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成果 | 霞客在「浙」科考——山水有真意,霞客考「浙」里

浙江社科 發佈 2023-04-06T09:26:44.959050+00:00

這期間,他遊歷了江蘇、浙江、安徽、福建等省市,深入了許多名山大川,記錄了遊歷過程,但所寫的十七篇遊記僅占《徐霞客遊記》卷數的十分之一。

徐霞客從萬曆三十六年(1608),22歲正式出遊,他在祖國的錦繡大地上行走了一生。但他不是山水中走馬觀花的過客,他更是大地畫卷上的探索者。數十年的旅程,讓他飽覽祖國大好河山的同時,也在悄然改變著他的視角。

學者通常把徐霞客的探險考察生活分為兩個部分。兩部分以明崇禎九年為界,崇禎九年之前,徐霞客的身份主要是旅行者和探險者。寧海首游時,他意氣揚揚,寫下「山光物態,皆有喜意」這樣的文字。這期間,他遊歷了江蘇、浙江、安徽、福建等省市,深入了許多名山大川,記錄了遊歷過程,但所寫的十七篇遊記僅占《徐霞客遊記》卷數的十分之一。

崇禎九年以後,已屆天命之年的徐霞客開始了歷時四年的西南之旅。一路走來,他幾經生死,歷盡滄桑,更重要的是看到了市井百態,社會動盪。當初的瀟灑少年郎,已經變成一個沉穩務實的學者,一個嚴謹細緻的考察者。這種變化雖不露痕跡但自然而然地體現在《徐霞客日記》中。尤其是徐霞客深感「老病將至」,心態蒼涼,支撐他的更多的是考察山水的使命感,所以他關注的重點也不斷變化。他更多地偏向對山水地理地質、社會經濟生活的考察。景色縱使如畫,徐霞客依舊得見畫內真意。這時的他不僅是一位旅行者和探險家,更是一位地理學家。令人驚喜的是,徐霞客在科學考察上也取得豐碩成果。

一、豐富的科考內容

徐霞客漫遊途中,細心觀察,處處留意,熱情思考。他的考察對象極其豐富,從山川河流、地形地貌的考察,到各地動植物的比較,再到各地民俗風情的記錄,徐霞客都一一寫入遊記。

徐霞客在浙江停留二十九天,期間行程記錄為《浙游日記》。如果翻開《浙游日記》,可以發現在此前的日記中,多為觀光遊覽描述性的文字,而真正的地理考察,金華山算得上是第一站。徐霞客用三天的時間探索金華北山,記錄下的字數卻超過整篇《游浙日記》的一半(在《徐霞客遊記•浙游日記》中,《浙游日記》不足萬字,金華蘭溪兩地占了近5200字,其中金華山著墨4400多字),考察的內容甚至不亞於歷代金華方志,包括其山川地貌、溪流走向、聚落程度以及風土人情。其「萬里遐征」的最大成果——對喀斯特地貌的研究就是從金華開始的。

據《浙游日記》記載,他「又東上蘇坊嶺,嶺頗平,闤闠夾之。東下為四牌坊,自蘇坊至此,街肆頗盛,南去即郡治矣。」徐霞客對這一帶的描述雖著墨不多,但信息容量卻非常豐富。古代以街坊劃市,蘇坊、四牌坊等古地名就包含了這些地理信息。四牌樓一帶明代就已是街鋪林立,商賈雲集、經貿繁華。徐霞客來到街市,「與王敬川同入歙人面肆,面甚佳,因一人兼兩人饌。」,可見徽商在此落戶,而且手藝精湛。

當然,徐霞客的金華之行,所費功夫最多的是對金華山自然地理的考察研究。他用地理學家的眼光審視了北山三洞典型的岩溶地貌,對金華山山系水脈及金華、蘭溪的8個溶洞進行了詳盡考察,金華山水的層次脈絡第一次被梳理得清清楚楚。

他認為金華的山水互為表里。《浙游日記》記載「則石峽如門,水從中出,門上更得平壑,則所稱西玉壺矣。聞其東尚有東玉壺,皆山頭出水之壑。西玉壺之水,南下者由棋盤石而潛溢於三洞,北下者從里水源而出蘭溪之北;東玉壺之水,南下者由赤松宮而出金華,東下者出義烏,北下者出浦江,蓋亦一郡分流之脊雲。玉壺昔又名盤泉,分聳於上者,今又稱為三望尖,文之者為金星峰,總之所謂北山也。

蓋北山自玉壺西來,中支至此而盡,後復生一支,西走蘭溪。後支之層分而南者,一環而為龍洞塢,再環而為講堂塢,三環而為玲瓏岩塢,而金華之界,於是乎盡。玲瓏岩之西,又環而為鈕坑,則蘭溪之東界矣;再環而為白坑,三環而為水源洞,而崇崖巨壑,亦於是乎盡。後支層繞中支,中支西盡,頹然下墜 ……中支既盡,南下之脈復再起而為白望山,東與楊家山駢列於北山之前,而為鹿田門戶者也。」在這樣的表述里,徐霞客就像是仙人一樣,立在空中,俯瞰金華山水,金華山水像是被揭開了面紗的姑娘,展示著精緻的妝容。

在天台山,除了欣賞天台山綽約景致,徐霞客還在用地理學家的眼光打量著這座山「嶺角山花盛開,頂上反不吐色,蓋高寒所勒耳」——他在思考;「萬年山為天台西境,正與天封相對,石樑當其中……登察嶺、嶺甚高、與華頂分南北界」——他在分析;「梁闊尺余,長三丈,,架兩山坳間」——他在記錄。兩篇《游天台山日記》涉及植物、氣候、山形,不僅凝聚著作者的深情,更是科學探路者的心血。

在桐廬,徐霞客在十月初五、初六兩天,沿著富春江110公里最秀美的一段,或徒步,或乘船,經分水、富春兩江,遊歷考察了今桐廬縣(明代於潛、分水、桐廬三縣),2天之內,他記述了馬嶺、兌口橋、東門碼頭、灘頭等20多個地方,寫下了603字的考察記錄。他筆下的桐廬少了仙氣詩意,多了人間煙火氣息。但,他對桐廬的詳細考察和記述,讓我們更詳細地了解了當時的社會風俗和經濟文化狀態,這對後世有極強的科學意義。例如,他在《遊記》中寫道:「下馬嶺,南二里為內楮村塢,又一里為外楮村塢,從此向南,家家以楮為業。」楮樹,原為構樹,樹高大,葉似桑,多澀毛,皮可造紙,故紙亦稱楮。當地人也以造紙為業。徐霞客走進村落觀察了造紙業,關注經濟發展,這是一般遊記中難以見到的。

徐霞客行萬里路,記下的筆記內容豐富,涵蓋他所經歷的行程,路上的故事,沿途的風土人情,為後學者全方位展示了彼時的自認風景和人文環境,可謂微型的社會百科,有巨大的科學、社會學研究價值。

二、嚴謹的治學態度

古人遊記大多散漫零碎,往往有較高的文學價值,但科學性往往不強。中國文人骨子裡的清高和浪漫,讓他們的筆墨往往呈現出誇張而奇特的色彩,缺乏具體而詳實的描述。你很難根據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這樣的詩文去了解天姥山,更不可能知道天姥山的山水譜系。而徐霞客卻用嚴謹的治學態度,瀟灑的文筆為我們留下了科學瑰寶。

在天姥山,徐霞客一改往日才華橫溢的文筆,用簡潔而又嚴謹的文字記錄了自己的行蹤。而這不足200字記述卻科學地考證了天姥山的水系,為後人考察和研究天姥山留下了彌足珍貴的資料。天姥山的山山水水就像一幅工筆畫展現在他面前。他在《遊記》中寫道:「又正西有關嶺、王渡諸溪,余履亦未經,從此再北有會墅嶺諸流,亦正西之水,西北注於新昌;再北有福溪、羅木溪,皆出天台陰,而西為新昌大溪,亦余履未經者矣。」 考察之後再進行總結記述,這讓《徐霞客遊記》少了些許浪漫文人的夢幻,多了些科考學者的嚴謹。更難得的是,凡足跡未經的地方,不做臆測,這種實考精神,更是身為地理學家的寶貴品質。

在桐廬,桐廬的清麗山水並沒能遮蔽住霞客的心,在飽覽山水的同時,他仍舊留意於當地的風土人情。在這些記錄中,展現出令人驚訝的精準度。例如,《遊記》中記載了桐廬的19處地名,分別是:馬嶺、應渚埠、分水、內楮村塢、外楮村塢、兌口橋、板橋、保安坪、玉澗橋(又名排石)、唐家拱、桐廬、麻汊埠、頭鋪、焦山、舊縣、灘上、清私口、七里籠和嚴磯。這19處地名除了應(印)渚埠、清私(渚)口、七里籠(瀧)三處和今天用字不同,「頭鋪」應為「浦頭」外,其餘地名與《桐廬縣地名志》記載相同。要知道,彼時可沒有推廣普通話,徐霞客只能在村民鄉婦的方言土語中去求證。

此外,六百零三字的桐廬記游,文筆雖不優美,但對桐廬水文、山川、道路的記載十分詳細、精準;對地勢地貌的描寫形象、準確。「南二里,上馬嶺,約里許達其巔」,短短的幾個字,把自己攀登馬嶺所走的路程、方位、路的陡峭描寫得清清楚楚。又如「下馬嶺,南二里為內楮村塢,又一里為外楮村塢」;「隨山塢西南七里,過兌口橋,岐分南北,北達於潛可四十里,南抵應渚埠十八里」;「八里,過板橋」;「下舟東南行十里,為分水縣」等等,把每一地理位置的空間距離記載得明明白白。

在他所經之地的水文記載上也具體翔實。如「嶺以北屬新城,水亦出新城」;「水由應渚埠出分水縣」;「橋下水自西塢來,與前水合」;「於潛水固不敵昌化」;「會於應渚,而水勢始大」等等。對山勢描寫儘管惜字如金,但形象生動。如對馬嶺只用了一個「巔」字,走過玉澗橋後「山始大開」,到達分水則其西「山勢豁達」,讓山區峽谷的地形地貌一目了然。同時,徐霞客十分關心當地經濟生活的狀況,關注當地的經濟發展和特殊物產——楮,展現了地理學家和科考家嚴謹務實的風采。

徐霞客就是這樣,邊走,邊看。邊思考,邊記錄。求真務實,科學嚴謹,傳世的不僅是他的《徐霞客遊記》,更是那學者風範,嚴謹作風。

三、豐碩的科考成果

徐霞客被稱為「一代游聖」,這是褒獎,但,這也遮蓋了徐霞客作為地理學者所取得的豐碩成果。古人善游者多矣,從謝安到李白,從酈道元到李時珍,他們或只注重山水之趣,或各有興趣所在,但對地理風貌和地質結構上進行深入探究思考,取得世人矚目成就的只有徐霞客一人。

在金華,他是遊客,亦是山水的測繪員。他通過細緻考察,嚴謹論證,第一次分析了喀斯特地貌的成因及特點。徐霞客在當地僧人和居民的指引下尋幽探奇,對金華、蘭溪的地質地貌作了系統考察,他將山水溝壑裝進心胸,形成了對地形地貌的整體觀察。他認為此八洞同根同源,互為表里,山水相和,陰陽相接。

這個論斷,明確了金華山系屬於喀斯特(按中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地理名詞》,喀斯特又稱岩溶)地貌。同時,他在《遊記》中對溶洞的特徵、類型及成因,詳細的考察和科學的記述。他指出一些岩洞是水的機械侵蝕造成,鐘乳石是含鈣質的水滴蒸發後逐漸凝聚而成等。這樣的研究比歐洲早250餘年。這是他西行之旅的最大成就,也是他躋身世界大旅行家、地理學家之列的重要原因。

除了喀斯特地貌,徐霞客還記錄了丹霞地貌。赤城山,因其山赤,石屏列如城而得名,《遊記》中記載:「初八日離國清,從山後五里登赤城。赤城山頂圓壁特起,望之如城,而石色微赤。」這很好解釋了赤城山名的由來。而徐霞客登上赤城山,見到每當旭日東升或夕陽西下,赤城山雲霧繚繞山腰,霞光籠罩,光彩奪目,便提出了丹霞地貌這個概念,赤城山也是天台山中唯一的丹霞地貌景觀。

在天姥山,在攬天姥之勝的同時,徐霞客還考山水之源。他全面詳細考察了天台山包括天姥山的山脈水系,並作了詳實的總結和描述,對日後科學界定天台山包括天姥山水流的分合,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綜上所述,千古奇人,一代游聖徐霞客,在交通狀況落後,缺乏測繪儀器的簡陋條件下,或騎馬,或步行,或乘舟,遊歷了浙江大地的山山水水。他憑藉對浙江山水的滿腔熱愛和嚴謹的科考精神,丈量大地,細究物理,取得了地理地質研究的巨大成果,留給後世人一座精神的寶庫。山水有真意,霞客考浙里,山水依舊,承載著霞客精神世代傳承。


浙江省社科聯社科普及課題成果

課題編號:22KPW04YB

課題名稱:霞客帶你游「浙」里

負責人:李維雲

推薦單位:金華職業技術學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