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能很熱,商業化還遠

南方能源觀察 發佈 2023-06-06T21:51:27.390575+00:00

全文1348字,閱讀大約需要2分鐘未經許可嚴禁以任何形式轉載南方能源觀察歡迎投稿,投稿郵箱:eomagazine@126.com黃燕華5月23日舉行的2023世界氫能技術大會的開幕式與主論壇上,座無虛席,不少觀眾擠站在兩側的通道,舉著手機對著演講台拍照。

全文1348字,閱讀大約需要2分鐘

未經許可嚴禁以任何形式轉載

南方能源觀察

歡迎投稿,投稿郵箱:

eomagazine@126.com

黃燕華

5月23日舉行的2023世界氫能技術大會的開幕式與主論壇上,座無虛席,不少觀眾擠站在兩側的通道,舉著手機對著演講台拍照。「氫能未來可能成為10萬億元的產業」,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在會上說。坐在筆者旁邊的聽眾,輕呼了一聲「哇」。

近段時間以來,氫能相關的論壇人頭攢動,越來越多的企業入局。在展會現場,可以看到能源企業和車企是「逐氫」的主力,氫燃料電池、制氫是氫能技術研發的主要領域,氫能源車則是氫能利用的最主要方式。

氫能的產業鏈很長,包括制氫、儲氫、運氫、加氫及用氫。目前來看,企業往往選擇參與其中部分環節。如油氣企業主要參與制氫、儲氫和加氫環節;發電企業目前在探索示範風光儲氫一體化、氫儲能等;一些企業則切入了加氫環節。目前氫能最主要的應用場景在交通領域。

氫能產業的發展前景廣闊。呼應「10萬億元產業」論述的是,近年來,全國多省市出台了氫能發展專項規劃與產業政策。氫能正在成為各地爭搶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近日,廣東省能源局發布的《廣東省推進能源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提出,聚焦氫能核心技術研發和先進設備製造,加快培育從氫氣製備、儲運、燃料電池電堆、關鍵零部件和動力系統集成的全產業鏈。江蘇無錫則提出到2025年氫能總產值達160億元。佛山較早就看準了氫能這條賽道,將氫能產業作為重點發展方向,也是當前全國少數真心實意拿「重金」扶持氫能產業的地方之一。

積極的產業政策對面,是氫能發展的幾大瓶頸:應用場景有限,價格很貴,產業鏈不完善,儲運技術不成熟。

2023世界氫能技術大會上,與熱鬧的會場形成明顯對比的是,樓下的展會諮詢者寥寥。參會期間,筆者隨機與幾位展商代表進行了交流。

有河北某能源集團的技術負責人告訴筆者,該企業在河北張家口建設的風光儲氫一體化項目製得的氫氣,除了在2022年冬奧會期間供應給氫能源車加氫之外,很少外銷,目前主要是將其儲存起來。

另一佛山氫燃料電池系統生產廠商告訴筆者,扣除政府補貼後,氫燃料車比貨運燃油車價格高,且由於加氫站的數量很少,氫能源車往往行駛了400-500公里後要返回加氫,加氫不方便限制了氫燃料車的行駛半徑。

也有生產電解水制氫設備的企業向筆者簡單介紹了制氫成本,主要包括純水及用電成本,整體成本仍舊較高。

總體來看,氫能距離整體商業化還有一段路程。氫能產業鏈各環節目前仍難以銜接,產業鏈條之間尚未打通。目前的氫能探索示範多停留在單個環節內。《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提出,穩慎應用,示範先行。規劃特別強調穩慎推動氫能在交通、儲能、發電、工業等領域的多元應用。上述規劃提出了具體的發展目標,即到2025年,初步建立較為完整的供應鏈和產業體系;到 2030年,形成較為完備的氫能產業技術創新體系、清潔能源制氫及供應體系;到 2035年,形成氫能產業體系,構建涵蓋交通、儲能、工業等領域的多元氫能應用生態。

氫能作為終端用能是實現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載體,發展進程還與碳市場、風光大規模發展相關。如果風光大規模發展產生了較多的棄風棄光電量,通過電解水制氫能有效消納風光資源,且制氫成本大幅度降低,同時碳配額收緊,市場對於氫能的需求也會相應增加。

審核 陳儀方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