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五年,瑪莎·葛蘭姆現代舞團重登國家大劇院

藝綻 發佈 2023-06-08T07:31:14.002666+00:00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高倩 方非大片的藍色如同寬闊的天際,簡約的線條勾勒出房屋的輪廓。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高倩 方非

大片的藍色如同寬闊的天際,簡約的線條勾勒出房屋的輪廓。春天的曠野中,一對年輕夫婦帶著愛與歡樂建造房屋,一個復興者和他的追隨者因自我超越而歡呼,一位女性先驅懷抱夢想來到她的期許之地……

6月7日晚,在瑪莎·葛蘭姆創作最受歡迎、影響力最大的作品之一《阿巴拉契亞之春》中,聞名世界的瑪莎·葛蘭姆現代舞團專場演出《破曉·未來》拉開大幕。闊別5年,舞團終於再度重返中國,登台國家大劇院。

《破曉·未來》演出由風格各異、主題豐富的作品組成,全面展現了這支殿堂級名團的昔日榮光與當今風采:《阿巴拉契亞之春》簡潔明快;獨舞作品《即時的悲劇》由瑪莎·葛蘭姆創作於1937年,此後逐漸失傳,2020年,舞團現任藝術總監珍妮特·艾爾伯對其進行了「考古式」復原,舞團獨舞演員安妮·索德痙攣般地蜷縮,高舉的雙拳緊緊攥起,她以極致的肢體、堅韌的舞步再現了瑪莎·葛蘭姆作品歷久彌新的精神力量。

《無辜喜劇演員的頌歌》最後上演。這部作品以瑪莎·葛蘭姆的動作體系和精神內涵為根基,特邀首席編舞、艾美獎和托尼獎得主索尼婭·塔依領銜,與8位不同舞種、不同背景的編舞家基於1952年的原作重新復排。光線柔和、輕煙裊裊的舞台上,鋼琴曲時而抒情傾流,時而激昂迸發,舞者身著回收塑料製品改造製成的布料服裝,用肢體匯成大地、太陽、月亮、星辰等意象,為自然送上一曲致敬的讚歌。

演出尾聲,舞者們悉數登台,一齊舞動瑪莎·葛蘭姆體系的經典動作,他們漸漸聚攏,又旋轉分散,頗有「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的況味。這支引領著現代舞蹈發展的舞團在傳承中開拓前行,滋養著一代代編舞家的創作沃土。

6月8日,《破曉·未來》將繼續在國家大劇院上演,獨舞作品《即時的悲劇》將由舞團中國首席辛穎演繹。

【專訪】

瑪莎·葛蘭姆現代舞團首席辛穎:為祖國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感到自豪

初見辛穎是在2019年秋天,她大步流星,語速不慢,一襲黑色長裙包裹住懷孕4個月的身體,露在外面的手臂纖瘦有力;近4年後,她再次回到北京,可愛的女兒早就能跑跑跳跳。「這一天我真的期待太久了。」辛穎說,「舞團這次的演出本來定在2020年,但因為疫情一年推一年,推到我們都不清楚是否還可以成行。」直到兩三個月前,巡演事宜終於敲定,「我們意識到,真的是要回來了。」

辛穎激動得不行。三年裡,每逢節日,全家人都會換上中國的傳統服裝。辛穎還會給女兒包紅包,告訴她,這是在遙遠的祖國流傳已久的習俗。女兒是學校里唯一一個中國孩子,辛穎不斷地與老師們溝通,在學校課程里加入中文課,展現春節等傳統民俗……許多瞬間湧現、流淌,在回國飛機的上,辛穎的心臟仿佛要從胸口跳出來。落地中國後,見到久別重逢的母親,呼吸到祖國的空氣,「那一瞬間的心情,實在很難用語言來形容。」

對所有的集體或個人來說,過去三年都留下了無法抹平的痕跡:延續近百年的瑪莎·葛蘭姆現代舞團因疫情加速了改變的步伐,開始更加主動地擁抱網絡等新技術,「大家突然無比清楚地看到,保守是沒辦法生存下去的」;辛穎自己的人生也在這幾年間激烈扭轉,女兒的降生,徹底改變了她作為舞者的許多想法。

生產前,辛穎一直堅持跳到懷孕30多周。「當時我以為,生完之後的狀態還會是很美好的,結果,生活甩回來一個響亮的大嘴巴子。」從前,辛穎「可以跳、轉,享受那種掌控劇場的能量」,然後她突然發現,所謂的「連身體都無法控制」究竟是什麼概念,「恢復的過程是一定要有意志力的。在很多舞者那裡,這都是一個轉折點,走過去可以繼續跳,走不過去也就不再跳了。我下定了決心,一定要回去。」

辛穎也想讓女兒看見一個完整的辛穎,她要讓女兒知道,眼前這個給予自己生命的女性不只是媽媽,更是一名舞者,「舞蹈是我人格中的一部分,女兒如果不認識作為舞者的我,就相當於不認識這個人。」能夠再度站上舞台,辛穎認為,這是最重要的支撐所在。她爆發出了比之前更加旺盛蓬勃的生命力,哪怕前一天晚上只睡三四個小時,「第二天告訴我需要跳多少場,我都可以完成。」在辛穎的內心深處,舞蹈從一份賴以生存的工作變成了由衷的渴望、逐夢的享受。每次起舞,旁觀者的意見、說辭都會離她遠去,那些寂靜專注的瞬間裡,只有她與舞蹈共存。

迄今,瑪莎·葛蘭姆現代舞團出過3位華人首席:許芳宜、簡佩如、辛穎,她們之中,只有辛穎來自中國內地。「我是中國民族民間舞、古典舞培養出來的舞者,我特別感謝自己以往的訓練背景,中國文化就像水墨畫,舞蹈的每個動作都好像帶著一種『氣』。」辛穎始終為祖國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感到自豪,被譽為「現代舞之母」的瑪莎·葛蘭姆也對中國文化相當感興趣,她曾與梅蘭芳大師結識,非常喜歡中國戲曲。

「瑪莎·葛蘭姆對情感的細膩拿捏,和中國戲曲有相通之處。大喜大悲的內容很容易被展現得相當膚淺,但我們可以表現得更加真實、深入。」辛穎以自己的肢體為橋樑,在一招一式中豐富著舞團的語彙體系,為這支享譽世界的現代舞團留下了中國文化的印記。

這次來到中國,瑪莎·葛蘭姆現代舞團的藝術總監雖未同行,但一再囑託辛穎,一定要向中國觀眾轉達大家非常願意回到中國演出的期望。「中國觀眾每次給予舞團的熱情歡迎,他們都清楚地知道,我也可以從他們的言語中感受到對中國這片土地的熱愛。」辛穎說。哪怕當今的世界瞬息萬變,許多事情無法盡如人意,他們仍然相信,藝術有著跨越重重阻礙的力量。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