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堪稱古代科舉場的「釘子戶」,99歲還在應考

治癒系小青蛙 發佈 2023-06-08T04:25:57.101417+00:00

隨著高考的逐年升溫,我們總會關注著那些努力備戰、積極參加考試並取得優異成績的學生。但是,在古代科舉場上,也曾經有一些人像他們一樣,不斷地為了夢想奮鬥,以往生的年紀仍然堅持著「應當考取進士」的信念,他們被後世稱之為「釘子戶」。

隨著高考的逐年升溫,我們總會關注著那些努力備戰、積極參加考試並取得優異成績的學生。但是,在古代科舉場上,也曾經有一些人像他們一樣,不斷地為了夢想奮鬥,以往生的年紀仍然堅持著「應當考取進士」的信念,他們被後世稱之為「釘子戶」。今天,趣歷史小編將為大家介紹幾位在科舉場上不懈追求自己夢想的「釘子戶」,以及他們可敬的堅持和精神。

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祝枝山,他19歲就中了秀才,可之後考試一直不順,鄉試參加了五次,會試參加了七次。等到他兒子祝續都考中進士了,他仍然是個舉人。於是祝枝山放棄了繼續考試,決定以舉人選官。同樣是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徵明,他更是曾九次參加鄉試不中,最後受工部尚書李充嗣的舉薦,以貢生入京,通過吏部考核,才有了翰林院待詔一職。這樣看來,祝枝山、文徵明的才學絕對不在話下,只是他們面對科舉考試的機制和波折時,選擇了通過其他途徑走上仕途。

相比之下,古代也有一些士子,他們必須要以進士的身份入仕,為此不惜長期奮鬥,即便身體年華已經邁入老年,仍然無法放棄心中的夢想。

要說起科舉場的超齡考生,就不得不提到唐朝的「五老榜」。在唐朝天復元年,有五位超齡考生同時取中進士。他們分別是曹松、王希羽、劉象、柯崇、鄭希顏,他們平均年齡超過了60歲。唐昭宗很是敬佩他們堅持不懈的精神,於是直接授予他們官職,時人稱之為「五老榜」。

雖說平均年齡60歲以上,已經很不容易了,但歷史上還有年齡更大的考生。比如清朝康熙三十八年,就有一個叫黃章的超齡考生,他已經99歲了,但是仍在努力地應考。那一年的鄉試,他讓自己的曾孫在前面替自己舉著燈籠入考場,燈籠上寫著「百歲觀燈」四個字。其他考生紛紛投來好奇的眼光,黃章當眾說道:「我今年99歲,非得意時也。俟一百二歲,乃獲雋耳。」

到了,科舉場上已經常常能夠見到,已經超過70歲,甚至是80歲以上的考生。為了給這些高齡考生一些鼓勵,乾隆便下令,只要年滿80者考中舉人,就直接賞翰林院檢討銜,70歲以上者考中舉人賞國子監學正銜。這樣的激勵政策調動了更多高齡考生的積極性,有人甚至為了獲得賞銜,不惜謊報年齡。到了清朝後期,謊報年齡的人越來越多,皇帝就不得不將賞銜年齡往上調。

除了黃章,還有很多考生都經歷過長期的科舉歷程。比如李慈銘,他21歲考中秀才,之後經歷了多次落榜。直到20年後,也就是他41歲的時候,才考中舉人。接著又是多次落榜,到了51歲終於考中進士。此人埋頭苦「考」,卻沒想到他從秀才到考中進士,已歷經四朝。為此,李慈銘還專門給自己刻了一枚藏書章,以紀念自己的科考之路。書章上面刻著:「道光庚戌秀才,咸豐庚申明經,同治庚午舉人,光緒庚辰進士。」

這些超齡考生們堅持不懈地追求夢想,體現出了「釘子戶」的精神,值得我們敬佩。但是,我們需要認識到,每個人的情況不同,適合自己的方法和道路也不同。像祝枝山、文徵明等人選擇通過其它途徑走上仕途,也未嘗不可。而像「五老榜」等人堅持不懈追求夢想的精神,也同樣值得我們敬佩。每個人的路都是自己選擇的,無需受他人干擾。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