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甘支隊過武山境新考

天水在線 發佈 2023-11-13T20:47:10.249653+00:00

鴛鴦鎮位於武山縣廣武山以西,渭河南岸,地處渭河與榜沙河交匯形成剪刀型地域。鴛鴦,盤踞絲綢之路的重要關隘,居十字交通的中心,隴海線上的交通節點。

□ 丁勝

鴛鴦鎮位於武山縣廣武山以西,渭河南岸,地處渭河與榜沙河交匯形成剪刀型地域。武城山扼守隴右,自古為秦隴咽喉,兵家重鎮。鴛鴦,盤踞絲綢之路的重要關隘,居十字交通的中心,隴海線上的交通節點。二水合渡,渭水中流,歷來為商貿通衢之地。風景優美,阡陌交錯,榜沙河與漳河河口分別在鴛鴦村與丁門村,水資源豐富,水稻種植歷史悠久,為渭河流域糧倉。啞兒峽、支鍋峽和邱家峽形成三角形天險,互為犄角,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中國工農紅軍第一、四方面軍沿榜沙河流域經過鴛鴦鎮全域,留下了寶貴的紅色文化和紅色資源,為新時代鴛鴦騰飛鑲嵌了革命的底色。

從閭井河到榜沙河

1935年9月23日,黨中央率領(紅一方面軍)陝甘支隊在哈達鋪休息兩天,擇機北進。毛澤東抓住蔣介石對紅軍行動的錯誤判斷,令林彪率第一縱隊沿閭井河東進,攻占閭井鎮,佯出天水,威逼西安,以迷惑敵軍。蔣介石遂將主力迅速集結在隴山——天水一線,令已經進至和政、臨洮、渭源、隴西、武山直到天水一線的王均部第3軍、東北軍51軍于學忠部和魯大昌新編第14師加緊構築工事,嚴陣以待。致使武山、漳縣之間敵人防守兵力空虛,紅軍迅速越過渭河防線北上,正是絕佳時機。

毛澤東見惑敵目的已經達到,利用國民黨軍事部署上的空隙,立即率陝甘支隊急行軍,東進部隊回折西北,於24日清晨,從閭井鎮出發,突然改變行動路線,轉向西北方向前進。毛澤東命令:「各部隊不顧一切,星夜趕到新寺。」於是,紅軍沿岷縣紅崖、漳縣東泉黃家河、韓家川及草灘一線,並計劃於當夜八時全軍趕到漳縣新寺鎮附近休整。

戰場形勢瞬息萬變。行軍途中突然遭遇國民黨軍隊飛機轟炸騷擾,加之部隊踏上漳縣草灘鄉橋樑後,天空頃刻狂風怒號、暴雨如注、夜黑如墨、泥濘不堪,給部隊行軍帶來了非常大的困難。時屆黃昏,行軍路程只走了一半。然而,英勇的紅軍戰士,冒著大雨,頂著夜色,踩著泥濘的小路快步前進,在濃得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沿著崎嶇的山路艱難急行軍130里,於次(25日)晨拂曉才趕到漳縣新寺鎮附近,中途只休息了30分鐘。天才微明,落伍人員及收容隊尚未趕到,黨中央又發出命令:「再急行軍四十里,到鴛鴦鎮南再休整。」開水都不及燒,集合號又響了。紅軍戰士在新寺鎮附近每人只喝了一碗冷水、吃了一口乾糧就繼續急行軍了。

25日凌晨,陝甘支隊從新寺鎮沿龍川河經晉坪村榜沙河畔進入武山縣馬力鎮境內,經苗豐、楊坪、王家門、付家門,強渡漳河,於中午前後宿營於鴛鴦鎮以南的丁家門一帶。一天一夜外加半天,就從閭井鎮趕到丁家門。行軍不可謂不神速,正好打了個敵軍布防渭河封鎖線的時間差。從新寺鎮到丁家門,路途正好是40里,普通人步行將近4個小時,紅軍急行軍不到3小時就到達漳河河口北岸的丁家門。

漳河發源於岷縣木寨嶺,自西南向東,流經漳縣境內大草灘、殪虎橋、三岔、鹽井、武陽五個鄉鎮,於孫家峽流入武山縣高樓鎮境內,經高樓鎮高家窯、高樓村、顏家門、八院、子年、劉川、陳門、小莊,到鴛鴦鎮新莊村,在丁家門東南方向、安家嘴西北方向與西南來的榜沙河交匯。

因漳河雨季水量很大,經常沖毀沿岸的莊稼和農舍,甚至沖走村民和家禽家畜,沿河村莊經常受到河患滋擾,不勝其煩。25日10時許,紅軍在丁家門渡漳河時,巧遇漳縣草灘鄉橋樑暴雨洪峰經過,河水暴漲、泥沙俱下,淹沒了漳河兩岸的農田。渾濁的暴洪挾裹著被沖毀房屋上的椽子、檁子和農戶家的門板、桌子,甚至豬、雞、羊等家畜家禽,夾雜著巨石,卷著滔天巨浪順流而下。面對兇猛的暴洪泥石流,紅軍戰士只能返回付家門,找到農戶家裡,借了門板、農具、鐵鍬、椽子、繩子等作為渡河工具,中午12點左右全軍才渡過漳河。等到部隊全部到達丁家門後,除先頭部隊派出警戒之外,所有人員連飢餓也忘記了,悶頭倒在村民炕上或地下,頃刻之間就呼呼大睡。

丁家門露營休整

丁家門處於兩水交匯之地,水資源豐富,向北有森林覆蓋的紫燕山、大林山可供部隊隱蔽撤退,向西可沿漳河西出臨洮、渭源,進可攻、退可守,是兵家必爭戰略要地和部隊休整補給最佳場所。到達丁家門的陝甘支隊紅軍戰士疲勞到了極點,一天一夜加半天急行軍170里,其間還有飛機騷擾、大雨占道、黑夜難行。全體指戰員睡了一個下午,到傍晚各部隊才開始砍柴引水、埋鍋造飯,不少村民也挑水幫廚、鍘草餵馬,幾位大娘還把擀好的麵條送到露營地。晚飯吃畢,換班警戒,所有紅軍戰士緊接著在帳篷里又睡了,直到第二天凌晨。此時正值中秋節剛過,秋日的丁家門氣溫適宜,加之風景秀麗、空氣清新,又無蚊蟲騷擾,吃飽喝足的戰士們非常放鬆,倒頭便睡,經過半天一夜的休息睡覺,身體基本都得到了恢復。

26日拂曉,毛澤東發出命令,限上午九時前全部渡過渭河。經過丁家門的休整,紅軍戰士個個都生龍活虎、步伐矯健。對渭河這條河流與鴛鴦這個地名,大家都充滿著驚奇和喜悅的心情,大概想到姜太公釣魚的渭水,一定有什麼古蹟奇景或軍事險要。加之漳河水量劇增,渭河肯定河水暴漲,難以橫渡。跨越渭河,一定是一場硬仗。據丁玲主編的《紅軍長征記》「從甘肅到陝西——抗日人民紅軍北上長征的最後階段」中電報編譯人員楊定華回憶,「紅軍駐地(鴛鴦嘴)到渭河岸邊只有二十里」,從這個距離看,正好是丁家門到鴛鴦鎮強渡渭河舊址的距離。而不是現在渭河渡口的「鴛鴦嘴」。由此推斷,回憶錄中提到的鴛鴦嘴應該是紅軍嚮導和戰士之間口口相傳的失誤,實際位置應該是丁家門。

至於鴛鴦嘴的位置,筆者認為有兩個可能:一是按照舊志記載,應為現在鴛鴦村強渡渭河的位置。據《明萬曆寧遠縣誌》和《清康熙寧遠縣誌》記載,鴛鴦嘴為現鴛鴦鎮渭河大橋南橋頭位置,即紅軍強渡渭河紀念碑的位置。大林山經蓋頭地向渭河邊延伸出一個山嘴,這個山嘴將西來的渭河水阻擋後改變方向,最大限度保證了鴛鴦鎮區的安全。二是按照「兩山相峙,狀如鴛鴦」的地形規制,榜沙河沿線符合這一地貌的只有支鍋峽,峽口寬不到20米,兩旁山勢奇峻、壁立千仞、高聳入雲,深褐色的岩壁下,左右兩個石頭山嘴一直延伸到榜沙河邊,像鴛鴦鳥的雙唇一樣,故稱鴛鴦嘴。但鴛鴦嘴假使在支鍋峽的話,距離渭河邊不到4公里路,與楊定華的回憶距離不符,長征日記有很多,地名有錯誤,但路程非常精確,因為路程公里數是按照作戰地圖標識的。賴傳珠長征日記記載:「二十五日,到鴛鴦嘴(今鴛鴦鎮)宿營。」綜上,回憶錄上的鴛鴦嘴應該是丁家門。

楊定華回憶:「又趕了四十里到達鴛鴦嘴(丁家門)附近才停下來。一晝一夜和一個半天,才吃了兩頓飯,又沒睡覺,一直走一百七十里,若不是紅軍,我想任何部隊也不能這樣干。」紅軍離開丁家門,隊伍分成兩路縱隊,沿榜沙河北進,越過支鍋石峽,連走帶跑急行軍,浩浩蕩蕩如潮水一般湧向渭水河邊。此時,鴛鴦鎮和附近支鍋石峽碉堡內魯大昌部兩個連的守敵已撤走。紅軍一路暢通,既無敵機騷擾,也看不到敵人的任何防禦部隊。不到一個小時,直抵渭河邊。

據《武山縣文史資料》和《武山縣誌》記載,1935年6月,為了阻止紅軍北上,國民黨軍事委員會派別動隊進駐武山縣府,逼迫縣長趙英日夜趕修碉堡,在洛門至山丹到鴛鴦一帶共修碉堡二十多座。而支鍋石峽的碉堡是武山最西邊的一座,也是第一道阻擋紅軍北上的軍事屏障。26日8時許,過鴛鴦鎮到達渭河邊,隨即渡河。

紅軍橫渡渭河

鴛鴦鎮位於榜沙河注入渭河河口上游,這裡河面寬闊、水勢平緩,除洪水季節外,平時水深不過膝。當時,渭河上游渭源、隴西等地長時間沒有下雨,所以渭河鴛鴦鎮段水量很小,榜沙河在鎮東南邱家峽注入渭河後,水量才增大。此時已過中秋,即農曆八月二十七日,河面雖闊,但河水卻不深,一般只到成人膝蓋以上,既用不著工兵搭架浮橋,又不要搖船架槳,河對面也無國民黨軍隊阻撓。所以,紅軍很快分成好幾路縱隊同時徒涉。

當時部隊分三路渡河,左路由一縱隊四大隊大隊長王開湘指揮,沿渭河上游而進,過硯豐、李家門,到樺林鎮,入楊家溝、佛家峴,北上建軍山。右路越過鴛鴦鎮東廣武坡,沿渭河下游向山丹鎮進發。兩路紅軍分別佯攻隴西、武山縣城,掩護中路主力紅軍過渭河北進。9時許,紅軍全部渡過渭河,北上建軍山。當晚,宿營於費家山和水家溝一帶。

因渡河時大家都集合在一起,在戰士臉上都呈現出兩種不同的情緒,一方面覺得異常順利地渡過了渭水而表現出勝利和欣悅,另一方面卻表示很失望。戰士失望的原因,大概是因為姜太公釣魚的渭水,既無古蹟奇景來開開眼界,又不像金沙江、大渡河水流湍急兩岸倒壁那樣險要,而是極平凡的平坦河岸、緩緩的流水,對岸又沒有國民黨軍隊,天空也沒有飛機侵擾。戰士們以軍事戰略的眼光來看,此時此刻的渭河,當然沒什麼了不得。因此,對於前兩天晝夜雨中急行軍,自然有點失望。戰士們都說:「這樣一條河有什麼了不得?」

國民黨軍隊精心設置的渭河防線,被紅軍巧妙地突破了,而此時國民黨胡宗南部還在向西和、禮縣一帶推進。這時,武山、漳縣兩翼的敵人得知紅軍渡過渭河的消息後,追趕過來,試圖夾擊紅軍。

當部隊全部渡過渭河,戰士們剛感到失望而發生「既無敵人何必趕路」爭論的時候,忽然,沿渭河東西方向的邱家峽和啞兒峽兩翼機關槍、迫擊炮瞬間齊發。戰士們一聞槍炮聲,異常興奮雀躍,一掃兩日來急行軍卻未遇敵人的低迷情緒。明明是敵人槍炮打來了,戰士們仍然你一句來我一句往,說一些開玩笑且無關痛癢的話。紅軍作戰的沉著,由此亦可想見。不一會兒槍炮聲越來越密了,司令部軍號一響,戰士們立即集合起來,彭德懷帶著兩個傳令兵站在路邊,他態度鎮靜。不到五分鐘,毛澤東也從後面來了。

彭德懷輕鬆地問毛澤東:「毛主席,情況怎樣?」毛澤東亦很自然地答道:「讓他們打好了,隨便派兩個連出擊一下,嚇嚇他們,他們不敢來的。」毛澤東準確判斷這不是敵人的主力,事實竟不出他所料。果然,紅軍出擊後,兩翼夾擊紅軍之敵,都被冷槍嚇住了,沿邱家峽廣武山撤回縣城。於是戰士們都非常從容地繼續向山上前進,紅軍就這樣渡過了渭河。

(甘谷縣禮辛鎮上街村紅色文化廣場的中國工農紅軍雕塑)

夜宿費家山

武山、漳縣兩翼之敵軍既不敢出來夾攻,自然不敢乘夜追擊。因此,紅軍離開渭河,北上建軍山三十餘里的費家山一帶。26日晚,陝甘支隊在鴛鴦鎮費家山、水家溝休整,毛澤東就住在費家山一農戶家。全體指戰員在宿營地安靜地休息了,不過政治工作人員卻有點吃力,因老百姓聞得下午的槍炮聲,大部分都離開了家,所以政治工作人員都到山上去招呼老百姓回來。

後來,紅軍政治工作人員問接回來的老百姓為什麼跑,他們說:「我們不是怕你們(指紅軍),我們是怕打仗,所以上山避開。」老百姓同紅軍接談之後,一些青年和壯年都自願幫紅軍購買食糧和柴火,各伙食單位弄的羊肉麵條,大家吃得很舒服。

27日,陝甘支隊沿隴(西)武(山)交界,向通渭方向前進。進入通渭縣榜羅鎮。至此,紅一方面軍離開了武山鴛鴦。

陝甘支隊的神速行動,使蔣介石十分震驚。就在陝甘支隊搶渡渭河的9月26日,蔣介石在西安成立了西北「剿共」總司令部,親任總司令,張學良任副總司令代行總司令職權,指揮陝甘寧青4省國民黨軍隊「剿共」作戰。陝甘支隊巧渡渭河,突破封鎖線後,蔣介石又接連部署了平(涼)固(原)段封鎖線和西(安)蘭(州)公路靜(寧)會(寧)段封鎖線,企圖阻截陝甘支隊。蔣介石親自給國民黨三十七軍軍長毛炳文發電,要其「使盡全力確保兩寧(即會寧、靜寧),以樹最後『殲滅』共軍之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