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說鍾祥、京山、天門

我的家鄉在京山 發佈 2023-11-13T08:21:27.452948+00:00

沿著大洪山南麓極目遠眺,巍巍群山迤逶東南行,止步江漢平原腹地天門,故天門古名竟陵,意思是山麓丘陵結束之地。

作者: 漢北河風

沿著大洪山南麓極目遠眺,巍巍群山迤逶東南行,止步江漢平原腹地天門,故天門古名竟陵,意思是山麓丘陵結束之地。大自然也鬼斧神工,倚著這迤逶群山劈逐出一條貫穿東西的鐘京天(鍾祥京山天門)長廊,直通漢宜公路,俯視河流縱橫交錯,湖泊星羅棋布,美麗富饒的江漢平原。

自古以來鍾京天因這條長廊而一家親,元明清時期鍾祥名安陸府所轄鍾祥、京山、天門、潛江四縣。鍾祥因明世宗嘉靖皇帝生養發跡於此,御賜縣名為"鍾祥",以其龍飛之地取"鍾聚祥瑞"之意而賜名,並升安陸州為承天府,與當時南京應天府、北京順天府並稱全國三大名府,盛極一時。

而受天子府轄的京山和天門,因山水相連,唇齒相依。既惺惺相惜,又互爭雄長。借嘉靖皇帝之祥瑞,在人文方面,兩地交替領跑,互有勝場。明朝近300年時間,京山產生了50多位進士,出現了李維楨、郝敬兩位海內知名的文化大家。天門也出現了由鍾惺、譚元春為首代表的竟陵文學派,風行一時。但清嘉慶年間,天門出了狀元蔣立鏞。促使天門名片中「狀元之鄉」揚名中外,而京山人文式微。

茲此有了清光緒年間,京山為重振文氣,修建了文筆峰。民間傳說,此舉是為鎮住天門的文脈。天門人得知後,想了個破法,找來一「月母子」(產婦),假意登臨遊覽文筆峰,腳步間跨斷了文筆峰的七層門檻(現在的文筆峰的門檻確實有裂縫,應該是熱脹冷縮的物理現象)。但民國至今,京山文豪聶紺弩被認為是「魯迅之後的第一人」,為京山又扳回一局。

兩地的人文爭風,遂產生了很多民間諺語,如:天門四十八牌樓,趕不上京山一個「獅子滾繡球」,說的京山明朝牌坊 「豸繡坊」雙獅捧球的浮雕。也陡增兩地人文相親,地理風俗相近之趣味。特別是轄區鄉鎮地名,分別以場、市、店、河、橋、集而命名,別有地方特色。

群山環抱中的京山縣城,在隋朝大業三年因境內京源山而得名,並延長至今,可謂千年歷史,源遠流長。而京源山位於縣城東7.5公里處,是新市街道與永興街道交匯處。歷史上這裡寺廟建築甚多,唐朝詩人孟郊留有「岩枯草莖瘦,水清魚影寒」的名句,林家寨和金牛泉是此地之幽勝。

過了京源山,沿長廊東行10公里就是以「場」為名的屈場。這裡是京山的東大門,自古以來由於矗立北山的觀音岩,而作為宗教朝覲地,每年可吸納各地香客30萬餘人次,每年農曆二月十九觀音聖誕廟會,更是引得各地遊客齊聚,熱鬧異常。也促成天門、漢川來往商貿的臨時駐息地,後因屈姓人家在此賣香火錢而形成商貿鋪市,俗稱屈家場。舊時的觀音瀑布,列為京山八大景之一。

過了屈場則是的曹場,又名曹家場,傳說三國時期曹操在此屯兵而命名曹武。但我更相信此地因曹氏經商貿而得名,因此地有民國時期的當地名人,國民革命軍中將曹勖,黃埔軍校第2期畢業。且此地民風彪悍,習武成風。清朝嘉慶年間,當地武術家熊開元師傅創造了108手的熊門總趟拳,講究"擒拿封逼,吞吐浮沉"八法,拳勢四平中樁,要求盤膝懸襠滾肩,動作快速。以掌法為主,擒拿見長。是湖北省的傳統拳種之一。

長廊東境側是聯通漢宜公路的天門皂市鎮。古名角陵,是京山縣治之前任,現是天門北大門。名勝古蹟有龍尾山、白龍寺、笑城遺址、竟陵文學派遺址等。自古為軍事要衝,歷史上在此多次發生戰役。

皂市南側是素有「五湖四漢」之稱的胡市鎮,俗稱胡家場。皂市西是龍尾山的李場。

過了李場是京山的錢場鎮,原名錢家場,也是因錢氏商貿集市而名。或許是水系發達的原因,從渡口埠頭衍生出很多魚市來,致使天門北區域的鄉鎮,名字特別大氣。從小小的拖市到皂市、盧市、胡市、三民市,都是市,使人疑心到了大城市。其實,都是些風塵僕僕的小集鎮。

沿長廊西行直達鍾祥,這裡人文地名側是以橋命名。首先是孫橋鎮,東南距京山縣城12公里,舊時,因位於集鎮中心孫家橋,故得名"孫橋"。京山橋米因原產於京山孫橋鎮而得名,其顆粒細長、光潔透明、可口不膩,早在明嘉靖年間就被御定為"貢米"。孫橋不僅是「橋米之鄉」,還是毛主席雙兒女親家「革命老人張文秋」出生之地。現在的「張文秋故居」亦是京山市紅色文化教育基地,吸引了省內外眾多黨員幹部前往瞻仰參觀教育。緊連孫橋的是轄區官橋、石龍鎮的羅橋和鍾祥市的東橋了。

說完橋來再道集。比鄰孫橋的是陳集、許集,還有鍾祥胡集鎮、張集鎮,北上深山老林是楊集。胡集鎮太有名,「磷礦之都」比肩鍾祥郢中鎮。而楊集鎮地處大洪山南麓,京山市西北,距京山市區27公里。雖有「銀杏鎮」之美譽,有山有水,但旅遊景點不足,開發不夠,總體是養在深閨無人問,只能羨慕比鄰的廠河(綠林鎮 ),國家級大洪山風景名勝區的核心景區了。綠林景區融山(綠林山)、水(鴛鴦溪)、石(萬年樹化石)、洞(柳絲洞)、林(石壁沖原始森林)、湖(洪山湖)、文(綠林起義)等多種自然生態、人文景觀於一鎮,旅遊資源豐富,文化底蘊厚重,區位優勢獨特,發展潛力巨大。是,青年最喜愛的十大景區之一。

廠河水系大富水,而大富水,是位於湖北省中部的一條河流。屬於漢江水系。發源於大洪山南麓白龍池,由小泉眼匯集而成。流經京山市廠河,經高關水庫後,從京山市宋河鎮逶迤向東南而去。經過羅店鎮、巡檢司、盛灘等居民點。向南流經應城市城區,在應城天鵝鎮注入漢北河。

宋河鎮是京山市重鎮及縣域副中心城鎮,素有"楚天明珠"之稱,始建於明朝末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據《京山縣誌》記載:宋河原名唐家莊,曾有大戶宋姓居此,又有大富水流經,遂得名宋河。有商家若干戶,屋頂多蓋紅瓦,一名"紅瓦街"。清中葉,因得大富水河水運之利,可與三陽、應城、漢口等地通航,逐步發展為京山市東北部,山區土特產集散地和集市貿易場所。素有"小漢口"之美稱,周圍距此約30華里的三陽、坪垻、晏店、仁店、羅店、石板河、天王寺、熊家灘、火龍等地居民都有趕宋河集鎮的習慣,故有"九個三十趕宋河"之說。

宋河鎮歷史悠久。境內有鄰近"屈家嶺文化"的舒家坡新時器時期的文化遺址,有盛唐時期新羅太子吟經事佛的芭蕉寺院舊址,和新羅太子葬墓,有本世紀初的英國天主教堂故址,有距今1000多年的古富水縣城舊墟。

沿大富水東流側是東鄰應城,南接天門,北倚安陸的羅店鎮。羅店鎮是聞名全國的革命老區。李先念、陶鑄、陳少敏等老一輩革命家曾在這塊紅色土地上留下過光輝足跡,著名的新街戰鬥、養馬畈會議、大山頭抗日烽火、七七報社舊址和新四軍五師根據地、丁家沖遺址清晰可辨,羅店是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和開展紅色旅遊的好基地。而在羅店周邊有馬店、晏店、仁和店和鍾祥客店。

客店鎮隸屬於湖北省鍾祥市,地處大洪山南麓,東南與京山市綠林鎮接壤,東北與隨州市長崗鎮交界,構成了大洪山風景區一山三地轄的旅遊格局。境內的黃仙洞是國家級大洪山風景名勝區的核心景點,據《大洪山志》卷五·形勝篇載曰:"洞之山為黃仙山,相傳黃石公憩此,故名,洞內鐘乳石比比皆是,形態各異,石針、石矛、石筍、石柱、石塔、石幔、石瀑,分別呈紅、黃、白、褐等色,如玉似翠,景致誘人,色彩絢麗,撲朔迷離,氣勢恢宏,波瀾壯闊。市境南接東橋鎮,西臨溫峽水庫,北靠張集鎮。

客店鎮趙泉河村,曾是紅色革命的搖籃。中共鄂中區黨委舊址、新四軍豫鄂獨立游擊支隊舊址、中共江漢區黨委舊址分散於村中。近年來,隨著政府對紅色遺址的重視,村裡的新四軍野戰醫院遺址得到修復,群山環抱中。一棟青磚黑瓦的房子映入眼帘,房屋正上方的牌匾上寫著「大洪山趙泉河革命歷史紀念館」字樣。紀念館,四張掛在進門兩邊牆上的紅榜格外醒目,榜上列出了400多位在鍾祥戰鬥過的烈士名單:「許光達」「賀炳炎」「萬德坤」「鄭位三」……他們不畏艱難,前赴後繼,為民族獨立和解放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修復後遺址,再現了昔日紅軍醫院的歷史風貌,並作為荊門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供人們追憶革命先烈。

文字游龍暢遊,一番總結,不難發現,大洪山南麓區域地名遍布著各山川河道,展現著城鎮地理氣質和性格。而它們背後,大多數也都有著津津樂道的故事。或是歷史遺留,或是傳說典故,或是頌揚美好,鐫刻著城鎮的歲月變遷。在歷史進程中,一些地名被廢棄,新地名出現,替代了舊地名。也有一些地名延續到了今天,卻又要被更新的地名代替。這些地名記載著歷史,記載了城鎮化飛速發展的變遷,人文歷史地理的風貌。

滄海桑田,時景變遷。有人的地方就有家,有家的地方就有名字。起承轉合的幾個字,既蘊藏著濃厚的情感,也記錄著城鎮榮辱交織的過去。漫步其中,一切都像電影在腦中循環播放,看著看著,就餘音繞樑,甘甜有如梔子花般的幽香在唇齒間蔓延。沉溺其中。畢竟這裡,有你我的家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