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野千鶴子《厭女》:厭女症無處不在

池邊梅讀書 發佈 2023-06-07T13:37:19.148370+00:00

我向來不太喜歡日本作家的書,但上野千鶴子的《厭女》,卻讀得津津有味。並不是因為上野千鶴子有名——世上一直有人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其中不乏雞鳴狗盜之徒。也不是因為好奇或書名,我之前對於女性主義或厭女症之類的話題一無所知,更沒有獵奇的想法或嗜好。

我向來不太喜歡日本作家的書,但上野千鶴子的《厭女》,卻讀得津津有味。並不是因為上野千鶴子有名——世上一直有人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其中不乏雞鳴狗盜之徒。

也不是因為好奇或書名,我之前對於女性主義或厭女症之類的話題一無所知,更沒有獵奇的想法或嗜好。

我讀它,是因為它突然就激起了記憶中許多被遺忘的歲月和傷害。


上野千鶴子出生於1948年,社會學家,日本著名女性主義者。她積極投身於女性解放的教育普及工作中,代表作有《厭女》、《父權制與資本主義》、《從零開始的女性主義》等。

《厭女》成書於2010年,原為一份雜誌上的專欄連載文章。後集結成書,風靡許多 國家。這本書之所以擊中了許多人心底的痛點,是因為「目前,很難想像沒有厭女症的國家」。這真是駭人聽聞的一句話。然而,很不幸,這是真的。

厭女症是什麼?是女性蔑視。如果你是一個女生,聽沒聽過這樣一句話:「女生上了高中,就沒有男生學習好了。」這其實就是厭女症的一種,整個中學時代,我都在聽著這樣的聲音。

上野千鶴子說,厭女症的表現形式,在男女身上並不對稱。在男人身上表現為「女性蔑視」,在女人身上表現為「自我厭惡」。


換一句說法,身為女人,你是不是曾經抱怨過自己身為女兒身,在生活經歷中很吃虧?身為男人,你很慶幸自己不是女人?

身為女人,似乎是一種原罪。要承擔比男人更多的義務,而又無法享受自己該有的權利。表現在財產上繼承上,就是出嫁的女兒,無法繼承自己父母的遺產,而兒子往往可以不盡義務 ,卻只坐享其成;或承擔較少的義務,享有全部的財產。

即便什麼也不懂的女孩子,出生就意味著被厭惡,被苛責。我的女兒剛出生,家婆就想把她送人,她說這樣就可以騰出精力生兒子。

「男人的價值由什麼決定」一文里,上野說,女人的價值由男人的選擇而定,而男人的價值不是由女人的選擇決定的。男人的價值是在霸權爭鬥中決定的。


男人喜歡在男人世界裡的霸權爭鬥中,讓自己的實力得到其他男人的承認、評價和讚賞。與之相應的情形,不會在女人世界裡發生。女人世界裡的霸權,一定會有男人的評價介入。至少,男人認可的女人與女人認可的女人,評價標準不是一致的。

上野的話,說得太透徹,太犀利。

曾經有一個美女,在男人的眼裡,她聖潔而又高不可攀。即便二十多年過去,她已徐娘半老,男人看她,渾濁的老眼仍熠熠生輝,猶如看當年十七歲時浣紗的西施,拜月的貂蟬。女同學卻在背後悄悄議論她「不檢點」。

男人熠熠生輝的眼裡,是色情的欲望;女人嗤之以鼻的評價,卻依著道德的較量。實在不可同日而語。


《厭女》第六章,講日本皇室的厭女症。日本皇室的厭女症,可能算全世界聞名吧?畢竟,悠仁親王的誕生,當時也算引起了轟動。

2006年9月6日,悠仁親王誕生。這個男孩子,從出生便被使用敬稱。從此之後,他的舉手投足,都在被監視之下,他將會度過沒有隱私的一生。

從出生之時開始,孩子的價值便因性別而異,這是日本長期以來的慣例。中國其實也是這樣。沒有比這更明白易懂的厭女症了。

所以,作者說,所謂皇族,就是將厭女症露骨地制度化了的一個家族。因為孩子性別不同,父母地位的高低強弱也隨之改變。


這在悠仁親王生活的日本是這樣,在中國,也是這樣。經常有生了兒子的人,歧視沒有生兒子的兄弟姐妹,建議他們:「不要給女孩子花那麼多錢,女孩子將來都是別人家的人,不能把咱家錢花光了。」

堂而皇之的話語裡,帶著對女性的歧視,和對她應有財產的覬覦。於是,不僅身為女兒承擔原罪,身為女兒的父母,也承受了壓力。

「以厭女症為核心機制的社會,被稱為父權制社會。在父權制社會,人們通常有喜好男孩子的傾向。」然而,傾向生男孩子的人,通常也會說,咱們農村哪裡能缺個男孩呀,女孩子身嬌體弱,幹不了農活。

因此,在實行獨生子女政策的中國,多少女孩子被扼殺於母體內。至今,許多父母累死累活地,還在想著給兒子買房買車娶媳婦。便是沒有買房買車的人家,他們也理直氣壯:「媳婦進了我家門,就得聽我家的。」


上野說,現在在日本,選擇女孩子的人家超過了選擇男孩子的人家。當然,這並不是說,男子平等了,根本不是。這只是因為,男孩子的教育成本更沉重,另一方面,許多老人更期待女兒來服侍他們,而不是兒媳。

所以,他們只是覺得養女兒更輕鬆,不必為了別人家的人,自己付出更多而已。

男人的厭女症,是對他者的歧視和侮辱,對於女人來說,是對自身的厭惡,懷著自我厭惡活下去,對任何人都是一件艱難的事。

但許多人其實並不明白自己有厭女症。和豬隊友談論,他說,非常討厭厭女這個詞。我說,因為他本人就是一個厭女症患者,他的媽媽也是,並且,不自覺地成為一個加害者。


她欣喜於自己成為三個兒子的母親,她又討厭媳婦在兒子面前的頤指氣使。所以,她要替兒子當家作主,把兒子家攪得風起雲湧。

上野提到:還有一種女人, 被男人當作特權精英女人,被男人當作 「名譽男人」來對待。成為女強人的策略。

比如網上說:「近代和當代女先生,均為對德高望重的婦女,有突出貢獻的婦女的尊稱。如宋慶齡先生、楊絳先生等。」

但在我看來,這樣稱呼這些有傑出貢獻的女人, 其實是對她們的不尊重。男人可以隨隨便便被稱作「先生」,女人卻須得優秀才可以被這樣稱呼。難不成優秀如宋慶齡,楊絳等人,還不如一個普通的男人?


厭女症的癥結,可見其深遠。生長在這個社會,沒有被厭恨症浸染的女人,可能也不存在吧?「女性主義就是自覺意識到自身的厭女症而決意與之鬥爭的人。」

讀了這本書,並不是女性主義就油然而生。而是,慢慢地甦醒,慢慢地看見自己,接受自己,肯定自己,拒絕男人世界的PUA,活出自己的風彩。

那麼,讓我們翻開本書,一起改變厭女而不自知的社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