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甸縣變資源優勢為發展優勢 釋放生態品牌價值

保山新聞網 發佈 2023-06-07T16:36:47.417742+00:00

5月的施甸縣姚關鎮山邑社區,野鴨湖風景如畫、遊人如織。多年的濕地保護,不僅留住了野鴨戲水、白鷺蹁躚的自然風光,也讓村民切實享受到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紅利。山邑社區青年劉建國從小在野鴨湖畔長大,如今,一家人做起了水產生意,平均每天銷售鮮蝦50餘公斤。

5月的施甸縣姚關鎮山邑社區,野鴨湖風景如畫、遊人如織。多年的濕地保護,不僅留住了野鴨戲水、白鷺蹁躚的自然風光,也讓村民切實享受到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紅利。

山邑社區青年劉建國從小在野鴨湖畔長大,如今,一家人做起了水產生意,平均每天銷售鮮蝦50餘公斤。在山邑社區,和劉建國一樣的青年還有很多,他們依託野鴨湖的生態資源優勢,開起了農家樂和民宿,在產業規劃區種植蔬菜、林果,有的還養殖小龍蝦,辦起了農特產加工廠,讓濕地風光、田園風味、民俗美食疊加,釋放出生態品牌價值效應,年均吸引10萬餘遊客前來遊玩。

野鴨湖是施甸縣發展鄉村旅遊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施甸縣把鄉村旅遊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途徑,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弘揚民俗文化、開發旅遊產品新業態,一批突出地域特色、農耕文明、民族文化的新產品不斷湧現,帶動群眾增收。

施甸龍會是雲南省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耍龍、舞獅、高蹺、武術、花燈等民俗表演精彩紛呈,傳統小吃醃臘、土罐茶等紛紛亮相,傳遞著濃濃的鄉土文化氣息。今年3月的7場鄉村龍會,吸引了縣內外遊客累計30萬人次以上,實現旅遊收入500餘萬元。

施甸縣萬興鄉長浪垻村依託2000餘畝老茶園,在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生產的基礎上,衍生出採茶、制茶、茶葉宴等深度體驗產品,打開了以茶促旅、以旅帶茶的三產融合發展新路徑,每年帶動群眾增收200萬餘元。木老元布朗族彝族鄉將高山牧場風光和當地布朗族服飾、打歌、飲食文化有機融合,日均接待遊客5000人次,帶動群眾增收800萬餘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