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當你老了,請記得給自己留條後路,晚年不怕沒人管

有畫說藝 發佈 2023-05-04T10:22:47.852083+00:00

說到中國傳統的道家思想,離不開兩個偉大人物——老子和莊子。

說到中國傳統的道家思想,離不開兩個偉大人物——老子和莊子。和老子相比,我覺得莊子會顯得更可愛一點,比如讀老子的《道德經》,他是很嚴謹很學術的那種,而讀《莊子》,則會感覺很有趣,因為他寫了許多稀奇古怪,而且很有意思的故事在裡面,讓人讀得津津有味的同時,還能引發思考和啟示,有種寓教於樂的意味。

莊子很擅長講故事,哪怕是對生老病死這樣嚴肅的話題,他也可以通過一些離奇甚至荒誕的故事,來傳遞他的思想。

比如在《莊子・至樂》裡,莊子的妻子去世,惠子來弔唁,卻看到莊子把雙腿張成一個八字,用非常不雅的姿勢坐地上又敲鑼又打鼓,還搖頭晃腦地大聲歌唱,一副很happy的樣子。

惠子就罵他,說:你老婆沒了,應該悲傷懷念,怎麼還可以這樣開心?而莊子卻認為這是再正常不過的自然規律而已,死亡只是回歸了生命的真諦,又何必鬼哭狼嚎裝作悲痛呢?

可見,莊子對生死是有著非常通透的理解。死亡,或許並不可怕,人活著的時候,往往是擔心老了以後的晚年生活,對於這個問題,莊子是什麼態度呢?

「長壽是福」「養兒防老」,這是幾千年以來,老百姓根深蒂固的思想觀念,老了之後,當然希望自己長壽,養老的問題,則依靠兒女。當然,人們往往自己也會前準備一點養老錢。

但是《莊子》一書中曾有這樣一句話,說「壽則多辱,富則多事,多男子則多懼」。這句話,就完全否定了長壽是福,養兒防老的觀點。

認為長壽並不是件好事,反而要遭受一些屈辱,財富多也不好,因為惹來的麻煩也多;至於兒女多了,則更會讓人頭疼,甚至恐懼。

其實現實生活中,經常有這樣的事情,人年紀大了以後,反應遲鈍,身邊不好,行動不便,時間一長,就遭兒女的嫌棄,脾氣不好的可能還會像訓斥小孩一樣對待老人,這叫「壽則多辱」;

有些老人有很多積蓄,兒女為了瓜分財產,弄得親情破裂,這叫「富則多事」;有很多個兒子,真到養老的時候又相互推諉,這叫「多男子則多懼」。

由此可見,人老了以後,即使有兒有女,即使準備了積蓄,即使能夠長壽,但不見得晚年就可以很幸福,所以,當你老了,一定記得給自己留條後路,晚年不怕沒人管。

有人說我老了以後誰也不靠,自己把身體搞好,多存點積蓄,住到養老院逍遙自在。其實很多人都明白一個道理,人到晚年不要對兒女抱太高的期望,他們給自己留的後路就是「自食其力」,儘可能有個健康的身體,手裡還有足夠養老的存款,認為這樣晚年生活就有保障。

但是,這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因為人老了以後,不是說有吃有住衣食無憂就算過得幸福,關鍵是心理和精神層面的快樂。

有些老人身體好,衣食住行的品質都很高,但他們過得不快樂,或為兒女操心,或被孤獨困擾,又或者被人生無常世事變遷所折磨,這樣的晚年生活實際上很悽慘。

所以,人老了以後,身體和財富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其實是精神世界的圓滿,只有活得通透,看得明白,就像莊子一樣,對生老病死都是用一種很平常的心態去看待,要達到這樣的境界,就要「忘乎物,忘乎天」。

比如對兒女,兒女自有兒孫福,少替他們操點心,要是兒女沒出息,不孝順,您也別太在意,只要身體好,還能自食其力,同樣可以「逍遙於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

人到晚年,要想開一點,不能活到生命快要結束的時候,還背負那麼多毫無意義的壓力,因為就算你整天唉聲嘆氣也於事無補,倒不如自我逍遙,大徹大悟,這才是真正的後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