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觀、樓館、高壇再奏妙音,2023北京古建音樂季開幕

京報網 發佈 2023-10-23T04:15:40.775930+00:00

延續三千年的雅樂再次奏響,600餘年歷史的國寶建築里再聞妙音。10月20日,2023北京古建音樂季在天壇神樂署拉開帷幕。

延續三千年的雅樂再次奏響,600餘年歷史的國寶建築里再聞妙音。10月20日,2023北京古建音樂季在天壇神樂署拉開帷幕。在北京最美的秋天,音樂季將以古建為線、音樂為媒,選10處歷史悠久、文化厚重的寺觀、樓館、高壇,上演8場音樂會、2場藝術公教和對話活動,呈現東城區在探索文物活化利用,煥發古建空間活力方面的探索。

音樂季以「伴瓦梁以旋律 給歲月以生命」為主題,在未來月余時間內,將以東城為原點,在鐘鼓樓、宏恩觀、國子監、天壇、汀州會館(北館)、永定門等點位,進一步聚合全市具有獨特歷史文化價值、適合音樂藝術呈現的文物古建築,如先農壇、萬壽寺、大覺寺、靈岳寺、白塔寺等作為表演和活動場地,呈現一軸、兩邊、多點聚合陣列,通過藝術介入,形成多點觸達聯通。活動點位、內容和傳播形式上突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增強音樂季作為中國軟文化的國際化傳播力,以藝術自覺彰顯「中國精神」「中國智慧」,堅定自信。

音樂季所辦音樂會小而精、雅而美,「一處一策」精心策劃。天壇神樂署雅樂團、中央民族樂團及其下轄「青衫渡」男子室內樂團和「儷人行」女子室內樂團,以及杭蓋樂隊、斯斯與帆樂隊等分別以古雅、經典、搖滾、民謠等為特色的演出團體;大提琴家宋昭、羽管鍵琴家江禹杉、古箏演奏家程浩如;歌手圖力古爾剛子、四仰、者來女等,均將在音樂季期間表演。他們以古建空間作為發聲場,通過藝術表達中國精神、中國傳統,也將藝術的傳統性與現代性、國際性相融合,展現自信、真實、立體的當下中國。

北京古建音樂季始發於2021年,依照政府引導、企業運作、社會參與的原則,以「古建+音樂」模式打造文物活化利用品牌。這也是東城區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文物活化利用事業的大膽嘗試。今年的音樂季由市文物局、市廣電局、東城區委區政府指導,東城區委宣傳部和區文旅局主辦,英大國際信託有限責任公司、市公園管理中心以及西城、海淀、門頭溝文旅局協辦。

「音樂是流動的建築,建築是凝固的音樂」,用音樂陪伴古建,讓古建及其所蘊藏的歷史煥發嶄新的生命力,也讓現代人生活在一種更深邃的時空意義上。建築在天地間、人在建築中,用藝術連接時間與空間產生共振,是北京古建音樂季努力營造的文化傳承傳播場景。人們在古建場所里展開對建築、音樂、美術、歷史、人文的沉浸式體驗,以嶄新形式參與文化傳承,也為文物價值的詮釋提供全新角度。

講好文物故事,讓文物「活」起來,是東城區域文化軟實力提升的必然要求。目前該區正立足文物資源稟賦,以試點先行、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的模式,引進社會力量,釋放市場主體在文物空間的消費活力,積極攻克、疏通當前文物活化利用工作中的「堵點」和「難點」。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