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的底氣

九邊pro 發佈 2023-11-10T21:16:13.421989+00:00

最近一個朋友迷上了釣魚,為了拉我去要送我魚竿。但反覆想了想,自己能算是愛好的事情,好像只有打遊戲。小時候老師家長,大了領導同事,結婚以後媳婦。

最近一個朋友迷上了釣魚,為了拉我去要送我魚竿。我拒絕以後,他說作為中年人應該要有一點愛好。

雖然我自認不是啥中年。但反覆想了想,自己能算是愛好的事情,好像只有打遊戲。

為了保持這個愛好可真不容易。小時候老師家長,大了領導同事,結婚以後媳婦。統一對此不理解,經常給我靈魂三問:這有什麼好玩的?玩這個有啥用?有時間幹嘛不去學習(幹活)(做家務)?

有時候也覺得沒啥意思(特別是連跪還被人嘲諷之後)。捫心自問,為啥喜歡這種虛幻的東西?

後來突然讓我悟了:遊戲把現實世界簡化了,容易看到自己進步。獲得滿足感。

在現實社會裡,沒有經驗值更沒有進度條。讓你在擊敗怪物或者做完任務後,隨著一陣光芒和清脆聲音,你升級了。打開可視的面板,數值提高,有了新的屬性點,可以學新技能,穿有等級限制的裝備。

生活里你不知道該複習數學還是語文,應該先做PPT還是先調試軟體,應該吃蓋澆飯還是麵條。

更慘的是可能選啥都要扣分,白白浪費時間和精力。

不只是個人,一個國家也是這樣。都知道應該發展,但是如何做可以提高卻沒法知道。面對各種選擇,每個選擇後續會如何,你根本看不到。

現在中國是世界第一工業國,回頭看這些年我們雖然也有波折,但一步一步走的挺紮實。

如果回到起點,會發現遠沒有這麼簡單。

新中國百廢待興,底子薄弱又內憂外患。並且不斷面臨各種困難。如何發展製造業是一個重大抉擇。

製造業非常重要,需要發展這一點其實誰都明白。不論印度、拉美、東歐、東南亞,沒有誰想過放棄過。但是投入多大精力,打算在產業鏈占什麼位置,每個不同時期的目標和規劃是什麼?這就有講究了。

以印度舉例。其實起步比我們高,國際待遇比我們好,各種天時地利人和。他們也制定五年計劃有條不紊的推進。

印度也有大量人力物力,幾十年發展也並沒有大的停滯。現在印度已經是世界第五大經濟體,工業和製造業比起其他國家,都是只強不弱。

只是和我們比起來,他們的發展似乎「保守」了。

或者說我們的製造業一直太「激進」。以火柴釘子製造能力都不足的基本純農業國起步。不到10年仿製出噴氣戰鬥機和主站坦克,不到20年試爆原子彈氫彈。

改開以後我國製造業的發展更是驚人。作為一個縣城孩子,我小時候別說小汽車,卡車都算罕見的高科技產品。

然後歷史如同開了加速檔。老家現在拿手機直播的80多歲大爺,帶著花鏡給觀眾說解放前自己的童年,還會喊「感謝XX老鐵的飛機,老闆大氣。」

中國的製造業如同火箭一般騰飛,速度之快如同「開掛」。到今天製造業已經是擁有全產業鏈的世界第一。

所以有底氣。

除了經驗值,遊戲裡還有一點和現實完全不一樣:你的升級加點的路徑是設計好的,雖然有選擇但是不多。每個方向都有明確的專注點,並且只要花一點錢或者做個任務,就可以洗點重來。

現實中則是「男怕入錯行,女也怕入錯行」。一旦選錯專業、公司、對象。損失可就大了,別人的意見都只能作為參考,所謂「鞋子舒不舒服只有腳知道」。

但是知道的時候,可能已經必須買下了。

對於一個國家更是如此。發展不會一帆風順,必然面臨各種困難,然後有很多路徑在你面前供你選擇。

但是路徑不一定都是向上,甚至這條路對他康莊大道,對你卻是災難。

中國的製造業發展到今天,也曾經面對無數選擇。我們選定重工業作為發展方向。從採礦到冶金到化工,這些重要大家都懂。

但是同時他們投入大見效慢,而且你的資源是有限的。在這裡花的多別的地方就要節省,不得不縮減開支。比如建國後很長時間裡,我們為了發展重工業和配套的基建補課。輕工業、農業、民眾生活方面就必須減少投入,使得發展的一直不快。

同樣以印度為例,他們對重工業當然不放棄,但是卻一直不願意進行特別大的投入。寧可把外包服務業作為國家重點,以此節約政府投入。結果本國製造業發展緩慢,印度製造成了工業品的debuff。

因為發展水平不高,為了保護本國企業,印度政府和法院常年作妖,在國際上被當成了「空手套白狼的投資黑洞」。

看起來似乎兼顧了各個方面,結果大家卻都看到了。

其實不是印度差。比起大多數國家,印度已經表現不錯了,很多時候真的就是能力問題。

本國製造業發展,在全世界貿易分工中占據更重要位置,這是人民富裕國家繁榮的重要手段,這道理世界各國都明白。

但是真正做到卻很難。

當年的八國聯軍,和現在的七國集團+俄羅斯比。唯一變化是奧匈帝國垮了,換上美國的鄰居加拿大。20世紀號稱風起雲湧的大變革世紀,回頭看世界變化其實並不大。

但是這才是常態,「大人,時代變了」只是個梗。哪裡變了?不要亂講好不好?一直都是這樣的啊?

不過中國製造業,經歷多年穩步發展,一次次路徑選擇中,通過不斷試錯升級。現在已經發展到了世界一流水平,不但規模龐大,技術水平也在飛速追趕,並努力超越發達國家。

在國際製造業領域,有一個「燈塔工廠」的評選。目標很簡單:選出技術應用的最佳實踐工廠,以此代表著全球智能製造的最高水平。以這些為榜樣,就好像海中燈塔,讓其他工廠向這些榜樣學習。

「燈塔工廠」在製造業世界,也像嚮導,在前面探路並留下標記。後面的人踩著他們的腳印,步伐就會更穩更快。

以此來讓整個世界得製造業,向更環保更智能更高效的目標邁進。

截至最新一期公布,全世界132個燈塔工廠,我國擁有50個,連續保持第一的位置。

可以說真正是做到了又大又強,中國製造業現在有非常強的底氣。

做到這一點的意義重大,我國製造業已經處於世界先進水平。我們在任何地方只要公平對決,在製造業水平上不懼對手競爭。

甚至不存在競爭,我們就是別人學習的榜樣。

這也成了我們走出去的底氣,當年德國日本之所以在全世界投資,拿到優厚的合作條件。原因就是掌握先進位造業,質量工藝效率更優秀,想學麼?我教你啊。合同咱簽一下,我出錢出力幫你提高,利益向我傾斜一點沒問題吧?大頭是你得了去的。

當年西方的製造業,在我們看來不止是燈塔,甚至可以說是北極星。

到今天,從仰望燈塔,到追趕燈塔,直到我們成為燈塔。

可能有人要問:製造有這麼重要麼?有零部件組裝在一起那麼玄乎?

大多數人沒有接觸過完整的先進位造廠,不理解其運行規則。以為影視劇里那種全都是機器,只有少量工人看著監視器,原料進去成品就出來了。就是先進位造廠。

現實中其實只有整個生產流程中,一小部分工作可以這樣。全面搞根本不可能。

還是以遊戲舉例。最不符合現實的地方之一就是製造:只要湊齊原料和圖紙,弄個工作檯,一點合成按鈕,很快隨著音樂和光芒,東西就出來了。

實際製造業非常複雜,特別是現代高科技產品。一個手機幾百零件,一台電腦一千多零件,一輛汽車幾千上萬,至於大型飛機有幾百萬零件。

這些物料要從幾公里到半個地球那麼遠的地方運來,集中到工廠。一家大型工廠,在現有科技水平下,依然是需要大量工人的。有過人員管理經驗的小夥伴,可能明白這其中工作量有多大。

在下曾經率領部門不到十個人團建爬山,一上午突發狀況不斷,找不到人、找不到車、找不到廁所、找不到我。要不是有手機,可能有兩個現在已經在山上變野人了。

到了正式生產環節,能出問題的地方就更多了。

如果看過卓別林的《摩登時代》,對流水線那段肯定有印象。每個工人負責一個環節,物料跟著傳送帶流動,工作有條不紊的進行。

但是一旦某個人出了問題,後面就亂了,補救不上工作節奏打亂整條線都要停。後面的各個環節都要等。

這還只是運行,製造業的兩大終極問題:同等質量下,成本能否壓低?效率能否提高?原本30秒的工作,能不能20秒?或者15秒甚至更快,如果可以投入相應成本是否合算?

很多時候兩個問題其實是一個:更高效就是壓成本。

但是現在很多產品太複雜,甚至複雜到人腦難以進行優化了。至於應對突發狀況,哪種方式處理對整體影響最小,靠人力分析即使有結果,效率也會非常低下。

所以現在製造業中最重要的智能化製造,通過智能設備來管理生產。這種智能不能是機械的按照設定運行,而是有自我優化分析能力,主動追求越來越高的管理水平。

高水平的智能管理,就像戰略遊戲的輔助系統,你湊了足夠資源,找塊空地一點,就自動開始蓋房子,蓋好後就能生產。並且日常運行不會出問題。讓你把精力放在更高的戰略層級。

比如今年剛剛被評為「燈塔工廠」的合肥聯寶工廠,採用的就是「聯想尖峰製造模式LPM」(Lenovo Peakload Manufacturing)。

聯寶每年需要製造的新產品超過300種,而每種產品有不同配置不同需求的多種選擇,還有大量定製化產品。如果一條流水線是條大河,每種類型產品就是分出的支流。聯寶的一些定製品甚至只有幾件,如何安排不同配置產品能高效的製造,需要巨量的規劃和設計。

這還不算完,不但產品種類多,淡季旺季訂單可能相差幾倍。一次直播帶貨爆款出現,上百萬的訂單毫無徵兆的襲來。用戶要求「三天發貨不然退款」。面對這種情況,如何調整生產線,快速增加產能然後快速的再降下來。對製造企業的挑戰大家可以想像。

產能的浮動,必然伴隨人員流動,淡季只有幾千人的工廠,隨著旺季會變成兩三萬。然後又回到幾千人,這就需要考慮不同廠區的訂單變化。

一個工人可能這兩個月在合肥,然後去鄭州幾個月,接著再去深圳。

至於突發情況,把大量員工千里運輸投入生產,對於大型企業也早已是家常便飯。

這種規模的工作,如果依靠人腦協同處理。最好的結果只能是不崩潰。這並不是人不夠聰明,而是隨著工作量的增加,各種因素相互間關係太複雜。

工廠中有一個職務叫「排單員」,負責把當日訂單分配到不同部門不同班次。這個工作隨著企業規模擴大,產品線擴張,很容易弄到超出人力閾值。排單時間比生產時間還要長。

這還只是當天訂單按現有條件安排生產。一旦出現突發,前面安排要變動,後面自認也要動。最後要麼無視變化繼續生產,要麼強行變化造成混亂,甚至直接流水線停工。

聯寶工廠的新模式,最核心的就是與聯想研究院共同開發的「閃電」智能排產系統。

這系統的能力對工廠效率提升幾乎是劃時代的。

按照工廠管理人員的說法:流水線、智慧機器人、高技術工具提升的是工廠的硬體,相當於肌肉,使得製造效率更高更快更優秀。而智能系統就是軟體,相當於大腦,更好的規劃發揮出現有設備的潛力。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聯寶每天3億件物料分配到68條生產線的上萬個工位,這樣海量的工作。因為「閃電」,幾小時的排單工作成為十分鐘。

即使出現臨時情況,在不可察覺的時間內,閃電就已經完成了優化設計,把影響縮小在最小範圍內。甚至還會自我學習,了解每個工位的工作效率,隨時調整縮短工時,以達到最大效率。

這還只是「閃電」在一家工廠的表現,已經是以前難以想像的了。

更大的功能在新製造模式的聯網能力,把遍布各地的工廠,還有上游供應商,下游經銷商,物流運輸企業。全部被納入一個整體之中。

大家都知道掌握細節越多越具體,分析的結果越準確,安排的工作越高效。海量信息被聯網進入新製造系統中,達到1+1>2的成果。

因此,聯寶工廠才被稱為「燈塔工廠」。才得以成為中國製造的代表,作為世界其他工廠效仿的目標。

這就是中國製造的底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