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行業差異化突圍之路如何面對「晶片吞金獸」?

南方都市報 發佈 2023-06-01T23:51:54.519516+00:00

參觀者經過世界移動通信大會會場的榮耀手機廣告。 新華社發今年2月27日,世界移動通信大會在西班牙巴塞隆納開幕。 新華社發全球手機行業仍面臨著需求減少、換機周期延長、競爭加劇的市場環境。進行差異化突圍,國產手機廠商如何抉擇?做強晶片是廠商們的路徑之一。

參觀者經過世界移動通信大會會場的榮耀手機廣告。 新華社發

今年2月27日,世界移動通信大會在西班牙巴塞隆納開幕。 新華社發

全球手機行業仍面臨著需求減少、換機周期延長、競爭加劇的市場環境。進行差異化突圍,國產手機廠商如何抉擇?

做強晶片是廠商們的路徑之一。除了已有晶片戰略的廠商,5月29日,榮耀CEO趙明在榮耀90發布會後接受南都灣財社等媒體採訪時表示,將會根據需求定製晶片。

值得注意的是,在去年3月的採訪中,趙明曾表示,儘管自研晶片不算難題,但榮耀尚沒有自研晶片的計劃。

不過此前榮耀發布了自研的射頻增強晶片C1,從目前的行動及對外釋放的信號來看,晶片戰略或將成為未來重要規劃之一。

A 進行差異化突圍 廠商自研晶片成趨勢

從近期OPPO旗下晶片設計公司哲庫(ZEKU)突然關停可以看出,作為研發投入的重要領域,晶片亦是一隻「吞金獸」,強如國際手機巨頭蘋果、三星等企業,也沒有完全搞定可商用的完整SoC晶片。

將在研發和渠道上加大投入

因此,在行業周期下行之下,廠商仍不能縮量,還需加大研發投入。趙明提及榮耀的戰略是反周期在研發和渠道上加大投入,榮耀的體系將變得更加成熟,「今年的研發投入估計還能維持10%,同時會加大布局零售店面。預計到5月底或者6月初,全球市場發貨量可超過去年全年。」

實際上除了榮耀,國內頭部手機廠商小米、OPPO、vivo等也動作頻頻。回顧國產手機產業發展歷程,從貼牌代工到自有品牌,從千元機大戰到衝擊中高端,經歷十多年發展,自研晶片已經成為智慧型手機在高端市場站穩腳跟的主要支撐點。

從電源晶片、影像晶片入手

作為高技術、資金密集型產業,造芯動輒以「十年」為單位計量時間,以「十億」為單位投入資金,為什麼國產手機廠商仍選擇自研晶片?

IDC中國高級分析師郭天翔分析認為,手機廠商自研晶片的目的,主要還是為了產品的差異化。「大家都想追隨『華為+海思』的成功路線,但是礙於自身的技術能力和投入,所以自研晶片只能從電源晶片、影像晶片入手,等到各方面成熟後,再研發主SoC晶片。」

B 行業未明顯回暖 中高端產品競爭激烈

當前消費電子產業仍在周期底部,手機市場整體尚未有明顯回暖,Canalys報告稱,2023年第一季度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13%,跌至2.70億部。與海外市場類似,中國手機市場也需求偏弱,IDC數據顯示,第一季度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出貨量為6500多萬台,同比下降11.8%。

中低端市場收縮幅度較大

Canalys分析師朱嘉弢在接受南都灣財社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來看國產手機廠商中主要是中低端市場收縮幅度較大,中高端產品表現相對好一些。今年一季度,各廠商紛紛調整了出貨節奏和全年規劃,適應中國大陸市場大盤體量「新常態」,出貨規劃趨於理性和保守,與渠道商合作共同將庫存水位控制在健康合理範圍內成為優先事項。

在朱嘉弢看來,市場體量的收縮也催化了入門級到中端產品的性價比競爭的白熱化,在激烈的競爭中,廠商應避免陷入全面價格戰,而將精力投入在為消費者提供具有差異化價值主張的產品,並進一步通過提升生態領域體驗建立護城河,提高品牌黏性。

這與目前手機廠商發布新機的情況互為佐證。榮耀5月29日發布的90系列定價在3000元左右,首發寫真人像引擎主打影像,瞄準中高端市場。可以看到OPPO、vivo等其他手機品牌日前發售的新機也在中高端的檔位。

換機周期已經變成30個月

行業面上,大盤承壓的情況下,3000元上下的中高價位段競爭白熱化加劇。

針對2023年的市場,談及行業周期及手機市場大盤走勢,趙明表示,「2015年前後換機周期是15個月-16個月,今年已經變成30個月了,整體銷量自然就縮減了,沒有足夠創新性的產品大家就不換機。」2022年國內智慧型手機出貨量跌至2.7億部,預計2023年在2.6億部上下。

聲音

(供應鏈)一定是一個全球化和開放的體系。無論是ISP晶片還是通訊的射頻晶片,將根據產品定義來決定自研還是與第三方合作,不會糾結一個晶片是不是自研。 ——榮耀CEO趙明

聚焦

手機廠商晶片戰略兩條路徑

放眼當前手機市場,手機廠商晶片戰略主要有兩條路徑:

一是晶片設計、研發等工作完全依靠自己;

二是自己僅做定義和部分設計,其他交由合作夥伴協同完成。

延展

雲側AI大模型是否會影響手機形態?

此外,AI大模型對手機行業的影響日前也備受關注。

談及此,趙明表示,雲側和端側的人工智慧是有差異和區分的,目前更多的是網絡側的大模型,網際網路廠商參與比較多,未來雲側大模型是否會影響手機的形態,根本還是取決於技術的發展,涉及顯示平台,通信平台以及計算平台等綜合因素。

采寫:南都·灣財社記者 嚴兆鑫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