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艘!中國潛艇總數超越美俄成冠軍,人民海軍潛艇部隊崛起之路

墨汁兒 發佈 2023-06-09T04:26:53.019345+00:00

3月15日,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援引美國「Globalfirepower」網站數據,簡單羅列了全球主要海上力量的潛艇規模。其中,中國海軍以78艘高居榜首,俄羅斯和美國則以70艘、68艘分列第二、三位。

3月15日,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援引美國「Globalfirepower」網站數據,簡單羅列了全球主要海上力量的潛艇規模。其中,中國海軍以78艘高居榜首,俄羅斯和美國則以70艘、68艘分列第二、三位。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排出的這份圖表,是根據「全球火力排行」網站2023年的最新數據列出的。該排行榜顯示,中國擁有78艘潛艇、俄羅斯為70艘,美國是68艘。接下來是東北亞三強:朝鮮35艘、韓國22艘、日本21艘,不愧為「東亞怪物房」出來的選手。之後分別是伊朗(19艘)、印度(18艘)、土耳其(12艘)和希臘(11艘)。至於外界印象里的傳統海軍強國,例如英國、法國和德國等,都沒有上榜。

上一篇文說過,1880年天津機器局曾試製過一艘「式如橄欖」的木殼「水下機器」。但是此後直到新中國成立,我國都沒能再次建造出潛艇。而且,無論是滿清還是民國,中國都未裝備潛艇。

潛艇部隊是在水下遂行作戰任務的海軍兵種,續航力長,能長期在水下作戰,具有良好的隱蔽性,強大的突擊力,是海軍的重要作戰力量。建國後,新成立的人民海軍基於現有條件,確定了「以現有力量為基礎,重點發展海軍航空兵、潛艇和魚雷快艇等新力量(簡稱『空、潛、快』),逐步建設一支強大的海軍」的建軍方針,以岸基飛機、潛艇、快艇構成主要海防力量。

中國海軍潛艇部隊自1954年6月成立獨立潛艇大隊以來,現已發展成為包括常規動力潛艇部隊和核動力潛艇部隊在內的強大水下力量。

1951年4月20日,海軍選調275名幹部、戰士組成潛艇學習隊,到蘇聯海軍太平洋艦隊駐旅順老虎尾的潛艇分隊,與蘇聯海軍同吃同住,由蘇聯海軍」一對一,手把手「訓練1952年5月,第一個潛艇基地在青島開始修建。1953年8月20日,海軍潛艇學校在青島成立。 1954年6月19日,以旅順潛艇學習隊基礎,海軍第一支潛艇部隊——海軍獨立潛艇大隊在青島成立。1955年9月,獨立潛艇大隊改編為潛艇第一支隊。到1976年,海軍3個艦隊都組建了常規動力潛艇支隊。而國之重器核潛艇,1975年2月,第一支核動力潛艇支隊在北海艦隊正式組建。

潛艇部隊組建初期,使用的是購自蘇聯的二戰時期的S級(史達林級)中型潛艇和M級(嬰兒級)近海潛艇。這幾艘潛艇既要擔任戰鬥值班,又肩負著訓練我軍第一批潛艇兵的重任。由於年代久遠,蘇制潛艇中僅有1959年失事的418艇(原蘇聯海軍M-279號)殘骸安置在了青島海軍潛艇學院的操場,紀念犧牲的38位海軍官兵,並作為教學和潛艇逃生訓練的特殊教學設備。關於418艇事故,參見我上一篇文章:418號潛艇沉沒事件,潛艇上浮被護衛艦攔腰斬斷,39人僅一人生還

1953年6月4日,中國與蘇聯簽訂「海軍訂貨協定」(即六四協定),通過」轉讓製造「方式引進蘇聯軍用艦艇製造技術。到1959年,116艘艦艇基本製造完成,戰鬥性能相當於40年代末50年代初的水平。中國一躍成為海軍大國。

潛艇方面,我國購買了5艘613型潛艇,併購買了613型潛艇的全部技術資料以及生產權。中國將國產613型潛艇定名為6603型潛艇,簡稱03型。這成為了東方蛟龍崛起的第一步。

二戰結束之後的1946年,蘇聯海軍制定了613計劃,打造一款中程攻擊潛艇。該型潛艇設計工作交由第18中央設計局負責,參考了原德國XXI型潛艇。1950年3月,首艘613型潛艇在高爾基市的紅色索爾莫沃工廠開工建造,10月下水,次年12月正式服役。從1950年到1958年,蘇聯一共建造了215艘613型潛艇。北約給613型潛艇取的代號是「Whisky」(「威士忌「級),也稱為W級常規動力攻擊潛艇。

根據六四協定,蘇聯提供成套器材設備和設計圖紙資料,由中國船廠裝配製造,並派專家來華指導。

1955年4月,首艘03型潛艇在開工建造,1956年3月26日,中國裝配製造的第一艘W級潛艇下水,1957年10月驗收入列。截止到1963年,江南造船廠共建造了13艘03型潛艇,遠在內陸的武昌造船廠也建造了8艘。後來我國又新建並出售給阿爾巴尼亞、孟加拉國、埃及、巴基斯坦各4艘。

通過轉讓製造,不僅使海軍潛艇部隊裝備了較先進的潛艇,而且使中國造艦工業形成了潛艇規模生產能力,培養了第一批潛艇建造工程師,為中國潛艇的進一步發展打下了基礎。

03型潛艇是我國裝備的第一款自建潛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我國的主要水下值班艦艇人民海軍潛艇部隊的首次遠航訓練,就是由這型潛艇執行的。曾進行了創該型潛艇紀錄的自持力極限遠航測試。

03型潛艇水上排水量1050噸,水下排水量1340噸,全長76米,寬6.3米,浮航時吃水4.55米。採用雙殼體結構,安裝兩台柴油發動機,共2000馬力,雙軸雙槳推進,水面極速18.25節,潛航極速13.1節,最大續航能力8580海里,可自持30晝夜,乘員共52人。03型潛艇的主要武器為6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採用前4後2布局。早期的03型潛艇還裝備2座雙聯裝25毫米甲板炮,後取消。

遺憾的是,在全國各地,03型潛艇目測已無實物留存。

1959年2月4日,中蘇簽訂第二個海軍訂貨協定(即二四協定)。潛艇方面,嘗到甜頭的中國海軍要求蘇聯轉讓633型(R級)常規動力攻擊潛艇和629型(G級,高爾夫級)常規動力飛彈潛艇的建造權,根據協議,蘇聯提供設計圖紙資料和一批器材設備,並派出專家指導。

蘇聯在發展出613型潛艇後,繼續改進設計,希望能提高自持力和最大航程。在拆解並充分研究德國XXI型潛艇取得關鍵技術後,蘇聯研製出了633型潛艇。1957年10月,蘇聯第一艘633型潛艇開工建造。北約將633型潛艇稱為」Romeo「級(「羅密歐」級),簡稱R級潛艇。

通過《二四協定》,中國在50年代後期獲得了633型潛艇的全套圖紙資料,國產型號定名為6633型,簡稱033型033型在633型潛艇的基礎上結合中國領海的實際情況做出了多項改進,將航行噪音降低了大約20分貝,換裝了國產105型聲納,更新了火控設備

1960年中蘇關係破裂,蘇聯政府撤走專家,同時中斷器材供應。面對困難,中國決心按圖紙資料自行建造。

1963年8月,中國仿製的第一艘R級常規動力攻擊潛艇下水,1965年9月驗收入列,代號033型。中國仿製的第一艘G級常規動力飛彈潛艇於1964年9月下水,1966年8月入列,代號031型。1969年6月22日,全部採用國產材料設備建造的第一艘033型潛艇交付海軍潛艇部隊使用。

作為一款特別適合近海防禦的潛艇,從1960年首艦開工建造,至1987年停產,中國四大造船廠(武昌,廣州,江南,渤海)總共建造了84艘033型潛艇,這甚至超過了蘇聯633型潛艇的產量。

類似於陸上的T-54A坦克進入中國後變身大59,點亮了59坦克系列科技樹,潛艇方面,軍工科技人員在吃透了633型潛艇的技術後,不斷對其進行魔改,衍生出了多種改型,其中包括出口的ES5型,而最有名的莫過於033G型常規動力飛彈潛艇

033G型在033型的甲板上加裝了6枚鷹擊-1反艦飛彈的發射裝置,雖說由於033G必須上浮才能發射飛彈,嚴格意義上不算具備潛射飛彈的能力,但033G型不僅獲得了潛艇上攜帶飛彈的寶貴數據經驗,更為國產反艦飛彈的後續發展做出了貢獻。

在那艱難前行的年代裡,033型潛艇是我國海防的中堅力量033型潛艇與03型潛艇一道,維護了國家的海岸安全,多次有效遏制了敵對勢力侵入我國領海的騷擾行為。在這兩款潛艇上,中國培養出了一大批技術過硬、作風優良的潛艇官兵,進行了大量新設備、新武器的應用試驗。雖然這兩款潛艇已經退出作戰序列,但她們是我國海軍建設事業的大功臣,值得我們永遠紀念。

如今,033型潛艇雖然全部退役,但在武漢港、威海劉公島、上海東方綠洲、旅順潛艇博物館、台州椒江潛艇觀光基地、泰州海軍文化公園等6個旅遊景區有公開展出。

通過蘇式潛艇的仿製和國產化,使中國造船工業水平和海軍潛艇部隊戰鬥力有了很大提高,培養和鍛鍊了一大批科技人才和造船技術工人,為下一步自行研製新型潛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早在1958年,我國啟動研製第一艘試驗潛艇的設計,眾多高校、工廠都參與到潛艇研製中來。歷經一年的坎坷,1959年底,新中國第一艘常規動力試驗潛艇成功進行了水面、水下航行試驗。然而,由於當時的外部客觀因素,導致了這型潛艇的試驗工作沒有得以繼續。

1967年經中央軍委批准,開展自行研製中國第一代常規動力魚雷攻擊潛艇。在充分吸收633型潛艇的技術後,1969年10月武昌和江南造船廠分別開始建造035型潛艇,並分別於1971年7月和9月下水,1974年4月交付海軍潛艇部隊使用,代號035型(北約代號Ming-class,明級)035型也成為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型潛艇,標誌著中國常規動力潛艇由轉讓製造、仿製生產走向自行設計研製的階段。

該艇第一次採用了尖尾線型,採用了航向自動操舵儀和深度自動操舵儀,在所有航速範圍內潛艇保證有正常的操縱性。從外形上看035型潛艇與蘇聯633型潛艇差異並不大,更多的改進是內在系統的國產化和性能升級,進一步完善了中國海軍的潛艇建造與設計體系。

035型和033型外觀上很像,最明顯的特徵是前上部有個「鼻子」,裡面裝著聲吶。但是,其實在它在艇艏下方還有一個更大的聲吶罩。035和033的外觀上最大區別在指揮台圍殼:前下部的「缺口」沒了,一條垂線下來。可是到了 035G型,這條垂線又不直了:指揮台圍殼前下部多了一個前伸凸起部分。無論033還是035,艇體外形還是老式潛艇的模樣:前端近似楔形。

在廣大軍工科技人員的努力下,改進艇於1988年8月開工,1990年底交艇,1993年定型(035G型)。035G型在保持原035型潛艇總體性能基本不變的前提下,在武器系統、水聲設備、通信設備、導航設備、水聲對抗、噪聲控制、改善生活和工作條件等方面,進行多方面的改進,使艇的作戰能力、生存能力以及機動性、隱蔽性、可靠性、安全性等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035型潛艇總共建造有22艘,現今仍有17艘服役,主要用於新武器的測試和潛艇官兵的訓練。

隨著潛艇數量的增多和電子設備的發展,海軍潛艇部隊活動範圍逐步擴大延伸至太平洋西部和中部海域。1976年12月,東海艦隊252艇首次突破第一島鏈進入太平洋西部進行遠航訓練,吹響了中國海軍向太平洋進軍的號角。1980年3月,東海艦隊256艇又突破第二島鏈進入太平洋中部,標誌著中國海軍潛艇部隊已具備中遠海作戰能力。

就如同以T-54A坦克這個平台魔改的59坦克系列一樣,以蘇聯冷戰初期設計的633型潛艇為基礎,其「魔改」潛力已然到頭,再無法趕上冷戰中高速發展的潛艇技術。到了上世紀80年代末期,雖然中國潛艇部隊規模已達到世界第三,但是潛艇數量上的充足卻不能掩蓋質量上的差距。

1991年蘇聯的解體為中國海軍迎來了新的機遇,中國果斷抓住機會,在1994年向俄羅斯購買了兩艘877EKM型「基洛」潛艇,又在兩年後的1996年再次購買兩艘636型「改進基洛級」潛艇。這四艘「基洛」級潛艇讓中國的潛艇技術向前邁出了一大步。

作為蘇聯設計的最後一款柴電動力潛艇,基洛級潛艇融合了新式水滴型船身,減少水下航行阻力的同時大幅度降低水下噪音,新式的MGK-400EM型聲納讓基洛級可以探測水雷,進一步加強淺海作戰能力。鑑於基洛級出色的性能,2002年中國第三次向俄羅斯購買了8艘更新的,可發射巡航飛彈的基洛級潛艇。

在購買新式現代潛艇時,中國海軍並沒有忘記自主開發。當首艘基洛級潛艇在1995年到達中國的時候,039型潛艇正好下水海試。從1998年開始服役的039型潛艇,以及從2006年開始服役的039A型潛艇,是中國海軍潛艇部隊在本世紀初當之無愧的主力。和基洛級類似,039A型潛艇也採用了水滴形船身減阻降噪,而與基洛級不同,039A型潛艇擁有AIP驅動系統。

039的艇體比035更加流暢,指揮台有兩種外形(見下圖),一種是上部有階梯狀變化,另一種則是簡潔的長方形。

039A型與039型從外觀上最明顯的一個區別是,其指揮塔頂部後端沒有039型的第二組水舵(見下圖)。


進入新世紀以來,尤其是近些年來,隨著技術積累,持續的投入,以及強大科研、軍工製造能力的保障,國產常規動力潛艇發展很快,更先進的039B、039C相繼入列海軍,承擔起頂樑柱的作用。

039系列仍在疊代升級,從技術、噸位、攻擊力、續航力等各方面指標看,新研製的潛艇性能穩居於世界前列。由於太過先進,找不到較明確的圖片展示。

回到文章開頭,中、俄、美三國潛艇規模卻與潛艇部隊戰力成反比(僅比較性能),在中國海軍以78艘潛艇總數摘取規模桂冠的背後,並未帶來戰力登頂的榮耀,反而反映出潛艇性能不如人意的尷尬。

美國海軍潛艇規模明明在中美俄三國中處於末位,之所以綜合戰力反而被認為位居全球第一,就是因為實現了潛艇全核化。目前,美國海軍擁有攻擊核潛艇50艘,戰略飛彈核潛艇14艘,巡航飛彈核潛艇4艘(由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改造而來),總噸位超過70萬噸。

與常規動力柴電潛艇相比,核潛艇的根本優勢是動力更加充沛,能夠在各種苛刻要求下,輕鬆將攻擊核潛艇噸位拉高到6000噸以上(美國海軍新一代「維吉尼亞」級已經逼近8000噸),並帶來了更快的航速、更長的自持力。而對於常規潛艇,噸位依然徘徊在3000噸以下,4000噸以上的就可稱為大型潛艇了。航速方面,常規動力潛艇是無法跟上航母編隊的巡航速度。續航力方面更明顯,從理論上說,核潛艇可以說擁有無限動力,不需要像柴電潛艇那樣補充燃料。

俄羅斯海軍繼承了蘇聯海軍的絕大部分潛艇遺產,近年來又投入巨資發展核潛艇,目前共有約30艘各型核潛艇,柴電潛艇規模在40艘上下,潛艇總噸位約45萬噸。相比於美國海軍,俄羅斯海軍在戰略核潛艇方面占有明顯優勢,這主要是因為美國新一代「哥倫比亞」級仍在建造,而俄羅斯「北風之神」級已經批量服役。但在攻擊核潛艇方面,俄方最新一代「亞森」級攻擊核潛艇,在建造速度和性能上略遜美方「維吉尼亞」級,特別是建造數量的不足,暴露了俄海軍資源匱乏的隱憂。

俄羅斯海軍近年來集中全力發展核潛艇,柴電潛艇雖然可以承接部分材料和電子技術成果,但在一些至關重要的如動力、AIP系統等領域,依然需要額外開發。但受制於近年來經濟上的低迷,在這些領域幾乎沒有新的投入,收穫成果自然寥寥無幾。

俄海軍新一代柴電潛艇「拉達」級潛艇在「難產」多年後勉強服役。中國在2014年前後,曾經有意向簽約購買4艘俄制「拉達」級柴電潛艇,但由於俄方提供的技術方案存在嚴重問題,合同被取消。對照同時期蘇-35SK、S-400、米-171的順利引進,俄羅斯柴電潛艇在技術方面的短板暴露無遺。

潛艇屬於高技術兵器,尤其是核潛艇,作為有核國家的最後一道安全屏障,披著一層神秘的外紗,外界很難窺知詳情。

1954年9月30日世界首艘核動力攻擊潛艇」鸚鵡螺「號正式服役,標誌著核潛艇時代的開始。5年後的1959年12月30日,世界首艘核動力彈道飛彈潛艇」喬治華盛頓號「服役,標誌著潛艇正式成為戰略威懾級武器。

自從1958年6月中國第一座核反應堆開始運轉以後,為了保衛共和國漫長的海岸線,中國決心建造自己的核潛艇。老一代領導人深知核動力所蘊含潛力,毛主席發出了「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的誓言。

1958年6月27日,毛澤東批准了國防工業委員會《關於研製飛彈原子潛艇》的絕密報告。在聶榮臻元帥的主持下,中國開始了代號「09」 的核動力研製工程,也以此奠定了所有中國後續核潛艇的編號。

根據1978年11月18日頒布的《海軍艦艇命名條例》,核潛艇以「長征」加序號命名,常規飛彈潛艇以「遠征」加序號命名。下面簡單說說關於」長征「的那些事。

當時,中國核潛艇設計者手中所掌握「資料」只有兩張模糊不清的美國核潛艇照片和一件從西方兒童玩具店買回來的核潛艇模型。1965年6月,核潛艇總體研究所上馬,一支幾百人的隊伍,靜悄悄的從北京來到四川的青衣江畔,開始了中國第一座潛艇核動力陸上模式堆試驗基地的建設。與此同時,第一個核潛艇製造廠在遼寧葫蘆島開始興建。1968年11月,中國第一艘核動力攻擊潛艇開工建造,1970年8月30日核動力陸上模擬堆啟堆試驗成功,1970年12月26日潛艇下水,1971年8月23日首次深潛試驗成功,1974年8月1日正式編入海軍戰鬥序列,命名為「長征1號」,代號091型(漢級)

091型核潛艇帶來的續航優勢讓中國海軍首次擁有了理論上的遠航能力,但是,由於設計研發經驗不足,091型核潛艇的水下噪音極大且艇內核輻射計量超標,既不利於潛艇潛行作戰也不利於水兵在潛艇中長期生活。美國人曾經給091型潛艇起了個外號「 水下列車 」,但儘管如此,從1974年到1991年建成服役的5艘091型核潛艇為中國海軍培養了第一批核潛艇官兵,可謂後續核潛艇部隊的搖籃。

「長征1號」2002年退役,目前在青島的海軍博物館展出。

核動力攻擊潛艇有了,下一步自然就是核動力彈道飛彈潛艇。早在「09」核動力工程開始研發時,便計劃在091型核潛艇基礎上通過加長船身建造出「092」型核動力彈道飛彈潛艇。

1959年的」二四協定「,原計劃通過購買蘇聯629型「高爾夫」級彈道飛彈潛艇獲得艇載彈道飛彈技術,但由於中蘇交惡,蘇聯撤走專家,導致該計劃以大連造船廠建造完成一艘而告終,該型艇被命名為031型。而潛射飛彈蘇聯也未提供,中國海軍於是決定跳過蘇聯潛射液體燃料彈道飛彈的研發,直接進行潛射固體燃料彈道飛彈的研發。

因為要搭載彈道飛彈,031型指揮台圍殼明顯加長。1978年11月該艇經歷了二期改裝,舷號由1101改為200號,因此也被稱為「長城」200潛艇。1982年,「長城」200首次成功在水下發射運載火箭。在服役期間,「長城」200艇創造了海軍潛艇史上服役時間最長、發射飛彈最多等多項紀錄。

水下發射的技術難度要遠高於水面發射,因此092型核潛艇的研發進展緩慢。與092型核潛艇配套的巨浪-1潛射彈道飛彈研發要從液體燃料推進直接跳到固體燃料推進,技術難度更高,因此同樣嚴重滯後。

經歷了漫長和艱難的研發後,092型核潛艇終於在1981年4月30日下水。1982年10月12日,巨浪-1飛彈在031型潛艇(長城200潛艇)上試射成功在國際上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唯一一艘092型核潛艇在1983年8月1日正式服役,並於1987年9月15日試射巨浪-1成功,中國終於擁有了海基核威懾力量。

另一個要特意說一下的是「巨浪上岸」巨浪-1的研發副產品陸基改型正是大名鼎鼎的東風-21系列彈道飛彈。現在回想一下,當年正是由於蘇聯背約,中國決定跳過液體燃料推進而直接研發固體燃料彈道飛彈,雖然歷盡艱難,但不經意間提升了中國整體的核威懾力量。

由於改進自091型的艇身,092型有著和091型一樣的缺點,該型艇僅造了一艘,更多是作為訓練及積累經驗所用。

基洛級柴電潛艇的購買使得我國常規潛艇製造技術前進了一大步,同樣的,蘇聯解體也讓中國獲得了俄羅斯紅寶石設計局的核潛艇技術支持,最為關鍵的船殼設計,靜音設計,推進系統設計以及武器系統獲得突破性進展。

2006年服役的093型首艘「長征7號」與094型首艘「長征9」號核潛艇是中國海軍核潛艇部隊的里程碑。11000噸的潛航排水量讓094型成為中國排水量最大的潛艇。

093型和094型的關係類似091型與092型,093型由於採用水滴形船殼以減阻降噪,至少比091/092型降低了55分貝的噪音,新式壓水反應堆在減小潛艇內部輻射的同時提高動力輸出,使得093型潛艇可以在水下以30節速度高速潛行,完全勝任在航母編隊前方擔任排頭兵的任務。

據說在093型潛艇的最新改型093G型上會安裝垂直發射裝置用以發射重型反艦飛彈,以及在艇身兩側安裝類似於美國維吉尼亞級潛艇的側舷聲納陣列。是否真如此,俺也不敢問而且也沒地方問。如果成真,勢必大大提升093型的綜合作戰能力。

潛射彈道飛彈方面,巨浪-2與巨浪-1一樣,同樣經歷了漫長而艱難的研製歷程。在2001年首次從031型潛艇」長城200號「試射成功後,在2004,2005年和2009年發射失敗,被迫延長研發時間。2006年服役的094型潛艇直到2012年才試射巨浪-2成功,正式具備作戰能力。

據外界推測,我國核潛艇總數20艘左右,柴電潛艇規模60艘上下,總噸位約40萬噸。中美俄三國中,雖然潛艇規模我國排第一,但在核潛艇方面,中國海軍毫無疑問是三國之末,數量和單艇性能都是如此。不過,戰略核潛艇的占比很高,也是中國海軍的一大特色。據推測,中國海軍彈道飛彈核潛艇約占核潛艇總規模的40%,而俄羅斯是33.3%,美國則是26.5%。這種超高比例,很大程度上源自我們對於戰略核潛艇的迫切需求,以及攻擊核潛艇技術進步較為遲緩。

也就是說,即便我國在核潛艇領域持續追趕十幾年後,總體性能仍然不夠理想,海軍難以放心建造大批性能不足的型號,因此只能像本世紀初快速疊代052型驅逐艦那樣,每一個子型號僅建造一兩艘作為過渡,前一個子型號都要為下一個子型號核潛艇驗證新技術。

綜合來說,經過幾代人不懈的努力,我國在常規動力潛艇方面起碼已經超越了當年的」老師「,處於世界領先水平。核潛艇方面,戰力水平與美俄相比仍有差距,以至於成為海軍最明顯的軟肋。中國海軍潛艇部隊,規模雖然可觀,但短期內依然以柴電潛艇為戰力主體,雖然性能也確實不錯,但從長遠來看,依然需要在核潛艇領域再下大功夫

下圖,032型AIP潛艇「長征201號」,6600噸的排水量使其成為世界排水量最大的常規動力潛艇。

2012年10月12日,「長征」201號悄然入列人民海軍。按照《海軍艦艇命名條例》,核潛艇以「長征」+序號命名,常規飛彈潛艇以「遠征」+序號命名。032型是如假包換的柴電動力潛艇,卻按照核潛艇加以命名,這頗耐人尋味。

我們是否可以大膽展望,正如「長城200號」(031型)開啟中國核潛艇部隊一樣,「長征201號」(032型)也會帶領中國核潛艇部隊繼續航向那星辰大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