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報導 | 興文化富鄉村,陸豐鄉村文化集市經驗獲全省推廣

南方plus客戶端 發佈 2023-05-30T19:28:52.807359+00:00

4月17日至18日,在「粵美鄉村—文化新舞台」廣東省鄉村文化活動年啟動儀式上,《「粵美鄉村——文化新舞台」廣東省鄉村文化活動年工作方案》發布,包括13項重點活動,貫穿今年全年。

4月17日至18日,在「粵美鄉村—文化新舞台」廣東省鄉村文化活動年啟動儀式上,《「粵美鄉村——文化新舞台」廣東省鄉村文化活動年工作方案》發布,包括13項重點活動,貫穿今年全年。

其中,廣東鼓勵各地市組織「鄉村文化集市」活動,定期或不定期舉辦「鄉村文化集市」,打造集農耕文化、民俗文化、非遺文化、飲食文化等鄉村文化活動為一體的鄉村文化活動平台,以文化賦能鄉村振興。

全省推廣的「鄉村文化集市」,早在2年前,汕尾陸豐市便已開始積極謀劃推進。

從橋沖鎮溪碧村起步,擴展至全市,再得到全省推廣,陸豐「鄉村文化集市」打響了品牌,也為當地鄉村發展注入了活力。

陸豐首屆鄉村文化集市現場。

既是文化集市,也是美食集市

傳統文化是鄉村的靈魂,也是鄉村發展的黏合劑。

2020年10月,陸豐正式掀開鄉村振興示範帶建設序幕,按照「一帶一特色」「一帶一主題」,聚集「八大美麗」,著力寫好規劃、建設、經營、治理「四篇文章」。

在推進鄉村振興工作進程中,陸豐的基礎設施越來越完善,鄉村越來越美麗。

推進鄉村振興,著重寫好經營這篇文章。陸豐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浪漫荷香」示範帶帶長彭薏菁對記者說:「把示範帶建得再漂亮,如果沒有用好美麗景觀發展鄉村旅遊,也很難對村民產生實質性的幫助。」

彼時,「浪漫荷香」示範帶中重要節點——橋沖鎮溪碧村金筆廣場正在打造中。

陸豐市委、市政府投入配套資金,協調引進文旅公司與村委聯合開發紅色旅遊、文化旅遊項目,努力實現讓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增收。

彭薏菁說,金筆廣場建設很漂亮,又很寬闊,村子裡人不多,很適合開發旅遊。

為帶動旅遊,陸豐市開始策劃一場主題宣傳活動,挖掘「金筆」故事,引入文化元素,以活動帶旺鄉村。

2021年11月,活動定為金筆流光·人文薈萃——「浪漫荷香」景觀示範帶「溪碧文化集市」,以農村常見「趕集」形式,在金筆廣場設立「溪碧文化集市」。

後又考慮到集市來自鄉村、進駐鄉村,於是在金筆廣場建設「鄉村大舞台」,打造了書畫長廊、非遺文創展示展銷區、棋文化及書畫筆會等。

經多方調研後,陸豐市委、市政府研究決定把這一活動延伸拓展,形成能長期運作的鄉村文化振興活動模式,集中當地文化資源,並邀請國內文化名家,打造陸豐「鄉村文化集市」系列活動,為廣東鄉村文化振興探索經驗。

2022年1月,為期三日的陸豐首屆「鄉村文化集市」在溪碧村正式舉行。活動中將棋藝、書畫等中國傳統文化與陸豐本地的正字戲、皮影戲等非遺文化以及陸豐各地的特色美食融在一起,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將豐富多彩的文化大餐送到基層。

展區檔口集合了陸豐各地特色產品,十分受歡迎。9時30分開市,不到11時就全部售空,有些商家還連忙回去補充貨品。

彭薏菁對首屆鄉村文化集市的火爆既在意料之中又感到意外。她說:「要把農耕文化、紅色文化、非遺文化、美食文化融在一起難度其實很大,這不僅是個文化集市,也是個農產品集市。後續能常態化運作,其他地方也可根據自身實際參照學習。」

陸豐首屆鄉村文化集市現場。

積攢人氣,帶旺鄉村經濟

一場鄉村文化集市帶旺了溪碧村人氣。

隨後,橋沖鎮再蓄力,於2022年春節期間又籌備一場鄉村文化集市。由於冬季耕種活動較少,於是當地引進公司合作種花、裝飾花燈。市民白天看花晚上欣賞燈光秀,人流絡繹不絕。據統計,高峰時,溪碧村一天迎來1萬多名遊客。

鄉村文化集市的活力一直在延續。當地趁熱打鐵,以點帶面,結合各村特色,舉辦了多場具有各地特色的鄉村文化集市。

後續舉辦的活動中,該鎮有了充分經驗,當地黨委、政府組織力量做好維護秩序、交通疏導等工作,做好後勤保障。由于越來越多年輕人參加集市活動,朋友圈、自媒體平台也關注到鄉村文化集市,集市活動影響力越來越大。

「很多在外地的同學、朋友,甚至很多外地人都在問陸豐是不是有個文化集市?他們想去看,讓我們發定位和聯繫方式,這讓我們很驚喜!」橋沖鎮黨委副書記楊東陽說。

隨著市民群眾的口口相傳,橋沖鎮溪碧村逐漸成為陸豐的一個網紅打卡地。

得益於鄉村文化集市的良好聯動效益,橋沖鎮村民也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的願望,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

「開市的時候,集市里做烤串的經常忙到手酸,最多一天能有七八千元收入。」楊東陽說,「他們很多人都在家門口做起小生意,收入還是很可觀。」

橋沖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陳澤志告訴記者,「以前橋沖知名度太低,大家基本不知道在哪裡,更不用說招商引資。舉辦鄉村文化集市後,知名度大大提升,本土特色『姐夫』番薯年銷售額超1500萬元,翻了好幾倍,為溪碧村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

鄉村旺起來後,也帶動村內一些零散勞動力就業。他們多是當地村民,在家附近就業能照顧家庭。不少市民群眾還會選擇創業。據陳澤志介紹,該鎮今年新增市場主體已達50家,市場活躍度不斷提升。

陸豐河東鎮青山村鄉村文化集市。

多元化市場化,文化集市百花齊放

鄉村文化集市在橋沖鎮的成功舉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成效,能夠引來人氣帶來財氣。於是陸豐市其他鎮、村開始紛紛效仿,主動打造各具特色的鄉村文化集市。

如橋沖鎮憲法廣場文化集市便是由群眾自發參與而形成的。

村民前去擺攤,鎮裡做好服務,規範管理,維護好交通,每天晚上派出足夠人力維持現場秩序。漸漸地,周邊的博美鎮、碣石鎮,甚至揭陽市惠來縣的群眾都會來此做生意。

許多年輕人開著麵包車來到集市,拉起車尾箱就開始售賣商品,這也直接帶動了更多村民創業致富。

很明顯,鄉村文化集市輻射帶動了夜市、車尾箱經濟等新型鄉村經濟業態的發展。

如今年元宵期間,在上海外灘舉辦的陸豐市首屆民間文化節上,文化集市以另一種形式進駐了鄉村景區。

其他鎮村的鄉村文化集市大都以露天廣場為主,上海外灘結合自身的運行模式,讓檔口在網紅街「進屋」,把陸豐皮影戲的演出和牛皮雕刻、民間工藝、美食等搬進室內。

鄉村文化集市並非只有一種刻板的模式,而是一種理念,各地可根據場地現狀、自身人流、運營模式等實際情況作調整,每個集市都能擁有自己的主題。

碣石淺澳、金廂銀灘、大安農場、烏坎村……陸豐各地紛紛鋪開鄉村文化集市,當地政府也充分給予支持,當好「店小二」,助推鄉村文化集市發展起來。

集市的運作模式要更多元、百花齊放,河東鎮青山村便是在此前鄉村文化集市的基礎上融入了更多市場運作的模式和理念。

今年「五一」期間,人們紛紛湧進青山村理想文化街區,感受全新的休閒娛樂體驗。近3000平方米場地、入駐攤位百餘家,檸檬茶、首飾、精美小吃應有盡有。

自2022年8月起,當地辦起夜間集市。深圳市政協辦公廳秘書處一級主任科員、青山村第一書記陳斌說:「我們以貨櫃這種靈活的方式開展集市,並通過環境再造,把村內沉睡的資源『喚醒』。」

目前,當地已成功舉辦三屆鄉村文化集市。2022年國慶期間,最高峰吸引了3.8萬多名遊客。

「我們並非在做一個曇花一現、作秀式的集市。我們一直鼓勵村民參與進來。更重要的是,開辦集市要組建專業的運營團隊,由他們負責品牌的專業策劃和推廣引流。村委會不參與管理只參與分紅,分紅的比例會隨著業績的提升而提升。」陳斌說。

一年多時間,從溪碧村起步,到如今每條鄉村振興示範帶上至少有一至兩個集市,陸豐鄉村文化集市正發展得風風火火。

鄉村文化集市吸引年輕人返鄉

在打造鄉村文化集市品牌的過程中,陸豐因地制宜根據實際情況去策劃推動。

想要搭建鄉村文化集市,首先當地居民要有趕集的習慣,還得具備合適的場地。其次,當地需有自然資源支撐,帶旺鄉村游,這樣才是形成一個網紅打卡點的基礎。

辦集市的首要目的是便利周邊群眾,同時要讓本村或周邊村的村民在這裡就業、創業,實現腰包鼓起來,生活好起來。只有上述幾方麵條件都符合,陸豐才會在當地推動打造鄉村文化集市。

能帶動當地鄉村旅遊,就能帶動經濟發展,也能吸引更多年輕人返鄉。

記者了解到,陸豐有將近70萬人外出打工。隨著鄉村文化集市的打造,帶動了不少年輕人返鄉創業。

橋沖鎮「溪南小院」的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幾位合伙人都是陸豐本地人,之前一直在外工作,看到家鄉發展越來越好,商議後決定回家創業,開設了這家咖啡店。家鄉的變化也給他們很大驚喜,今年春節期間,該店鋪一晚營業額能達1萬元。

類似這樣的青年返鄉案例在陸豐越來越多,這也讓陸豐越來越有「青春氣息」。有人,才能持續不斷地為鄉村賦能,才能增加人氣、吸引遊客,讓鄉村發展生生不息。

2022年,在評選國家鄉村振興示範縣時,陸豐的「十大首創」引起許多專家注意,首創鄉村文化集市便是其中之一。

紅色文化可起到宣教作用,實現以文化人;非遺文化能讓群眾倍感親切,感受到傳統文化的深厚積澱和對鄉風文明的薰陶。打造鄉村文化集市不僅可以讓鄉風變好、老百姓心更齊,也能吸引更多外來人口來此做生意,感受當地文化魅力。

同時,發展鄉村文化集市還離不開當地鎮、村做好服務管理工作,以人性化的管理去服務群眾,這樣才能讓集市更規範,村民彼此也能友好相處。

鄉村文化集市起源於鄉村,來自鄉村的趕集文化、農耕文化、非遺文化,也服務於鄉村的發展。

「鄉村文化集市真的是土生土長,因為陸豐有非常豐厚的非遺文化底蘊,這是發展的基礎。同時藉助鄉村振興示範帶打造的景觀節點,做好運營這篇文章。」彭薏菁說,鄉村文化集市既是推進鄉村文化振興,也是做好運營的重要抓手。

如今,陸豐這項首創在全省獲得推廣,為後發地區提供可借鑑樣板的同時,也讓當地更多鄉村的文化集市加快孕育、生長,讓鄉村文化和鄉村經濟持續旺起來。

陸豐河東鎮青山村鄉村文化集市。

專家觀點

開辦鄉村文化集市需營造良好市場環境

「鄉村振興的本質實際上是資金、人才等要素投放到鄉村的過程。」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林輝煌說。

他介紹,伴隨著資源的投放,原本一些可能相對偏僻、落後的區域因資金注入,能帶來一些生產和建設性的項目,給當地村民帶來更多就業機會。

同時,這也能為當地帶來一些回流人口,加快人口集聚。

林輝煌說:「這些人來了後,就會產生相應消費需求,還會把城市的消費習慣帶回來。特別是對於一些邊遠地區,會帶來消費觀念、生活方式的改變。」

在林輝煌看來,陸豐鄉村文化集市是一個人為參與打造的過程。

他說,原先的鄉村集市一般會在鄉鎮中心或者交通相較便利、人口比較密集的地方。現在之所以能在一些偏僻的地方形式集市,與資源的定點投放有關。「通過政府、市場的力量改變它原有因位置偏僻造成的落後狀態,經過政府和市場的推動,偏僻的地方也能形成集市。這種集市跟傳統意義上的集市定義不同。」

鄉村文化集市形成後,可以給當地人或外地人帶來商業體驗、文化體驗、生活體驗,也會有與城市一樣的夜生活體驗,如此一來,會更有機率把人留在鄉村。

鄉村振興,人氣是基礎,把人留下來,才能形成一些新業態,這也更有利於產業振興。

隨著時代的變遷,當代年輕人的消費休閒文化變化很大。林輝煌說:「以前城裡人可能會去看名山或者是一些重要的自然景點。現在,年輕人可能會覺得去著名景點人太多、太擁擠,會有尋求小眾體驗的消費心理,需求更多元。加上交通便利,鄉村、縣域的交通基礎設施越來越好,所以年輕人可能更會願意在周末開1至2小時車去這些地方,這種消費體驗會更好。」

提及鄉村文化集市與普通集市的區別,林輝煌認為,文化的注入能讓鄉村集市更多元。

「傳統的鄉鎮集市更多是生活品的物質性交易,尤其是一些柴米油鹽、衣服、勞動生產工具等。注入文化因素後,有些非遺、文化產品會使市場更具文化氣息。」他說,「傳統的集市大部分面向中老年群體,但鄉村文化集市很可能會吸引更多年輕人,因為這些適應年輕人消費需求的文化產品會給他們提供更多選擇。」

針對後續陸豐鄉村文化集市的發展,林輝煌表示,首先要建設好當地的基礎設施。「交通是基礎性要素,否則很難吸引外面的人來農村;村容村貌也很關鍵,倘若村子破舊,也很難吸引到遊客。」

其次,他認為整個社會的氛圍和營商環境非常重要。「原來很多市民不敢在偏僻的地方去消費,會害怕被宰或商品的質量不達標,這種市場很可能是曇花一現。所以這時就需要地方政府和村民形成一種良好的、自我約束的營商環境。」

同時,市場能否長時間生存,還取決於市場本身能否很好回應當地或周邊人口的需求。

「不要一開始想著要做多大,首先是要活下去,然後形成多個點位,不能一味追求大規模、大體量。」林輝煌說。

他還建議,在打造鄉村文化集市品牌的過程中,政府也要嘗試尋找、塑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產品,這也能吸引更多年輕人。「倘若所有產品都與其他集市類似,就會缺乏吸引力,一定要具備地方特色。」林輝煌說。

【南方+記者】汪旭瑩

【作者】 汪旭瑩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