國抱有幻想,這種幻想甚至

圍牆的目的是防止外人進入,只有一個地方的圍牆是防止裡面的人離開的,這個地方叫監獄

                         ——美國總統甘迺迪在柏林圍牆前講話

兩顆原子彈炸響前,日本人的春秋大夢一直沒醒,從轟炸珍珠港開始,日本就一直對美國抱有幻想,這種幻想甚至在美國開始轟炸日本本土都還存在,從這個角度上講,廣島和長崎的兩顆原子彈是日本人在為自己的錯誤認知買單,而需要買單的日本人,並不都居住在日本四島之上。

特殊法令

1942年2月19日,美國總統羅斯福簽署《9066號行政命令》,根據行政令:居住在美國西海岸的與美國交戰國族裔的人群將被遷移至內陸地區安置。

這條原本針對德、意、日三國族裔的行政令在執行過程中逐漸演變為對日裔美國人的「特殊照顧」。

相比於德意兩國裔美國人,美國政府和軍方對日裔美國人的要求顯然更為「嚴苛」,無數原本在美國西海岸小日子過得不錯的日裔美國人被強制驅離家鄉,前往美國政府為他們準備的安置點,他們的財物被當地美國人以低到令人髮指的價格收購,他們的生產活動被強行禁止,他們的漁船被禁止下海,連他們種植的蔬菜水果都被禁止售賣。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美國政府對日裔美國人的集體拘禁,是美國歷史中極為特殊的一部分,驅使羅斯福總統下達此項命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儘管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初美國社會上的恐慌情緒是造成這次日裔「大拘禁」的原因之一,但任誰都不能否認,當時美國社會從上到下的種族主義傾向也是日裔美國人被集體驅逐、拘禁的重用原因之一。

透過這場八十多年前的美國政府對日裔美國人的有組織的驅逐與拘禁,我們能夠更加清晰地了解美國社會運行中的一些潛規則,以及日本從始至終都對美國抱有幻想的原因和邏輯。

外來的人

自19世紀20年代起,便開始有日本人遷往美國定居,彼時,德川幕府統治下的日本派系林立,普通人長期掙扎在溫飽線上下,稍有天災人禍,就有人活不下去。

統治的藝術在於,讓農民始終處於半死不活的狀態

——德川家康

在這樣殘酷的環境下,一部分日本人(主要是失地農民)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漂洋過海來到美國,但當時這些日本人基本上是無緣進入到美國內地的,他們的工作大多是在夏威夷的種植園裡勞作,某種意義上講,這時的日裔美國人生活狀態並不比種植園裡的黑奴好上多少。

隨著美國以炮艦打開日本大門,美日雙方的商務和民間往來明顯增多,這樣一來,一些日本中產階級,甚至上層人士也願意到美國享受更加優渥的生活環境,19世紀80年代,前往美國定居的日本人迎來了一個高峰,他們中包括日本社會上各個階層的人士。

擁有一定財富和地位的日本人的到來,讓日裔美國人從事的行業也開始多了起來,除在種植園充當苦力外,一些日裔美國人開始在美國購買屬於自己的土地而成為農場主,一些日本人購買漁船下海捕魚為生。

更有一些有一定知識和技能的日本人在美國從事各類服務業,其中不乏醫生、律師等社會地位不低的行業,一些較為富有的日本人也開始大規模在美國經商,並從中積累了不少的財富。


20世紀初,美國社會上反對日裔的聲音開始多了起來,日本人移居美國的熱情也開始下降。

這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移居美國的日本人的生存現狀,由於大多數日本人都是19世紀80年代前後遷往美國的,這就說明了一個問題:當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太平洋戰爭正式爆發時,大多數日裔美國人其實都是「日二代」或「日三代」,雖然時祖上來自日本,但他們大多在美國出生,在美國的社會環境下長大,擁有毫無疑問的美國公民身份,他們中的很多人早已深度融入美國社會,而那個遠在太平洋另一端的島國,他們可能連去都沒去過。

「第五縱隊」

日本在珍珠港偷襲美國太平洋艦隊後,立刻向東南亞發起了全面進攻,由於英美方面準備不足,日軍一路勢如破竹,在菲律賓指揮作戰的麥克阿瑟差點被日軍打到自殺。

日軍的迅速進展一時之間讓美國政府和軍方慌了神,當時,美國的戰爭機器尚未開始全速運轉,國家的軍事儲備並不充足,太平洋艦隊遭遇重創後,美國方面立刻想到日本海軍聯合艦隊會迅速威脅夏威夷,若日軍在夏威夷再次得手,美國西海岸將直接受到威脅。

基於當時的緊迫形勢和美國上下普遍存在的緊張情緒,美國政府和軍方認為是時候著手做準備,以確保美國西海岸的安全了。

美日開戰前,兩國之間的商務活動和民間往來並未完全中斷,而將軍方人員隱藏在民間人士中進行偵查和情報傳遞正是日本的慣用伎倆,早在美日正式開戰前,羅斯福總統就曾要求美國軍方調查可能與日本軍方存在聯繫的日裔美國人。

上到總統羅斯福,下到美國西海岸的普通美國居民,都認為居住在美國西海岸的日裔美國人中有大量的間諜,他們認為這些間諜是日本政府有意安排在美國居住的「第五縱隊」。

如今,美國西海岸有可能遭遇日軍的攻擊,而美國無論如何也不能讓潛伏在美國西海岸的日本間諜成員與日軍裡應外合,所以美國有必要在日本海軍攻過來前,將這些「第五縱隊」成員給揪出來。

戰爭爆發後,羅斯福總統快速將找出間諜的任務下發到軍方,軍方的行動更為迅速,在太平洋戰爭爆發3個月內,就逮捕了1200餘名日裔美國人,而這些逮捕大部分都缺乏確鑿的證據。

美國軍方對於居住在美國西海岸的日裔美國人十分不信任,他們曾估計約有2萬名這樣的日裔美國人是日本軍方間諜,此後這個數字還在不斷擴大。

以莫須有的罪名逮捕了大量被認為是間諜的日裔美國人並未消除美國軍方的內心的焦慮,事實上,從戰爭一開始,美國軍方就計劃將美國西海岸的全部日裔美國人強制轉移至內陸地區,一切只等待羅斯福總統的命令,這條命令最終於1942年2月由羅斯福總統親自下達,而在之後的4年裡,美國西海岸的日裔美國人所經歷的事必定讓他們終身難忘。

大戲開場

美國政府和軍方關於是否撤離日裔美國人的問題上是有高度共識的,他們所要討論的問題是撤離多少人,以及這些被撤走的人將被以何種方式管理。

這樣的討論沒有進行太多,美國政府和軍方就再一次達成共識:簡單說,就是能搬走的儘量都搬走,能關起來的絕不讓他們自由活動。

一開始,美國方面還會打出所謂「自由」的旗號,以社會輿論配合國家機器,宣稱自願搬走的日裔美國人是「愛國者」,但尷尬的是,這些「自願」搬走的「愛國者」們並沒有選擇自己在何時以何種方式搬走,以及搬去哪裡的權力。

大多數日裔美國人家庭都只被給出48小時去收拾個人物品,整個家庭只被允許攜帶數量相當有限的行李,至於那些難以帶走的大型家具,只能由這些日裔美國人的鄰居們「含淚」以遠低於正常價的價格買走,從這個角度上講,美國人確實沒有對日裔美國人進行公開搶劫,畢竟這一切都是在「自願」的情況下進行的合理交易。

與要求日裔美國人「自願」搬走相配合的是一系列其他行政手段,軍方以為了保障美國西海岸安全為由,不允許日裔美國人的漁船下海捕魚,甚至不允許日裔美國人出售自己種植的作物,這等於斷了相當一部分日裔美國人的生活來源,這樣一來,除了「自願」搬走他們似乎也沒有更好的選擇了。

即便西海岸的日裔美國人已經在當地政府的安排下以儘可能快的方式「自願」搬離自己的家園,但美國軍方和政府依舊嫌太慢,於是,「自願」搬離政策實施短短2個月後,美國政府便撕下「自由」的外衣,開始以強制搬離令代替自願搬離令。

被強制搬離的日裔美國人首先要被安置到一個叫「集合中心」的地方,這裡只有簡單的設備和生活用品,被迫搬離美國西海岸的日裔美國人們要在這裡待上約100天,然後再被安排到長期安置點。

集合中心的管理十分混亂,內部的日裔美國人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很難得到滿足,靠著每日按量供應的並不可口的食物熬過這艱難的一百天,但是離開集中中心後,等待日裔美國人的是管理更加嚴格的安置中心。

高牆之內

相比於臨時的集合中心,供日裔美國人長期居住的安置中心環境稍好,但管理也更為嚴格。

安置中心採取準軍事化管理的方式,每日定點起床,定點休息,一些成年人要承擔勞動,兒童則要接受安置中心教育機構提供的「特殊」教育,教育的主要內容也是不斷為日裔兒童們灌輸熱愛美國的理念。

安置中心內的日裔美國人的自由當然難以得到保障,負責安置中心管理工作的美國政府人員曾因是否在安置中心周圍安裝鐵絲網而陷入猶豫,因為這可能會被認為違背美國人一向遵從的自由原則,但這些原則很快讓位於所謂的「安全需求」,鐵絲網被架設在各個安置中心的外牆之上。

事實上,給安置中心內日裔美國人適當的活動自由對美國的安全問題構成的威脅幾乎為零,此時的日裔美國人已經被轉移至內陸地區,根本無法配合日本軍方採取任何行動,但美國政府依舊決定要對安置點內的日裔美國人採取最嚴厲的限制措施。

戰爭結束似乎遙遙無期,安置點的日裔美國人開始自發形成類似於社區管理人員的組織,以便幫助日裔美國人們渡過漫長的拘禁生活。

但是隨著拘禁時間的不斷延長,各類矛盾開始在這些日裔美國人身邊出現,那些負責幫助美國政府管理普通日裔美國人的管理人員,會被普通日裔美國人鄙視,這些人在私下裡會被稱為「狗」。

當然,也不是所有日裔美國人都認為這種拘禁生活很差,或許是斯德哥爾摩綜合症作祟,部分日裔美國人竟然認為在安置中心的4年是一段很「有意義」的人生經歷,他們每天早晨起來對著美國國旗宣誓效忠、每天晚上一同唱熱愛美國的歌曲,被他們認為是「難忘」的人生經歷。

有家難回

如果說對日裔美國人的集體關押是美國出於對西海岸安全而做出的決定,那麼這種關押持續到中途島海戰之後,至多持續到美軍占領東南亞後就應該解除。

因為中途島海戰之後,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已經受到重創,其占領夏威夷進而威脅西海岸的可能性已經微乎其微,這時候所謂西海岸日裔美國人與可能進行的日軍裡應外合也就變成了一種天方夜譚。

但是在討論解除對美國西海岸日裔美國人集體拘禁這一問題時,美國政府和軍方顯然要「謹慎」得多,他們以種種藉口推遲解除拘禁的時間。

在國內輿論反覆拉扯下,各安置點終於開始為解除拘禁做準備,安置點內日裔美國人首先要面對的是各種各樣的「忠誠度」調查,各種各樣的調查問卷,稍有問題值得懷疑就會被延長拘禁時間,真正的大規模解禁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才進行。

儘管二戰結束後,對日裔美國人的大規模集中拘禁政策被解決,但很多日裔美國人的生活已經發生了根本性改變,一些日裔美國人在美國政府的有意引導下,留在了美國內陸州生活,徹底離開了他們祖輩世代生活的美國西海岸,而那些費盡千辛萬苦回到家鄉的日裔美國人,等待他們的也是土地荒蕪,家在他們離開的這段日子裡被「盜匪」光顧過無數次。

大規模拘禁雖然結束了,但是美國社會整體對於日裔美國人的歧視和偏見卻並未結束,21世紀到來前,日裔美國人和他們的後代甚至不敢大張旗鼓地宣稱美國政府在二戰期間對他們的做法即不尊重人權,也違背了美國憲法精神。

永恆的偏見

戰爭期間,對日裔美國人實施拘禁,並不斷延長拘禁時間,如果說這一切只是為戰爭服務,沒有一絲種族歧視的原因,恐怕連美國人自己也不會相信。

顯然,如果只是為了戰爭期間國家安全的考量,根本就不必將那麼多日裔美國人全部集中安置,也沒有必要集中拘禁那麼長的時間。

美國人對日本人的不信任是來自骨子裡的,即便很多日裔美國人事實上生於美國,也長於美國,他們所接受的是美國教育,認同的是美國文化,他們甚至早已不會說日語,那個大洋彼岸的島國除了給予他們一張東亞人的臉孔外,與他們沒有一點瓜葛,但即便如此,這些日裔美國人仍得不到以白人為主的美國主流社會的認同。

或許在戰爭到來前,這些日裔美國人認為自己早已融入了美國主流社會,種族隔離政策只是遙遠的殖民時代留下來的傳說,他們早已將美國當做自己的祖國,而美國社會也應該把他們當成平等的公民對待。

但是很可惜,一場戰爭將所有美好幻想打回原形,日裔美國人很不幸,即便他們在美國生活了幾十年,內心也早已認同了美國文化,但是美國白人仍舊將他們看成異類。

但亦或許這些日裔美國人是幸運的,太平洋戰爭很快形成了一邊倒的局面,讓美國社會對日本的仇恨被維持在一個可控的程度內,如果戰爭的殘酷程度更高,美國社會對日本的仇恨更強,這些日裔美國人面對的可能就不僅僅是拘禁和財產被凍結那樣簡單了。

美國,這個不斷標榜自由的國家,這個在當時的國際社會上被認為只是一個唯利是圖的生意人的國家,在戰爭來臨時仍舊以血統來分析敵我,對於美國所標榜的自由文化來說,這的確很諷刺,但換個角度想想,美國在二戰期間的所作所為也是在從另一個層面告訴我們一個更為深刻的問題:什麼是戰爭?

日本人的幻想

二戰期間,日本人做出一系列魔幻操作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始終沒有搞清楚一個問題:什麼是現代民族國家間的戰爭?

對於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這件事,很多人有了疑惑,難道日本人自己不知道與美國之間的巨大國力差距嗎?為何日本人明知差距如此之大,還要選擇以卵擊石?

答案讓人啼笑皆非:日本人壓根就沒想到美國會與自己全面開戰。

日本人發動太平洋戰爭的目的是這樣的,第一,南下東南亞搶奪英美殖民地的石油,第二,消滅美國太平洋艦隊,攻占夏威夷,威脅美國西海岸,注意,按照日本人的構想戰爭打到這一步就結束了,他們沒想過在美國西海岸登陸。

按照日本人的構想,當日本軍艦可以威脅美國西海岸時,美國方面一定會出面與日本談判,然後日本提出要求,以停戰換取美國再次出售石油、鋼鐵等戰爭資源給日本,在日本政客看來,這一切相當合理,日本以放棄進攻美國西海岸為條件,換取的只是美日雙方正常貿易,日本提出的要求十分厚道,美國一定會接受。

日本從未想過美日雙方要進行的是一場壓上兩個國家兩個民族命運的不死不休的決戰,這就是日本的幼稚之處:日本在關鍵問題上,總是喜歡玩賭國運,即集中國家全部力量幹上一場,但是在分析對手時,日本人卻未想過對方會與自己拼死一戰,對中國一樣,對美國也是一樣,仿佛在日本的認知里,集中全部國力作戰這一行為只有日本人才能做,其他國家都做不了。

日本喜歡賭國運,但其賭國運時預設的前提都是對手會妥協,在日本人的認知中,沒有對方決不妥協這一選項,對於對方絕不妥協這件事,日本也沒有相應預案,軍方組成的政府只負責開戰,至於戰爭如何結束,他們根本就不去考慮。

而在這一問題上,美國人倒是給日本上了一課,美國人以對日裔美國人嚴格管理和兩顆原子彈告訴日本:兩個現代國家之間的全面戰爭,交戰雙方一定會用上所有手段去打倒對方,戰爭會以一種不死不休的方式進行,直到一方被徹底打垮。

如今,二戰的硝煙散去多年,很多日本人正在忘記戰爭的含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