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旭:中國人思維僵化最典型的證明,就是糾纏誰開的第一槍

時代人物錄 發佈 2023-05-31T16:04:31.649226+00:00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一個現象,就是在近代歷史上也好,還是現在的世界衝突也罷,一旦發生戰爭,我們的思維總是會關注誰開了第一槍,也就是關注誰先動的手。這就是我們的慣性思維,總是默認為先動手的一方理虧,所以我們默認的原則就是不開第一槍。這個思維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我們。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一個現象,就是在近代歷史上也好,還是現在的世界衝突也罷,一旦發生戰爭,我們的思維總是會關注誰開了第一槍,也就是關注誰先動的手。

這就是我們的慣性思維,總是默認為先動手的一方理虧,所以我們默認的原則就是不開第一槍。

這個思維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我們。

比如在1886年,大清北洋水師精銳戰艦訪問日本長崎時,與日本武裝人員發生衝突,遭到日本警察和民眾的圍攻,在這次衝突中,北洋水師官兵有數十人傷亡。憤怒之下北洋水師總教習、英國人琅威理下令立刻炮轟長崎市區,他說:

「即日行動,置日本海軍於不振之地。」

當時停在日本長崎港的是北洋水師鎮遠、定遠、威遠、濟遠四艦,各個都是火力極強而且配備大口徑的軍艦,對日本海軍完全呈碾壓之勢,在琅威理下令後,艦上的12吋巨炮也調轉炮口,對準了長崎市區。

第一發炮彈蓄勢待發,可是丁汝昌卻沒有立刻下令開火,在請示李鴻章後也沒有得到批准,喪失了炮轟日本長崎港的大好機會。

試想一下,如果北洋水師開火,則必然會重創長崎港內的日本海軍,對日本海軍的發展會造成致命的打擊,而且日本也會因此一戰對北洋水師產生巨大的心理陰影,依照日本人尊重強者的性格,很有可能不敢發動後來的甲午戰爭。

你可能會認為,在訪問時貿然對日本開火不占理。

在這裡我想說句實話,兩國交戰,講的就是先發制人,至於理,並不是那麼重要。北洋水師完全可以在炮轟長崎後,再對日發表一個聲明說是誤會,甚至說是誤炸,總之,只要炸完,剩下的就只是口舌之分了。

反觀英國、日本、美國在打一槍的問題上就沒有那麼多顧慮。

鴉片戰爭前,我們禁菸是理所當然的,是占據法理的,可是英國照樣不遠萬里侵略我們。而且英國海軍過來首先就開第一槍,沒有任何顧慮。

甲午戰爭時的日本也是如此,1894年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戰,在朝鮮豐島海面偷襲了清軍「濟遠」、「廣乙」兩艘軍艦,甲午戰爭爆發。因為日本偷襲得手,北洋水師倉皇備戰,喪失先機,在一定程度上為戰敗埋下了伏筆。

而美國在打第一槍的問題上則做得更徹底,1950年6月,韓戰剛爆發,美軍不僅悍然參戰,而且在第一時間派軍艦封鎖了台灣海峽,公然以武力干涉我國內政。

按理說朝鮮半島發生戰事,最初是北韓與南韓的事情,與我們何干,你美國憑啥封鎖我們的海峽,憑啥干涉我國內政,可是美國人不這麼想,它認為怎麼對它們有利就怎麼來。

從鴉片戰爭到甲午戰爭,再到韓戰,英國、日本、美國為什麼不在乎開第一槍,它們也知道他們自己是不占理的,但是它們不在意這個,它們只信奉真理在大炮的射程內,只要勝利就行,因為勝利者是不會被譴責的。

勝者為王,敗者為寇,這才是真理。怎麼才能取得勝利,最好就是先下手,一招制敵,等著對手打你後,才可以反擊,在戰略上自己就落了下風。

在第一槍的問題上,我國空軍大校戴旭看的非常透徹。

2012年,日本上演「購島」鬧劇時,空軍大校戴旭就說:

「中國人思維僵化最典型的證明,就是糾纏誰開第一槍,從盧溝橋糾纏到現在,日本都駐軍北平了,還糾纏這個問題,現在又是,日本都通過購島協議了,它這不是第一槍?非得金屬槍管射出去的才叫第一槍?」——出自《環球網軍事頻道獨家訪談戴旭大校》

我認為戴旭大校說的非常有道理,日本「夠島」本質上就是向我們開了第一槍,別忘了,日本是二戰的戰敗國,竟然敢霸占和處置戰勝國的領土,這是哪門子道理。

現在我們中國是強大了,但是日本並不安分,很有可能會在未來的某一天對我們再次先發制人,縱觀日本的對外戰略,它們不僅敢開第一槍,而且還敢進行豪賭,甲午戰爭、九一八事變、偷襲美國珍珠港,偷襲和不宣而戰就是日本的慣用伎倆,對日本一定要小心。

在第一槍的問題上,我們也要靈活的看待這個問題,千萬不要固化自己的思維,在敵人步步緊逼的情況下,該出手時就要果斷出手,要掌握戰略主動權,決不能讓自己陷入被動的局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