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河北黃驊發現兒童瓮棺葬群,有望揭開「徐福東渡」千古之謎

路燈攝影 發佈 2023-06-11T19:44:48.858452+00:00

2016 年5 月10 日,黃驊市濕地公園在施工過程中發現龐大的瓮棺葬群,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和黃驊市博物館隨即對該處瓮棺葬群進行搶救性發掘。至今共發掘面積 1200 平方米,清理戰國晚期至西漢時期墓葬 113 座,除7座為小型磚瓦墓外,其餘均為瓮棺葬。

2016 年5 月10 日,黃驊市濕地公園在施工過程中發現龐大的瓮棺葬群,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和黃驊市博物館隨即對該處瓮棺葬群進行搶救性發掘。

至今共發掘面積 1200 平方米,清理戰國晚期至西漢時期墓葬 113 座,除7座為小型磚瓦墓外,其餘均為瓮棺葬。

該瓮棺葬群以兒童葬為主,根據勘探,兒童瓮棺葬區分布範圍南北200、東西90米。瓮棺葬群數量眾多、分布密集,葬具組合樣式豐富、類型多樣,既有日常的生活用器,也有專門燒制的瓮棺葬具。

此瓮棺葬群是黃驊地區首次發現的戰漢時期瓮棺葬群,也是國內發現數量最多的瓮棺葬群之一,證實了戰國末年到西漢初年,中原王朝對此地已進行了有效的行政管理及開發。

這麼大型的瓮棺葬群,而且以兒童葬為主,世所罕見!為什麼有這麼大一片兒童葬?它是怎麼形成的?到底與「徐福帶領500童男童女東渡」有什麼關係?這給世人留下了許多未解之謎!


2023年6月10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一場特殊而意義深遠的公眾考古活動在河北黃驊郛堤城遺址公園拉開帷幕。這是一次穿越千年時空的對話,也是公眾傾聽黃驊古老故事的難得機會。當歷史的遺蹟真實呈現在眼前,我們感受到的不僅是震撼,還有對黃驊這座文明之城、歷史之城由衷的讚嘆。


近年來,黃驊在文物考古方面獲得了顯著成就。不僅保護了以金代遺物為主的濱海港口遺址——海豐鎮遺址,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而且還發掘了郛堤城瓮棺葬,這為黃驊境內大量實物遺存的歷史溯源到戰漢時期提供了有力證據。這些遺存不僅是地方歷史延續和發展的重要證明,而且是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發展的重要歷史見證。


此外,黃驊的考古和文博事業也帶動了各種社教活動的發展,對京津冀地區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原河北省文物局局長張立方對黃驊的文物考古工作做出了八個字的高度評價:「風生水起,碩果纍纍」。

2016年5月,在黃驊市郛堤城西北發現了大型瓮棺葬群,經搶救性發掘,發現戰漢時期瓮棺葬113座,其後的勘探發現了更多的瓮棺葬分布,初步推算約有1000座。如此多的瓮棺葬群,在國內極為罕見。被國家文物局評為「2016年度中國重要考古發現」。


2019年10月7日,郛堤城遺址列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占地面積約為40萬平方米,城牆呈方形,四面城牆殘存,東南西北各約600米,遺址西北方向200米即是發掘的全國最大的戰國秦漢時期瓮棺葬群。郛堤城遺址是「海上絲綢之路」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史跡點中全國僅有的五處聚落類遺存點之一。


根據近年來郛堤城遺址及瓮棺葬的考古發現,有專家提出,如果能把郛堤城、瓮棺葬群與徐福東渡聯繫起來,那麼黃驊在中國古代東亞地區文化交流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起點,或者樞紐。


結合黃驊地區沿海發現的金元時期的遺址(海豐鎮),(黃驊)這個地區,在歷史上作為中外文化交流海上的一個重要樞紐,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怎樣定位都不為過。因此,郛堤城是「徐福東渡」僑居地之一,是東亞文化交流重要的實證案例


「瓮棺葬是環渤海地區海上絲綢之路形成過程中的一種文化遺存,今天我們從瓮棺葬出發研究古代東亞地區的人群移動,人員往來和文化交流,不僅對全面認識歷史上海上絲綢之路的形成和發展有重要的學術意義,而且將為全面推動和實施一帶一路國家戰略提供歷史的闡釋和學術的支持。」黃驊市博物館館長張寶剛說。

「考古要見眾生。」考古專家王巍先生如是說。

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的主題是「文物保護利用與文化自信自強」。新時代對文物保護利用提出了更高要求,考古遺產要活化利用服務於大眾,賡續文明根脈,增強文化自信自強根基。


「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我們在這裡給孩子們呈現了這樣一堂行走的歷史課,是希望孩子們能了解考古,體驗考古。行走在家鄉的土地上,與考古專家面對面,體會歷史的魅力,學到探究的方法。換一種方式來更深入的了解家鄉,進而,才會更熱愛自己的家鄉,才能講好家鄉的故事,真正做到以故土為傲。」張寶剛深切地說。


未來,黃驊市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將會前往當地的各個中小學,通過舉辦考古專家進校園、考古展覽進校園等活動,將考古文化帶到孩子們的身邊。同時,他們更加期望孩子們能夠走進考古遺址,親眼感受考古遺址的磅礴震撼以及考古工作的神奇魅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