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世界讀懂河南 第三批「中華源·河南故事」中外文系列叢書上新

大河網 發佈 2023-11-06T22:26:35.628810+00:00

大河網訊(記者 申華 王怡瀟)7月6日,河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和解讀第三批「中華源·河南故事」中外文系列叢書的具體內容,並回答記者提問。

大河網訊(記者 申華 王怡瀟)7月6日,河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和解讀第三批「中華源·河南故事」中外文系列叢書的具體內容,並回答記者提問。

發布會上,河南省委外辦主任梁傑一介紹,河南努力推動中原文化對外譯介,在服務河南高質量發展中彰顯外事作為,打造「中華源·河南故事」中外文系列叢書。截至2021年,已發行《少林功夫》《太極拳》《焦裕祿》《莊子》等20個分卷。「翻譯河南」工程被中宣部、中國外文局評為「2020年度對外傳播十大優秀案例」,省委外辦是全國唯一獲獎的地方外事部門。叢書被中國外文局列入「中國思想文化術語多語種對外翻譯標準化建設」重要項目成果,被中聯部用於全球黨際交往贈書,被外交部置於藍廳展示宣傳,被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擺放在圖書和文化館主展台陳列展示,叢書還被作為省領導外事活動贈書。今年4月27日至5月8日,叢書在世界上歷史悠久、規模最大、享有盛譽的綜合性展會——法國巴黎國際博覽會上展出,向觀眾介紹中國式現代化的文明根脈和文化底蘊,引起強烈反響。

這次發布的第三批叢書主要包括《淮河文化》《黃河流域生態保護》《青銅器》《書法》《陶瓷》《雜技》《中原典故》《中原民俗》《中原神話》《中原糧谷》等10個分卷。

中原文化丨傳承弘揚中原優秀傳統文化

大力弘揚中原文化,自覺推動中原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河南是展示中華文明的核心地域,見證了中華文明起源、形成、發展的歷程,在中華文明探源工程中肩負重大使命。組織編譯《中原典故》《中原民俗》《中原神話》《中原糧谷》等卷,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講述中原大地上的人文發展和農耕文明,傳承弘揚中原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價值理念、道德規範和人文精神,結合時代進步對其內涵、形態進行補充、拓展、完善,積極推進文化精品創作,大力培育現代文化和創新文化,不斷鑄就新的文化輝煌。

文明軌跡丨整合河南地區文物優勢

整合河南地區的文物優勢,展示華夏民族的文明發展軌跡,再現中原文化的悠久與輝煌。「泱泱華夏,擇中建都」,以中原的建都歷史為主線,以中原文明發展歷史為綱,以世界文明背景為參照,讓文物「說話」,借考古「通今」,抓住中原古代發展中的閃光點,擴大中原文化的影響力與輻射力。為啟迪熱愛傳統的情懷,擔當傳承舊有、開拓新篇的責任,啟動《陶瓷》《青銅器》等卷的編譯工作。《陶瓷》卷通過對河南陶瓷從誕生到發展,再到豐富多彩的詳細介紹,細膩地勾勒出渾厚、質樸的中原陶瓷藝術符號,為當今陶瓷文化的創新發展提供了優質的精神基因與形象母本。《青銅器》卷則通過對河南青銅器文化發展歷程的生動描繪,詳細介紹了河南作為中國青銅器的起源地之一和中國古代青銅禮樂文化的發祥地,為中國青銅文化的發展和傳播作出了重大貢獻。

黃河故事丨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世界講述黃河文化時代價值

深挖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不斷提高講好新時代黃河故事的能力。黃河不僅是一條地理概念上的河,更是一條文明之河、精神之河,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凝聚時代力量,提供精神源泉。河南省位於黃河中下游,在黃河全流域生態文明建設中肩負著特殊使命和艱巨任務。2021年底,繼《黃河文化》《大運河》等分卷出版發行之後,啟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等相關選題,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世界宣傳黃河水情,分享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工作的成就和經驗。黃河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保護黃河流域生態,實現高質量發展,既是中國人民的強烈願望,也是保護全球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