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啟動崔氏大宗祠修繕工作,460年文化地標煥生機

南方+客戶端 發佈 2023-11-01T14:08:05.510814+00:00

擁有460多年歷史的崔氏大宗祠正煥發出新生機。10月13日,佛山市南海區九江鎮在崔氏大宗祠內舉行了崔氏大宗祠修繕項目啟動儀式,現場山南文化聯誼中心(沙頭崔氏宗親會)率先為宗祠的修繕捐贈了100萬元。

擁有460多年歷史的崔氏大宗祠正煥發出新生機。10月13日,佛山市南海區九江鎮在崔氏大宗祠內舉行了崔氏大宗祠修繕項目啟動儀式,現場山南文化聯誼中心(沙頭崔氏宗親會)率先為宗祠的修繕捐贈了100萬元。接下來,九江將探索「政府主導、政策扶持、民間支持、共建共享」的模式,在遵循修舊如舊的原則下,對崔氏大宗祠進行分步修繕及維護。

崔氏大宗祠修繕項目啟動。 南方+ 孫景鋒 拍攝

崔氏大宗祠,又名山南祠、五鳳樓,位於九江鎮沙頭社區,是廣東省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宗祠成型於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自1929年起,便成為沙頭規模最大的小學,2002年列為廣東省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

作為一座古建築的藝術瑰寶,崔氏大宗祠一直滋養著宗族子孫後代,成為家族記憶的「活化石」,同時也成為眾多沙頭人接受文化教育的學府,在沙頭人民的心中具有重大意義。

為了全面落實「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值、有效利用、讓文物活起來」的新時代文物工作方針,九江鎮決定對崔氏大宗祠進行修繕升級,通過探索「政府主導、政策扶持、民間支持、共建共享」的模式,在遵循修舊如舊的原則下,對崔氏大宗祠進行分步維護及修繕,讓崔氏大宗祠以新的方式延續著它的生命力和價值。

為了順利開展崔氏大宗祠修繕工作,九江面向社會各界愛心企業、熱心人士發起募捐活動。其中,由崔氏宗親代表成立的佛山市南海區九江山南文化聯誼中心一馬當先,率先認捐100萬元,定向用於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崔氏大宗祠公益活動項目開展。活動現場,沙頭崔氏宗親理事會會長崔雲東將支票遞交給了九江慈善會理事長霍麗嫦。

山南文化聯誼中心(沙頭崔氏宗親會)率先為宗祠的修繕捐贈了100萬元。 南方+ 孫景鋒 拍攝

作為「樂善之城」,九江一直致力於發動社會各界力量,共同推動文化地標的修繕工作。今年5月1日,沙頭萬安善院在社會資源的全力支持下,高效完成修繕活化並對外開放,得到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成為九江鎮委、鎮政府以及沙頭人民對文物保護修復活化的有效探索。

「崔氏大宗祠的一頭連著過去,一頭連著未來,積澱了沙頭人民的集體記憶,成為沙頭人民的精神文明高地。」九江鎮人大主席李潤來表示,在各位鄉親、鄉賢、企業家及社會各界熱心人士的感染和引領下,希望更多的力量參與到崔氏大宗祠修繕的慈善公益中,以樂善精神延續崔氏大宗祠百年歷史文化底蘊。

附:崔氏大宗祠介紹

崔氏宗祠,又稱山南祠、崔氏始祖祠。建於明朝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到現在已經461年。中途經過四次大修,山南祠的全貌是經過四次重修擴建成型的。崔氏宗祠是為祭祀始祖崔世英而建,因此又稱始祖祠。

五鳳樓

山南祠的建築格局名為「五鳳樓」,五鳳樓是古代的一種有固定規格的樓名,它「去地百丈,在天半空五風翹翼者也。」

沙頭新文化的教育基地

清朝末年廢除科舉制度之後,沙頭第一所新文化的學校,是設在崔氏二世祠的「沙頭兩等小學堂」,開辦於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世祠辦學地方不足,便轉在山南祠,定名為「育才學校」,創辦於民國十八年(1929年),有學生150人。1931年改名為「山南小學」。抗日勝利後,該校復辦,改名為「沙頭中心國民學校」,至新中國成立前有學生430多人,是沙頭傳播新文化的重要教育基地,2002年列為廣東省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

南方+記者 孫景鋒

【作者】 孫景鋒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