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必虎:大運河的遊歷記錄與園林旅遊活化

國際設計 發佈 2023-06-09T09:13:59.187111+00:00

2023年5月26日,運河景觀風貌與城市發展國際論壇在河北滄州舉辦。

2023年5月26日,運河景觀風貌與城市發展國際論壇在河北滄州舉辦。文化旅遊部十四五規劃專家組成員、主任、國際旅遊研究院院士吳必虎教授發表演講,提出大運河遊歷記錄是豐富的文化寶礦,滄州等沿運河城市可以挖掘這方面歷史文化遺產,為遊客提供活化利用文化體驗,體現地方性特色。



01 遊歷與遊歷記錄

人工加上自然河道形成的南北水運體系,對中國文化的影響非常大。全球的旅行者,包括馬可波羅等很多人都到過沿運河城市,寫下了很多城市記錄。但這些歷史上的記錄離我們的生活比較遠,再加上跨學科的原因,做設計、建設、旅遊的人不知道古代曾經存在過這些。但如果將其挖掘、呈現出來,現在的年輕人會非常喜歡。

什麼叫遊歷?人類最早從非洲逐步遷移擴展到中亞、地中海,又穿過海峽到了北美洲、南美洲,整個過程都是人類的遊歷。遊歷不是旅遊,在工業革命之前,遊歷是危險、痛苦、有挑戰的,但它又是人類發展必要的途徑。人類為了生存、生產、生活的動機而遊歷,遊歷是在途中與目的地的新知探索與異地體驗。

大運河承載著多種驅動因素:人口遷移、軍事征服、政治管制、遠途貿易、國家漕運、文化交流。沿著運河形成了非常多的城市,從杭州到揚州、濟寧、滄州,再到天津、通州,等等。清朝給康熙皇帝畫畫的人,很多都是從澳門過來的,沿著大運河到的北京。位於北京昌平小湯山,今年4月開放的遊歷圖書館,收集了大量古代旅行記錄,包括文字、繪畫、石刻等。

遊記隱藏著人類遊歷發展的歷史內容。人們在旅行中把自己看到的東西寫下來,和官方正史的記錄不一樣。每個人眼裡看到的世界是各種各樣的。閱讀遊歷記錄的好處是,你能了解當時真正的社會層面。它是非常鮮活的,呈現出來後會讓人覺得很生動,覺得記錄的地方很有意思。遊記作為真正歷史的一個角度,有它的獨到價值。


02 大運河遊歷記錄

遊歷記錄本身很有價值,大運河恰恰又是遊歷記錄很集中的。在近代交通工具出現之前,還沒有鐵路、高速公路和機場的時候,東亞地區國家治理或者是政令傳達、旅行、經商,基本上都是坐船。

大運河的遊歷記錄非常豐富,很多專家、學者和旅行者都寫過這種書。1792年英王喬治三世派遣特使馬戛爾尼爵士使華,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留給後人許多珍貴紀錄,其中在西方美術界影響最巨者為隨團畫師威廉·亞歷山大根據所見所聞繪製的水彩畫,以及由其水彩畫所製作的銅版畫集。乾隆皇帝南巡也有專門的記錄。大運河的遊歷記錄是非常豐富的文化寶礦。

建議活化古今中外名人的大運河遊歷路線和相關記錄,打造特色遊歷體驗帶。文化線路就是一種講故事的手法,要做到生動持久,通過有真實感、體驗感、互動感的場所,建立具有認同感的想像共同體。


03 文化遺產活化及其表徵途徑

文化遺產活化有很多途徑,遺產景觀的一種保護途徑是旅遊活化。對遊歷記錄的活化,通過風景園林、景觀在線、旅遊活動的組織乃至演出,都可以把文化故事呈現出來。文化遺產最好的保護方法就是利用。文化遺產不是保護出來的,而是歷代建設出來的。所謂風景名勝區,就是特殊類型的國家公園。遺產景觀一定要好好地建,而不是只保護不建,每個時代都要留下自己的東西。文化遺產來自於人類的生產與生活,因此天生不需要排斥生活。

保護與活化不是對立面,而是一個行為整體。活化,是把遺產資源轉化成包括旅遊產品在內的現代功能而又不影響遺產的保護傳承。

文化遺產的活化有很多理論模式,如客觀主義、建構主義、戀地主義等等。戀地主義是一個地方特殊的地理環境、文化傳統、建築風格還有民族文化和各種文化對建築的選擇或者偏好。戀地主義原真性體現在原址崇拜、原址重建、再建與再現。

華裔美國人段義孚在著作《Topophilia》(戀地情結)中,提出環境(地方)對人類意義生產的作用:環境為我們的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感官提供刺激,這種刺激的潛力是無限的,它可能影響我們的個性、目標甚至文化,然後在某個特定時期作用到價值觀和情感上。

戀地主義原真性就是在保持原址的前提下,依據當前人類修養、科技、信仰和投資能力等要素的特徵對建築物做出一定改變,認為保留原址地方感就能傳承最核心的地理基因。戀地主義是文化遺產活化理論基礎。有原址性地方感,才有真正的地方記憶文化傳承。地方記憶具有突出的時空屬性。


04 滄州段大運河地方性

任何建築、景觀為什麼建在那裡,有地理環境方面的講究。所以地方性特別重要。滄州作為沿運城市,流經的大運河叫南運河,我們需要研究滄州運河段的地方性。

大運河沿岸有那麼多城市,如果大家都打一張牌,都叫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遊客就會迷惑。我看了一個大運河博物館,換了一個地方,還會去看大運河嗎?我的答案是,只要你把地方性找到,突出呈現出來,讓大家有機會體驗,那每個城市都可以講大運河,因為它們不一樣。

滄州的地方性在哪裡?整個大運河沿途有非常多的地方文化,從京津、燕趙、齊魯,到中原、淮揚、吳越,滄州屬於燕趙文化。羅哲文先生曾說「大運河河北段遺址線路清晰,體系完整,擁有較為完整的人工河道和堤防體系,代表了我國北方大運河遺產的特色」。北方特色是什麼特色?在我的理解中,河北和北京都是直隸省。今天我們到滄州談大運河,就是為北京人找一個體驗文化的地方。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把滄州的大運河文化遺產特色總結為直隸文化,皇家文化比較集中,文化底蘊很深。

運河滄州段地方性還有尚武與俠義。從荊柯刺秦王開始,燕趙的這種文化在滄州就有體現。滄州是中國武術發源地之一。大運河蘊育了武術,也衍生了「俠義文化」,武林名師俠義故事廣為流傳。

滄州還是「詩經文化之鄉」。運河滄州段地方性還有濱水生態與園林景觀,濱海鹽鹼地與低碳綠化,結合自然和歷史因素的生態景觀設計。園林藝術可以承載地方原真性:具有北方特色的滄州鄉土植被開發與保護。

運河滄州段地方性還體現在沿運城市景觀。以水文化為核心,融合 「人文遺蹟、生態景觀、城市性格」的特色北方代表性運河景觀文化。


05 滄州大運河文化帶園林旅遊活化

建設運河文化保護帶,除了對核心歷史遺蹟、文化遺址原址重建、再建、再現,打造原址地方感,對遺產體系活化主題進行整體性升級,建立詩性美學景觀意境與整體敘事機制,對「河海之城,文武滄州」文化藝術活態傳承,突出在地水文化與歷史性的園林景觀塑造,打造具有「文武」特色的城市集體記憶空間之外,還有兩個具體建議:

1.活化歷代名人運河遊歷故事,再現遊歷家沿運遊歷足跡。

明朝時,朝鮮官員崔溥被颱風刮到海里,飄到浙江,被地方官員從杭州送到北京,成為行經京杭大運河全程的第一個朝鮮人,回國後他寫的《漂海錄》現在有多種語言版本。如果把崔溥的故事專門建個小館,韓國人肯定願意來看。

2.打造運河文化研學產品體系,提供傳統文化研學與旅遊體驗。

活化遺產、融合文旅、服務生活,為遺產地和遊客提供活化利用文化體驗、空間再造與運營、傳統文化研學體驗。

建議對滄州園博園做再利用規劃,辦成以運河文化為主體,包含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面向北京,包括很多在北京的外國人周末度假的市場,讓大家到滄州來度一個體驗大運河歷史底蘊的周末和假期,同時可以面向青少年做研學和文創產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