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首「樓蘭」詩詞,樓蘭到底做了什麼,引得歷代大詩人都要斬樓蘭

快樂品詩詞 發佈 2023-06-12T19:26:57.395050+00:00

#頭條文章養成計劃#中國歷史上,唐代是一個讓人血脈噴張的時代,唐人尚武是毫無疑問的,就算是詩歌,也充滿了尚武的詩詞。

中國歷史上,唐代是一個讓人血脈噴張的時代,唐人尚武是毫無疑問的,就算是詩歌,也充滿了尚武的詩詞。「邊塞詩人」們自不必說,他們寫的就是那些或豪邁或悲壯的邊疆詩篇,詩仙李白也不必說,他老人家英姿颯爽,少不了寫諸如「胡無人」式的詩篇,就連佛系的王維,悲天憫人的老杜,都沒少寫英雄的詩篇。

讀這些偉大詩人的尚武詩篇,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是,他們都以漢朝的軍事事件來映射當代,這很好理解,因為漢唐都是兩個偉大的朝代,也很有可比性。但漢朝最大的軍事對手匈奴,卻不是最常見出現在詩歌中,取而代之的卻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國,「樓蘭」。

據史書記載,早在2世紀以前,樓蘭就是西域一個著名的「城廓之國」。它東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古代「絲綢之路」的南、北兩道從樓蘭分道。因此,它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西漢初期的樓蘭國,有時成為匈奴的耳目,有時歸附於漢,介於漢和匈奴兩大勢力之間,巧妙地維持著其政治生命。公元前77年,西漢勇士、著名外交家傅介子殺樓蘭王更其國名為鄯善,原都城樓蘭城則由漢朝派兵屯田。這個歷史,就成為了歷代詩人創作的源泉。

1.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

如果要選一首名氣最大的「樓蘭」詩篇,那麼一定是這首偉大唐代邊塞詩人王昌齡的《從軍行·青海長雲暗雪山》,也難怪,這首詩,無論是邊塞的雄偉,還是英雄戰士的勇敢,都渲染到了極致: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青海湖上烏雲密布,連綿雪山一片黯淡。邊塞古城,玉門雄關,遠隔千里,遙遙相望。

因為「樓蘭」古國跟「玉門關」是相互對應的,所以,描寫「玉門關」,就指出了戰爭的對象是「樓蘭」。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守邊將士,身經百戰,鎧甲磨穿,壯志不滅,不打敗進犯之敵,誓不返回家鄉。

一句,「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鏗鏘有力,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今天的中國,又到了一個「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歷史時刻,只是我們今天的「樓蘭」是誰呢?台灣,越南菲律賓,還是印度?

2. 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李白

詩仙李白筆下的軍事題材詩篇,永遠充滿了個人英雄主義。比如,他的政治詩篇里會說,「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他在樂府詩里會說,「漢家戰士三十萬,將軍兼領霍嫖姚」。這首《塞下曲六首其一》也不例外,充滿了個人英雄主義: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五月的天山仍是滿山飄雪,只有凜冽的寒氣,根本看不見花草。「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只有在笛聲《折楊柳》曲中才能想像到春光,而現實中從來就沒有見過春天。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戰士們白天在金鼓聲中與敵人進行殊死的戰鬥,晚上卻是抱著馬鞍睡覺。「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但願腰間懸掛的寶劍,能夠早日平定邊疆,為國立功。

一句,「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是詩仙在向傅介子致敬,是希望自己能像傅介子那樣,用一己之力,解決掉中華民族的心頭之患!

3. 男兒斬卻樓蘭首,閒品茶經拜羽仙,文天祥

數百年以後,在詩仙李白仙去的地方,有一座紀念詩仙的酒樓,名曰「太白樓」,民族英雄文天祥來到這裡,自然是感慨萬千,這裡有太多的文化符號,文天祥最為關注的,一是茶道,二是詩仙的「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揚子江心第一泉,南金來此鑄文淵。

男兒斬卻樓蘭首,閒品茶經拜羽仙。

「揚子江心第一泉,南金來此鑄文淵」,「南金」,原意為南方之銅,古謂之金,此處隱喻南方的文人士子。「文淵」,指著書立說。傳說中的天下第一泉啊,竟然在揚子江心,我們都知道,泉水是煎茶的首選;以前的文人士子,最愛來這個地方著書立說了。

「男兒斬卻樓蘭首,閒品茶經拜羽仙」,身為大好男兒,惟願驅馬千里,到敵國之都去斬下敵軍的頭顱。但我更希望和嚮往的是,能夠過上悠然寧靜的生活,煮茶讀書,細細研讀《茶經》,仰望與追隨茶仙陸羽。

一句,「男兒斬卻樓蘭首,閒品茶經拜羽仙」,這是歷代文人士大夫的理想,功成身退。詩仙李白也曾說到,「功成拂衣去,搖曳滄洲傍」。只是民族英雄文天祥沒有等到那一天。

4. 功名恥計擒生數,直斬樓蘭報國恩,張仲素

這首唐代詩人張仲素的《塞下曲·朔雪飄飄開雁門》,讀來更加讓人血脈噴張,更加士氣高昂。秦人開始,以斬殺敵人頭顱為軍功計數,生擒敵軍數目,當然也可以作為軍功。但在這首詩里,這些都不算什麼,「直搗黃龍」才算軍功:

朔雪飄飄開雁門,平沙歷亂卷蓬根。

功名恥計擒生數,直斬樓蘭報國恩。

「朔雪飄飄開雁門,平沙歷亂卷蓬根」,在邊塞朔雪飄飄的時候,軍人們打開了雁門關,冒著風沙,歷經戰亂,連征篷的根都被戰馬捲起。

「功名恥計擒生數,直斬樓蘭報國恩」,殺死或者生擒敵人都不算什麼,甚至是戰士們以通過這些來記錄功名為恥辱;他們要的是報國恩,直接斬殺樓蘭王,一舉解決國家的心頭之患。

一句,「功名恥計擒生數,直斬樓蘭報國恩」,讓人想起霍去病的錚錚話語,「匈奴不滅,無以家為也」,我們要的不是功名,而是直斬樓蘭報國恩。

5. 盧綰須征日,樓蘭要斬時,杜甫

「安史之亂」後的唐朝,內有各種割據勢力,外有西域諸國挑釁,真是內憂外患。老杜的這首《暮冬送蘇四郎徯兵曹適桂州》,僅僅是列出了唐王朝的內外困境,已經沒有了盛唐氣吞六合的氣勢:

飄飄蘇季子,六印佩何遲。

早作諸侯客,兼工古體詩。

爾賢埋照久,余病長年悲。

盧綰須征日,樓蘭要斬時。

歲陽初盛動,王化久磷緇。

為入蒼梧廟,看雲哭九疑。

開篇,詩人是為自己和朋友「無用武之地」的感慨,「飄飄蘇季子,六印佩何遲」,「蘇季子」,指蘇秦。志向高遠的蘇季子,身佩六國相印的時候,為什麼這麼遲呢?「爾賢埋照久,余病長年悲」,「埋照」,韜光養晦。你的賢才已經埋沒了很久了,而我也是常年生病,常年悲傷。

「盧綰須征日,樓蘭要斬時」,「盧綰」,盧綰,豐人,與漢高祖劉邦同日生,從劉邦起事,,立為燕王。劉邦發現他與陳豨謀反有牽連,派樊噲征討,盧綰遂逃亡匈奴,後世用作征討叛逆的典故。現在是國內的割據勢力、叛徒都征討,國外的敵對國家,敵對領導人要斬殺。「歲陽初盛動,王化久磷緇」,「磷緇」,受外界條件而變化。現在是歲末陽氣開始萌發,而天子教化已經丟失很久了。

一句,「盧綰須征日,樓蘭要斬時」,表明了「安史之亂」後的大唐內憂外患,而詩人的無能為力。

6. 且掛空齋作琴伴,未須攜去斬樓蘭,辛棄疾

南宋大詞人辛棄疾,那也是南宋少有的豪氣逼人的英雄。整個大宋,都是文盛武衰,屈指可數的英雄文人不過是岳飛、辛棄疾、陸游等少數人,而且岳飛還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文人。這首《送劍與傅岩叟》,最能展現辛棄疾的豪氣與報國情懷:

莫邪三尺照人寒,試與挑燈仔細看。

且掛空齋作琴伴,未須攜去斬樓蘭。

「莫邪三尺照人寒,試與挑燈仔細看」,辛棄疾最喜歡挑燈看劍,他在著名的《破陣子》中寫道,「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莫邪」,一種名劍。辛棄疾是英雄,英雄喜歡名劍。他在另一首《水龍吟》中寫道,「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其中的「吳鉤」,是一種名刀。

我送給你的這把劍,就像「莫邪」一樣,是一把名劍,他劍長三尺,照人像霜雪一樣讓人膽寒。我現在把它送給你,希望是「寶劍贈英雄」,請你嘗試挑燈仔細看,看看這把寶劍是否名副其實。

「且掛空齋作琴伴,未須攜去斬樓蘭」,這麼好的寶劍如今只能空掛書齋與琴為伴,邊敵猖獗卻無法帶著赴邊殺敵。

一句,「且掛空齋作琴伴,未須攜去斬樓蘭」,雖然稼軒豪氣萬丈,但在南宋偏安小朝廷下,也只能長嘆一聲,而無用武之地!

7. 去年滅龜茲,今年斬樓蘭,陳汝言

自唐以後,中華民族就一直被壓抑著,再也沒有了漢唐的氣勢,直到明朝建立。明初中華民族的再一次崛起,一直打到「捕魚兒海」。因此,明代的詩人,終於又有了漢唐的氣勢。這首明代詩人陳汝言的《從軍·去年滅龜茲》,又一次讓我們感受到了漢唐氣象:

去年滅龜茲,今年斬樓蘭。

不憂道里遠,但念衣裳單。

北風卷沙雪,淒淒日夜寒。

安邊在今日,焉敢辭苦難。

「去年滅龜茲,今年斬樓蘭」,去年我們消滅了一個像「龜茲」這樣的小國,今年我們又斬獲了像「樓蘭」占據交通要道的主要國家。「不憂道里遠,但念衣裳單」,我們不怕邊疆道遠,只怕北方寒冷,衣裳單薄。

「北風卷沙雪,淒淒日夜寒」,邊疆的北風捲起了沙石和大雪,我們淒悽苦苦,日夜苦寒。「安邊在今日,焉敢辭苦難」,只是安定邊疆的戰鬥就再今日,我們怎敢怕苦怕難,而不為國而戰呢?

一句,「去年滅龜茲,今年斬樓蘭」,自唐之後,再有這樣的戰果,我們中華民族已經經歷了數百年的苦難了!

8. 擬膾樓蘭肉,蓄怒時未揚,孟郊

這首《猛將吟·擬膾樓蘭肉》,是唐代詩人孟郊少有的豪氣雲天之作。只有唐代,是一個詩人就會有壯志之作,哪怕他是一個僧人,如,皎然、貫休等等。話說回來,孟郊的這首《猛將吟·擬膾樓蘭肉》,真的很猛:

擬膾樓蘭肉,蓄怒時未揚。

秋鼙無退聲,夜劍不隱光。

虎隊手驅出,豹篇心卷藏。

古今皆有言,猛將出北方。

「擬膾樓蘭肉,蓄怒時未揚」,我準備用樓蘭王的肉做午餐,現在只不過我隱藏了憤怒,而沒有表現出來而已。「秋鼙無退聲,夜劍不隱光」,秋戰中的鼙鼓聲響起,斷然不會有退兵之意,就像我的寶劍,在黑夜裡是不會隱藏其光亮的。

「虎隊手驅出,豹篇心卷藏」,「豹篇」,古代兵書《六韜》中有《豹韜》篇,後因以「豹篇」借指兵書。我一動手勢,猛虎分隊就洶湧而出,而像「豹韜」一樣的謀略,已經藏在了我的心中。「古今皆有言,猛將出北方」,從古到今,都有這樣的說法,猛將出自北方的實戰之中。

一句,「擬膾樓蘭肉,蓄怒時未揚」,讓人想起岳飛的名句,「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唐代詩人就算是書生孟郊,也擁有像岳飛一樣的豪情!

9. 誰磨三尺劍,直為斬樓蘭,王稱

這首明代詩人王稱的《隴頭水·隴底望秦關》,講述了即使在明朝,中原和北方遊牧民族的戰爭,依然十分殘酷,往往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因此,詩人十分期盼能夠出現「直斬樓蘭」的英雄:

隴底望秦關,蕭蕭隴水寒。

照人猶帶恨,飲馬不成湍。

落日邊塵合,秋風候騎殘。

誰磨三尺劍,直為斬樓蘭。

「隴底望秦關,蕭蕭隴水寒」,軍隊從隴底望向秦關,只見風蕭蕭,隴水刺骨寒。「照人猶帶恨,飲馬不成湍」,因為戰鬥還沒有徹底取勝,人們還帶著恨意,給戰馬飲水,導致了隴水已經沒有了激流。

「落日邊塵合,秋風候騎殘」,太陽落山了,邊關的灰塵也停息了,秋風瑟瑟,吹動了候騎的殘餘部隊。「誰磨三尺劍,直為斬樓蘭」,有沒有一個蓋世英雄,磨好了三尺長劍,為我們直接斬下了樓蘭王頭,結束這殘酷的戰爭呢?

一句,「誰磨三尺劍,直為斬樓蘭」,直到今天,我們仍然要呼喚這樣的英雄,同時,我們自己也要成為這樣的英雄!

10. 天子戎衣遙按劍,將軍直為斬樓蘭,徐禎卿

在明代「四大才子」中,以詩歌出名,並且提倡「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才子,就是徐禎卿。而這首《從軍行·調笑胡王坐玉鞍》,則是踐行了他所提倡的「詩必盛唐」的觀點,寫得特別有盛唐氣象:

調笑胡王坐玉鞍,蛇矛丈八躍如湍。

天子戎衣遙按劍,將軍直為斬樓蘭。

「調笑胡王坐玉鞍,蛇矛丈八躍如湍」,我們大聲調笑那坐在玉鞍的胡人大王,兩軍交戰,我們提起丈八蛇矛,如同湍流一樣躍出。

「天子戎衣遙按劍,將軍直為斬樓蘭」,在遙遙的中軍,我們的天子一身戎衣,手按寶劍,氣勢如虹;而陣前的將軍,直殺敵陣,像傅介子斬殺樓蘭王一樣,斬殺了敵軍的最高將領。

一句,「天子戎衣遙按劍,將軍直為斬樓蘭」,中華民族,自宋以來,皇帝昏庸,大臣賣國,將領懦弱。一直到了明朝,才有了這種上下一心,恢復中華的豪情壯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