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星璀璨,拉斐爾等50位藝術大師自畫像亮相國博

新京報 發佈 2023-05-04T21:49:56.129088+00:00

自去年「義大利之源——古羅馬文明展」後,中國國家博物館與義大利駐華大使館及義大利文博界再度合作,打造重磅「心影傳神——烏菲齊美術館藏大師自畫像展」。展覽將於4月27日10時起面向公眾開放,展期至9月10日。

自去年「義大利之源——古羅馬文明展」後,中國國家博物館與義大利駐華大使館及義大利文博界再度合作,打造重磅「心影傳神——烏菲齊美術館藏大師自畫像展」。展覽將於4月27日10時起面向公眾開放,展期至9月10日。

展覽從烏菲齊美術館館藏中精選了文藝復興至當代的50幅畫作,包括拉斐爾、魯本斯、倫勃朗、莫蘭迪、夏加爾、草間彌生、蔡國強等50位藝術大師的自畫像,均為真跡。在這裡,你將與這些藝術大師來一場跨越時空的交流,探尋他們的內心世界。

正如義大利策展人在現場所說,「自畫像創造出一種和觀眾的親近感和關聯感,這是在其他藝術形式中沒有的。」

拉斐爾·桑齊奧自畫像。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50位藝術大師自畫像展現人生百態

烏菲齊美術館位於文藝復興的搖籃、歐洲著名藝術中心佛羅倫斯。大師自畫像系列收藏由紅衣主教萊奧波爾多·德·美第奇發起於17世紀60年代,是美術館核心館藏之一。就其特殊性與廣泛性而言,該系列收藏在現今的國際藝術舞台上首屈一指。

本次展覽從烏菲齊美術館館藏中精選了文藝復興至當代的50幅畫作,使觀眾得以瞥見藝術家自身容貌形象的再現、精神世界的表達。

走進展廳,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拉斐爾·桑齊奧的自畫像,他披著一頭栗色的齊肩長發,頭戴一頂帽子,一雙烏黑的眼眸注視著觀眾,臉上流露出專注而憂鬱的神情。

義大利烏菲齊美術館策展人亞歷山德拉·格里福(Alessandra Griffo)仍記得,當時開箱的時候,在場的中方工作人員都被這幅作品深深吸引和感動,「我們相信,中國的觀眾能夠感受到這件作品的力量。」

展廳穹頂上方布有畫布,營造出濃濃的氛圍感。自畫像旁展示了拉斐爾的經典作品《雅典學院》,表現出拉斐爾作品柔美的風格。將藝術家作品和自畫像放在一起展示,也是此次布展的一個特點。

「我們希望這些經典作品能夠喚起觀眾對於這些藝術家的記憶,『對號入座』之中,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中國國家博物館國際與藝術展覽總監、展覽中方策展人潘晴表示,「比如像魯本斯,他是洛可可時代的大師,善於表現大場景和畫面中的衝突,但從他本人的自畫像可以看出,他是比較謹慎和傳統的。」

彼得·保羅·魯本斯自畫像。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在國內頗為流行的「莫蘭迪色系」(指飽和度不高的灰系顏色)的首創者——喬治·莫蘭迪的自畫像,也在此次展覽之列。

喬治·莫蘭迪自畫像。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畫像中,35歲的莫蘭迪身穿襯衫和馬甲,目光專注,仿佛全神貫注於用平淡柔和的色調將自己的形象轉化到畫布上。在他的畫作中,水瓶、花瓶和杯子等日常物品構成了一個寧靜安逸的家庭空間。

在展覽中,你還可以看到許多別具一格、風格迥異的自畫像,如圓點和網狀結構拼接起自我形象的草間彌生的自畫像;有著艾菲爾鐵塔、新娘、公雞等元素的夏加爾的「藍色夢幻」自畫像;用自己的顱骨X光片和手創作的、體現與疾病抗爭的拉羅卡的作品;充滿線條和塊狀元素的莫雷尼的自畫像……這些畫像或高傲、或平靜、或憂鬱、或喜悅、或真實、或虛幻,仿佛在向你傳達某些訊息。

展覽展出的作品橫跨16至21世紀,縱向呈現了藝術世界5個世紀的嬗變。「通過展覽,大家也可以發現,20世紀以後,自畫像逐漸脫離對自我的真實描述。」潘晴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展覽的50幅自畫像中有7幅是女性藝術家創作的,為觀眾提供了觀察女性在藝術史中地位逐漸提升的獨特視角。

比如,在瑪麗埃塔·羅布斯蒂所處的16世紀,她必須喬裝成男性參與藝術工作,雖無法作為藝術家在當時被認可,但她仍幸運地為後世留下了自畫像;出生於18世紀中葉的伊莉莎白-路易絲·維熱-勒布倫,在當時仍不能接受學院正統教育,但憑藉與生俱來的藝術天賦和家庭的支持,最終在與瑪麗皇后的惺惺相惜下成為宮廷畫師。

倫勃朗自畫像。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 策展人講述

採用低反光玻璃罩提升觀展體驗

展覽匯集諸多璀璨的藝術瑰寶,布展背後都有哪些故事?

潘晴介紹,此次義大利策展人來到了國博進行點交和精心布展。「點交過程中,他們會對展品狀況進行全面評估,看藏品在運輸過程中是否有破損,並對展出場地進行考察。」

「一些展品表面有玻璃保護,一些展品本身沒有玻璃保護,我們為它定做了玻璃罩。為了提升觀眾的觀展體驗,我們採購了市面上最好的低反光玻璃,使觀眾隔著玻璃就能感受到油畫本身的質感。」

「自畫像一般來說都是藝術家對著鏡子畫的。早期的時候,鏡子非常稀有,自畫像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擁有,只有王公貴族和神才能擁有形象。」潘晴說,「此次展覽中我們看到,有的畫家自畫像看起來表情比較空洞,其實他是在認真看著鏡子中的自己作畫,也有些自畫像是為了畫家研究面部表情、細節,把自己作為模特的習作。」

「自畫像一開始是藝術家們送給朋友、親密之人的,一些藏品進入烏菲齊美術館後,歷任館長也會主動去找這些藝術家購買或者邀請他們創作自畫像,這也是此次展出藏品的一個特點——傳承有序、來源清晰。」潘晴說。

■ 亮點

沉浸式光影體驗,虛擬數智人導覽

沉浸式光影體驗部分是本次展覽的一大亮點。此部分以「14世紀到17世紀歐洲文藝復興」為主題,用數位技術展示烏菲齊美術館收藏的數十件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雕塑等藝術珍品,包括波提切利、達·文西、提香等文藝復興大師的傑作。

展覽特別推出光影體驗部分,沉浸式呈現烏菲齊美術館收藏的文藝復興時期經典作品。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該部分通過360度全息投影融合技術,打破傳統的靜態「畫框式」觀看方式,將這些經典作品進行「解構再創造」數位化高清重現,使名作栩栩如生,以光影流動的形式重新演繹大師作品。

置身其中,高解析度的投影和為展覽專門譜寫的音樂將帶給觀眾走入文藝復興時期畫中世界的感官體驗。展廳現場還提供觸摸互動裝置,讓觀眾對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成就進行深度探索,通過這種富有表現力的寓教於樂的交互形式,使得整體展示更具科技感。

此外,去年7月上線的國博虛擬數智人「艾雯雯」將為觀眾提供語音導覽。本次展覽中,「艾雯雯」將作為國家博物館數字講解員,帶領觀眾一起參觀50位藝術大師的自畫像,數智人帶來的交互體驗讓大眾得以用更年輕、更時尚、更科技的方式了解歷史文化。

據悉,本次展覽既是中意兩國重量級的博物館合作項目,同時作為「中國義大利文化和旅遊年」的閉幕項目,更是中意友誼在文化交流中傳承發展的見證。

蔡國強自畫像。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 觀展指南

展覽時間:2023年4月27日-9月10日(4月27日10:00起對公眾展出)

展覽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南1、南2展廳

展覽門票:

(1)普通成人門票

周二至周日:198元/人(周一閉館,節假日除外)

(2)優待票

周二至周日:99元/人(周一閉館,節假日除外)

■ 購票說明

(1)原則上,於線上票務平台(美團、大麥、票星球、貓眼)購買本展覽門票視同已於國博參觀預約系統預約,在所選購票日期持本人身份證入館,無需單獨預約入館。

(2)展覽門票退票截止時間為所選參觀日前一日17:00時,逾期不予處理。

(3)如已通過國博官方參觀預約系統預約入館,不可購買平台所售展覽門票,該類觀眾可在入館後線下購買門票參觀。

(4)如已於某一票務平台購買參觀門票,該觀眾(同一身份證號)不可於其他票務平台再次購買。

(5)因多次預約且未履約被限制入館的觀眾,暫無法購票參觀,請您合理規划行程。

新京報記者 展聖潔

編輯 樊一婧 校對 吳興發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