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堅定不移走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之路

人民網天津頻道 發佈 2023-06-06T03:59:29.966064+00:00

原標題:厚植底色逐綠前行天津之美,美在天成。抬頭見藍、推窗見綠,風景如畫、移步易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城鄉處處生機盎然。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今年的主題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天津厚植底色,揮毫潑「綠」,點亮了百姓的幸福生活。

原標題:厚植底色逐綠前行

天津之美,美在天成。抬頭見藍、推窗見綠,風景如畫、移步易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城鄉處處生機盎然。

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今年的主題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天津厚植底色,揮毫潑「綠」,點亮了百姓的幸福生活。如今「人、水、城」相依相伴、和諧共生的場景,越來越多。從百姓以往「盼藍天」,到如今常常「拍藍天」「曬藍天」,藍天白雲常駐的背後是精準源頭管控、矢志不移攻堅的態度與決心,是綜合施策、直擊病灶、標本兼治的果敢與魄力,是協同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的格局與擔當。

天津正奮楫揚帆、逐綠前行,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以一刻也不能等的緊迫感,為推動全市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搶得先機。

盈盈碧水潤津沽 美岸淨流鳥競飛

周末,東疆親海公園裡遊人如織,觀海上日出、堆沙堡、趕海拾貝,全家組團來玩。這條海岸線,儼然已成為京津冀遊客的親海生態廊道。

來自北京密雲的遊客趙先生一家人,上周六早上6時從家出發,開車3個小時到達東疆親海公園。「坐這兒吹著海風,陪孩子玩沙子,感覺特別愜意!是休閒娛樂的好地方。」

天津有153公里海岸線,北起澗河區域,南到北排河區域,主要是粉沙淤泥質灘涂。幾年來,堅持渤海治污與岸線治理相結合,打造「水清灘淨、魚鷗翔集、人海和諧」的美麗海灣,從以前「靠海不親海、臨海不見海」,到現在遊人共享親海之實、親海之樂,近岸海域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給市民遊客帶來了可見可感的巨大變化。

天津農學院水產學院副教授李永仁每年都做入海河口區灘涂調查。「縊蟶是一種比較典型的環境代表性海洋底棲貝類,對水體污染比較敏感,它的出現,說明入海河流污染物得到了有效控制。除了數量增加外,其種群已經由河口延伸至內河。」李永仁說。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護綠水青山,我市生態環境管理部門蹄疾步穩。

陸海統籌、河海同治、生態修復、風險防範,為守護碧水打出了一套組合拳,12條入海河流污染治理實施「一河一策」,工程化、項目化推進,水質在持續改善,實現了從「全部為劣」到「全部消劣」的飛躍。

一汪碧水讓整座城靈動起來,一幅生態優美宜居宜業的詩意畫卷徐徐鋪就,全民生態共建、生態共享的氛圍也越來越濃厚。遍布我市的各個公園已經成為有生活、有生機的城市舞台。

前不久,我市今年重點打造的「一環十一園」之一的新梅江公園,正式對遊人開放,綠蔭環抱,水島相依,仿佛一條綠色長廊縱貫南北,成為市民賞花遊玩的新打卡地。

不僅有大公園,百姓家門口「小而美」的公園也多了起來。通過打造一批見「縫」插綠的「口袋公園」,拓展了城市生態空間,實現了「開窗見景、出門見綠」,百姓生態體驗感明顯增強。

深入污染防治攻堅 實現「藍天白雲」「綠色轉型」雙豐收

破舊立新,是為了在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道路上行穩致遠。讓綠水青山「底色」更亮、金山銀山「成色」更足。近年來,天津以產業、能源、運輸和布局結構優化調整為關鍵舉措,連續深入實施大氣污染治理攻堅行動。在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同時,堅定不移調結構、促轉型,著力破解「鋼鐵圍城」「園區圍城」。

數據顯示,我市空氣品質實現逐年改善,全市PM2.5年均濃度從十年前的96降至37微克/立方米、累計下降61.5%,優良天數比率提高到73.2%,重污染天數下降到4天。

隨著污染治理不斷深入,污染減排難度逐漸增大,新建項目需要的可替代總量指標約束日益趨緊。對此,市生態環境局創新提出「先用後補、跨區調劑」,各區在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目標的前提下,可以先上建設項目、後落實減排指標,也可與其他區進行指標互換或有償調劑。

為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市生態環境局校準綠色標尺,按季度監測評估工業園區、重點行業企業污染物排放強度,為相關管理部門推動綠色轉型提供參考。依託工業園區污染物監測平台,自動歸集數據、分析研判趨勢、及時發現問題,指導園區、企業提升改造,促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

「近期,我們正在積極謀劃爭取中央院所、北京科技力量和天津環保產業的協同,組建服務12條產業鏈的生態環境科技產業創新共同體,更好服務產業綠色升級改造。」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張弢表示,要深化與京冀兩地在生態環境領域的合作,優化細化機制協同、政策協同、標準協同,在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上下大力氣,以產學研協作實現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

今年我市還謀劃建設一批生態環境領域重大工程項目,比如推動鋼鐵行業深度治理,垃圾焚燒企業對標升級,揮發性有機物重點排放企業全過程提升改造,建設港東新城、泰達等污水處理廠尾水濕地淨化工程,堅持農用地、建設用地「兩防」治土,加強土壤污染源頭防控……以更高標準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集中力量攻克群眾身邊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推動生態環境質量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讓老百姓實實在在感受到生態環境質量的改善。

公眾生態環保意識增強 自覺踐行綠色生活方式

綠色發展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新時代新征程,天津圍繞全面建設高質量發展、高水平改革開放、高效能治理、高品質生活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的目標導向,聚焦事關天津長遠發展的重點領域,啟動實施「十項行動」。

綠色低碳發展行動作為其中重要的一項行動,是天津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生動實踐。6月3日,微信小程序綠盟碳普惠平台正式上線,將積極倡導綠色低碳生活方式,探索建立人人參與、人人受益的碳普惠模式,激發公眾自覺踐行綠色低碳生活方式的活力。

天津加快培育綠色生活方式,建設舒適恬靜、宜業宜居示範城市,大力培育生態文明文化體系,使綠色價值真正融入百姓日常生活。

推動綠色生活方式變革,為百姓帶來的是實惠,是城市看得見摸得著的變化。在濱海高新區融匯景苑小區,智能垃圾分類箱房前,居民拿手機掃描箱房展示牌上的二維碼,箱房門自動開蓋,投入垃圾後,顯示屏上會顯示可回收垃圾重量,並同步積分,還可以通過掃描二維碼知道整個小區的垃圾回收處理情況及垃圾去向,居民對於生活垃圾分類的主動性與參與度明顯提高了,社區環境整潔有序。

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在水上公園舉辦了環境日公益宣傳活動,現場吸引了眾多遊園市民熱情參與。我市還將以「小小生態環境局長」「環境文化節」等品牌活動為切入點,推進首屆京津冀大學生綠創大賽等創新活動,開展環保設施集中開放活動以及舉辦形式多樣的生態環境志願活動,目的在於鼓勵和引導公眾積極參與生態環境保護實踐,推動全社會形成崇尚生態文明、踐行綠色生活的生動局面。

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為加快生態格局重構重塑,近年來,我市頒布了《天津市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等多項條例,持續開展「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開展生態保護紅線生態破壞問題監管機制試點。「山水林田湖草」正在構建優質生態體系,野生動植物種群數量明顯增多。良好的生態資源、生態環境正在轉化為優質的生態產品,轉化為綠色發展的資本,轉變為經濟價值,「宜業宜居」已經成為天津一張亮麗的名片。(記者 曲晴)

(責編:唐心怡、陶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