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外市場同頻共振,糧食價格大幅下跌,是短暫回調還是周期性趨勢

新農鳴 發佈 2023-05-24T08:15:12.385703+00:00

過去兩年,不管是國際還是國內市場,糧食價格的反彈受到了諸多因素的影響,包括全球生產問題、俄烏地緣衝突引發的蝴蝶效應,以及與通貨膨脹相關對全球經濟的擔憂。

過去兩年,不管是國際還是國內市場,糧食價格的反彈受到了諸多因素的影響,包括全球生產問題、俄烏地緣衝突引發的蝴蝶效應,以及與通貨膨脹相關對全球經濟的擔憂。但是,進入2023年以來,國際、國內糧食價格同頻共振,均出現大幅下跌!那麼,這是短暫回調還是周期性趨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糧食價格下跌背後的故事。

國際、國內糧食價格同頻共振

根據世界銀行統計的數據,截止5月中旬,國際玉米和小麥的價格同比分別下跌了22%和41%,水稻的價格則上漲了14%,但和2021年1月份相比,玉米價格仍高出15%,而小麥和大米價格則基本持平。

國內方面,和去年同期相比,小麥價格下跌了約19%、玉米價格下跌了約4.6%,水稻價格則保持穩定。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國際、國內主要穀物價格基本保持同頻共振,但從漲跌幅度來說,國內相對國際市場而言,表現得要更加穩定一些。

糧食價格大幅下跌的原因是什麼?

目前,糧食價格的水平遠低於去年5月份達到的峰值,而這一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由以下幾個因素造成的。

產量預測的改善

2020~2022年,全球經歷了連續三年拉尼娜天氣的影響,這給世界上的主要糧食生產國帶來了不利的影響,全球糧食庫存持續處於低位運行。進入2023年作物季以後,世界可能進入厄爾尼諾模式,較為充沛的降雨也帶來了產量的改善。儘管不同的機構對本年度產量預測值有所不同,但都表現出增加的態勢。

根據國際穀物理事會發布的報告,5月,2022/2023年度,全球穀物產量預計將達到22.54億噸。其中,全球小麥產量預測上調至8.004億噸,超過2021/22年的水平2.9%;玉米產量預測也上調至11.616億噸,但預計仍將比2021/22年的水平低4.2%;大米產量預測略有增加,達到5.167億噸;大豆產量預測則連續第三個月下降,降至3.691億噸,主要是因為阿根廷長期乾旱導致的減產,超過了對巴西產量的上調預測。

儘管目前全球舊作庫存依然緊張,但市場現在正在向新作過渡,預計未來市場的供應量將加大,特別是大豆和玉米,如果良好的天氣狀況保持至收成結束,未來的價格可能會繼續走低。

糧食領域投資熱潮的退出

在後疫情時代,特別是俄烏危機發生以後,更多的資本為了避險,大量熱錢流入看漲的大宗商品特別是糧食領域。而今年夏天除了更高的產量外,進入2023年以後的另一個變化,是這些熱錢已經從糧食領域中撤出。現在的宏觀環境表明,我們對糧食市場正在創造一個更低估值的環境。所以,這些資金將轉向其它投資,因為現在要吸引他們重新回到糧食市場需要相當多的故事。

化肥和燃料成本的下降

上一年度,受俄烏地緣衝突影響,農業投入成本高企(即化肥、能源、燃料)成為了當時糧食價格飆漲的一大主要因素。但目前,國際化肥價格已經大幅下跌,北美綠色市場的肥料價格指數已經從去年3月峰值的1270美元/噸下降至當前的533美元/噸,跌幅達到了58%,和一年前相比,所有化肥價格的下降幅度都達到了兩位數。能源方面,根據世界銀行統計的數據,和去年高點時相比下降幅度也達到了38%。

隨著化肥價格的下降,化肥市場的流通量開始顯著增加,5月中旬全球一級鐵路的化肥總運輸量達到了2017年3月開始收集數據以來的歷史新高。更低的化肥價格也意味著在農業生產中的用量高於去年。

黑海糧食出口協議的持續簽訂

去年爆發的俄烏危機和隨後的價格飆升,讓全球糧食安全受到極大威脅,這對嚴重依賴黑海地區糧食養活人民的國家產生了特別的影響。在去年7月份,經過聯合國和土耳其的斡旋,促成了黑海糧食出口協議。

該協議的續簽對於穩定全球糧食價格而言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儘管該倡議每次面臨結束時,都讓市場的「神經」緊繃,中間也經歷不少波折,但最終都順利續簽延長,截止目前已經延期了三次。這對全球糧食市場究竟有多重要?從國際小麥期貨市場的表現就可以管窺一斑:在最新一期的黑海糧食倡議續簽後,芝加哥小麥和玉米期貨在5月17日均下跌了了3.4%。

此外,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導致的需求相應下降,以及美聯儲近期的緊縮性貨幣政策對大宗商品的價格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糧食價格下跌,是短暫性回調還是周期性趨勢?

從穀物價格的大幅下跌,我們可以肯定的是,本輪糧食市場的牛市將暫時告一段落,世界銀行也預測,2023年全球糧食價格預計將下降8%左右。但這是否意味著全球糧食價格已經進入周期性的下降趨勢?

如果回看糧食市場牛市的運行趨勢,從開始到結束,它們通常都會遵循一個12年的周期性規律,而且在這個周期的初期,通常會有兩個牛市,中間會有一年半左右的時間在供應改善的情況下,需求得以修正。而2020年年中至2022年年中的年度反彈,可以看做是第一輪牛市的表現。

從供需層面來看,雖然目前的需求受到經濟放緩的拖累,但強勁的畜牧市場和對畜產品的需求依然存在,這些因素都將長期支撐穀物價格。因此,在2023年,大豆和玉米價格雖然不會在頂部,但也絕不會在底部,可能會在中線附近運行。另外,小麥的全球庫存是自2007-2008年以來低庫存的「領頭羊」,任何引起價格波動的因素都會帶來新一輪價格的飆漲。

而之所以說牛市並沒有發生趨勢性反轉,更重要的是,雖然主要糧食供應狀況有所改善,但風險依然存在。黑海糧食倡議的續簽有利於烏克蘭的糧食繼續出口進入全球市場。其他主要糧食生產國的收成增加以及能源價格下降,已經將糧食價格從2022年年初的峰值拉回。但危險在於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的出口協議可能隨時破裂,該協議一旦終止,將阻礙半個地球的糧食供應。

此外,雖然許多農作物和化肥出口不受西方國家的制裁,但地緣衝突緊張局勢有可能會導致供應隨時中斷,能源波動和氣候變化也可能破壞糧食生產。如果是這樣,小麥和玉米這兩個品種會隨時會回到歷史高位。

總之,目前的全球糧食市場,正在經歷著一場「單機運轉」的模式,如果上述風險中的任何一個成為現實,全球糧食價格都將再次快速反彈。對於國內糧食市場,受進口基數的影響,和國際市場的聯繫越來越緊密,因此,這種趨勢場景同樣也適合於國內糧價。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