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三千五百年前的巨大秘密

易中天 發佈 2023-06-09T09:31:32.339989+00:00

史前奇觀早就想去英國,看英文名叫Stonehenge(斯通亨奇)的巨石陣了。因為我在《藝術人類學》一書中寫到過它。但是到了跟前,還是震撼。〇 李華攝影草色青青一望無際的大平原上,突兀地聳立著巨大的環狀列石圈。石環直徑30.

史前奇觀

早就想去英國,看英文名叫Stonehenge(斯通亨奇)的巨石陣了。

因為我在《藝術人類學》一書中寫到過它。

但是到了跟前,還是震撼。

〇 李華攝影

草色青青一望無際的大平原上,突兀地聳立著巨大的環狀列石圈。石環直徑30.4米,豎立的30塊長石上架有橫樑石塊,使整個圓圈聯為一體,形同柵欄,是歐洲巨石建築遺蹟中最宏偉的。

據說,這東西始建於新石器時代晚期,又經青銅時代陸續增建、改築,歷時約一千多年,時間大約是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1500年。《中國大百科全書》的考古卷,對此有詳盡描述。

平原上的風吹得我們快要站不住,那些巨石卻巍然屹立。

三千五百年了,它們想說什麼呢?

三石塔之謎

其實,巨石陣是俗稱。

學名,叫斯通亨奇環狀列石。

這是《中國大百科全書》考古卷使用的稱呼。

實際上,巨石建築或者巨石文化遺蹟有兩種。一種是單純的立石、列石和環石,石和石之間沒有物理關聯;另一種是叫做「三石塔」(trilithon)的東西,由兩塊長石上架一橫石構成。

英國的斯通亨奇,就有許多三石塔。

〇 李華攝影

那麼請問,這又如何?

證明它可能有神殿的性質。

要知道,石環的原料來自北面30公里的莫爾伯勒山。其中最高大的一個三石塔,長石高達9.1米,重約50噸。這樣一種巨石建築,很難設想有什麼實用價值,也非人的房間,十有八九是神的殿堂。

那麼,它會是哪個神的呢?

太陽神。

圓形之謎

把斯通亨奇環狀列石看作太陽神廟,第一個依據是它的圓圈形狀。

有理由相信,原始住宅建築的平面圖主要是圓形的。

比方說:

平原印第安人的「梯皮」是圓的。

愛斯基摩人的「雪屋」是圓的。

喀麥隆穆斯古人的黏土房屋是圓的。

非洲赤道上班達人的住宅是圓的。

遊牧民族的帳篷(如蒙古包)也主要是圓的。

這也毫不奇怪。圓形更近洞穴的形狀,又是同面積圖形中周長最短的,因此更省材料。而且,在原始的圓形住宅中,全體成員以火為中心形成一個團體。每個人與火的距離都是相等的,每個人都是面對面的。這就會在心理上形成和產生一種向心力、凝聚力和親切感;而當他環顧四周,則會感受到一種柔和、溫馨、甜蜜的情調和氛圍。

當然,圓屋的形式很可能是自然形成的:當一堆篝火在曠野燃起,人們圍攏過來,很自然地就會坐成一個圓圈;而為了防止風把火吹熄,也為了使火邊的人不致於因前熱後涼而不適,就會用一道環形風籬將這堆火和火前的人圍住。

後來,這風籬越做越高,也越做越牢,便形成了那圓形建築物。

但,這樣的建築物一定是封閉式的,只有頂端留著出煙口。

那麼,斯通亨奇環狀列石呢?

柵欄式。

柵欄之謎

柵欄式圍牆,是把斯通亨奇環狀列石看作太陽神廟的第二個依據。

封閉式的和柵欄式的圍牆都是牆,而建築物是要有牆的。正是靠著牆,建築實現了空間的分割,從而將人造空間與自然空間分隔開來,也將此岸世界與彼岸世界、人的世界與非人世界分隔開來。

但,兩種方式還是有重要區別。

前者為了保護。

後者為了迎接。

這就有了問題——如果說封閉式的建築比如風籬(windbreak)是要保護火,斯通亨奇環狀列石做成柵欄式,又是為什麼呢?

放「火」進來。

只不過,這「火」是太陽。

太陽正是一個大火球。

它和火一樣,也是生命的賦予者和生命的象徵,血一樣熱,血一樣紅,也都與象徵著寒冷、恐怖和死亡的黑暗勢不兩立。

所以,在許多原始民族那裡,太陽崇拜和火的崇拜是密不可分甚至混為一體的。納弗和印第安人常常在太陽被想像為疲倦的冬至這天舉行儀式,用火堆和舞蹈為太陽增加力量;南非的貝專納人則在陰沉的早晨,由太陽氏族的頭人在家中點燃新火,讓所有成員都取一點回去,相信這樣一來太陽就會重放光明。

總之,火時常是太陽的代表。

因此,用保護火的建築形式來建造太陽神的宮殿,也就並不奇怪。

更何況,太陽本身就是圓的。

看見太陽的器官——眼珠也是圓的。

所以,原始的太陽神廟,就得是圓形。

做成「三石塔」結構的柵欄形,則正是為了迎接光明。

太陽與火不同,它不會住進人替它建造的殿堂里,而只以光照的形式降臨人間,並自由出入。所以這類建築不能像民宅那樣封閉起來,而應該是全方位開放式的,柵欄式的牆只起一種空間暗示作用。

實際上,從十七世紀以來,人們就發現,每年夏至時,在斯通亨奇環狀列石的石圈中心到出口處的標石的連線上,可以看見太陽正好在標石上方升起。夏至,這是一年之中白晝最長的日子,當然也就會被想像為太陽精力最旺盛的日子,太陽神在這一天降臨它的神殿,不是非常在理嗎?

《藝術人類學》

- 理解藝術的本源,看透藝術的本質 -

註: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