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校長什麼時候上課?

科教新聞頻道 發佈 2023-06-03T19:26:45.886380+00:00

我並不贊同校長跟老師一樣固定上一個班或幾個班的課甚至還做班主任,那樣就是把自己當作普通老師來用了。校長去干老師的活,又能頂幾個老師用呢?如果因為校務工作忙而耽誤了班級學生,那就得不償失。如果因為忙於班級教學而耽誤了學校大局工作,那就失職失責了。

我並不贊同校長跟老師一樣固定上一個班或幾個班的課甚至還做班主任,那樣就是把自己當作普通老師來用了。校長去干老師的活,又能頂幾個老師用呢?如果因為校務工作忙而耽誤了班級學生,那就得不償失。如果因為忙於班級教學而耽誤了學校大局工作,那就失職失責了。

在我的從教幾十年的經歷中,有村辦中學1年,村辦小學支教1年,鄉鎮完小6年,縣城實驗小學7年,其餘都在深圳特區。經歷的學校校長都是因「教而優則仕」從優秀教師成長起來的,這就避免了「外行領導內行」造成「瞎指揮。儘管現在的校長很難做,太多的事務纏身難以應付。但是,學校的主業在課堂,因此校長還是有必要抽出時間站上講台上上課。

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一所好學校需要眾多的好老師和好課程。一個自己都上不好課的校長很難引領學校老師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校長的課程領導力不僅僅體現在頂層設計上,也要體現在親身投入課堂教學實踐上。但是校長事務繁多,不可能上普通老師一樣多的課。所以,校長上課要「重質不重量」,尤其要上好以下幾種「關鍵時候」的課。

第一個建議:新任需要亮相的時候

校長到一所新的學校,同事們一定會想著了解和認識這位新領導,與其讓各種傳說真假難辨,不如上一節公開課作為給同事們的「見面禮」。這種「見面課」可以讓老師們了解校長的教學主張、教育思想、教學藝術,可以讓老師們儘快知道新校長的學生觀、教師觀、課程觀和好課觀。這一亮相,也可以儘快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我初到這所學校的時候上了五年級語文的第1課,結果各個學科的老師都來參與聽課,教室前後門的外面和走廊上都是站著聽課的老師,我在感動於他們主動積極觀摩學習精神的同時,也給了他們一個儘快了解我的機會。課後再與一些老師交流探討關於教材、學生、課堂等方面的問題,很自然的就了解到許多想要了解到的情況。這比那種找他們坐下來「盤問式」了解學校情況更自然,更親切。

第二個建議:教師需要示範的時候

新入職的老師沒有教學經驗,上不好課是很自然的事情。如果是校長聽課後發現其課堂教學中的諸多問題,最好的解決辦法不是批評指正,也不是苦口婆心教他該如何如何,而是「我上給你看看」。在推進課堂教學改革遭遇瓶頸的時候,許多老師會擺出遇到的各種各樣的難題,解決的辦法不是抱怨老師有多笨,不是宣揚你的辦法有多好,而是「我來上給你看看」。我在參加年級單元集體備課的時候,要每個成員領取一課的精備任務並作為中心發言人闡釋教學設想,我自己則領取他們「挑剩下的」或認為「最難教的」任務。備好課後我再上給他們看,在課堂教學中檢驗「到底是說的好還是做的好」。校長的教學經驗和閱歷見識要比很多老師豐富,上示範課可以清晰明確地展示該如何解決教學中遇到的問題。總之,管理課堂教學,「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

第三個建議:學情需要摸底的時候

學生學習的狀態需要時刻監控,校長最直接最可靠的了解學情的辦法就是親自上課。例如今年受疫情影響,我們大面積進行了在線教學,這對學生的學習習慣受到了怎樣的影響呢?看問卷調查,聽老師匯報,到教室聽課,找學生座談……這些都不如親自給學生上課獲得的信息更準確可靠。

去年「家長開放日」剛結束,一年級家長就反應我們有老師組織課堂教學不理想,找來相關老師卻說是學生幼小銜接不夠好,學生學習習慣普遍差。我覺得「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情況下沒必要去評判是非了,乾脆自己在一年級7個班每班上一節課。讓聲稱「几几班學生不好管」的老師過來聽課,每節課我不斷變換學習形式,對學生分組進行評價激勵,各班課堂活潑有序。該怎麼組織一年級學生課堂學習就不用再講了,一周後家長代表再來聽課觀察,原本「不滿意」的老師課堂都變成「很滿意」了。

第四個建議:需要探究教材的時候

理解教材的編排意圖是用好教材的關鍵,許多老師在沒弄明白「教什麼」的情況下就糾結「怎麼教」導致了教學效率低下。特別是在教材改版的時候,教材使用需要研究的地方很多。具體應該怎樣處理教材?最好還是上一節研究課現場說法解決問題。小學語文部編教材中高年級增設了「寫作策略單元」,很多老師不明白該怎樣「在閱讀教學中指向寫作」。我就選擇整套12冊教材中第一次出現「寫作策略單元」的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金色的草地》上了一節公開課。

教學中我引導學會邊讀邊想像課文描寫的場景,說出草地的變化情況和變化原因,感受作者「留心觀察」和「細緻觀察」的好處,把課前的小練筆觀察校園一角拿出來修改,交流分享觀察技巧和寫作樂趣。老師們一下子就明白了這種課怎樣才能做到「既不像以讀促讀的閱讀課,也不像讀文仿寫的作文課」,而要上成「指向寫作的閱讀課」。

第五個建議:課題需要研討的時候

我們的課題研究需要大量的實踐材料做支撐,研究的問題大多跟課堂教學有關。所以帶著研究問題上「研討課」應該是課題研究的重要形式。我們很多校長都作為主持人出現在課題組,如果不只是掛個名,那就要投入到實際研究中去,親自上研討課就是很好的姿態。我們課題組在研究朗讀方式的時候,焦點集中在怎樣變換出更多更好的朗讀方式讓學生的朗讀練習不枯燥不單調。我就上了一節三年級語文研討課《司馬光》,一節課採用了23種朗讀方讓學生讀得興致盎然,輕鬆高效。

校長的影響力光靠行政性權威是不夠的,學術性權威更能增加學校團隊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校長上課給老師們是一種勇於實踐的姿態,給學校帶來的是一種學習研討的教研生態。校長上課了,再去給老師評課才能讓老師心服口服。

最後,建議:站著說話不腰疼?

如果校長在批評某某老師上課不好的時候有人嘀咕「你來試試」,我希望校長能有勇氣說「試試就試試」。如果有老師提出各種理由表明「課難上」或「你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的時候,我希望校長能有底氣說「你遇到的種種困難我都解決過」。

來源 | 深圳李俊公號,本文刊於《中國教育報》2021年2月10日第3版

作者 | 李俊 深圳市福田區教育科學研究院第二附屬小學副校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