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女被姦污,卻依然向主子表忠,不知羞恥的張全義為何被誇作君子

尋根拜祖 發佈 2023-11-13T21:09:07.934996+00:00

後梁乾化元年(911年)七月,朱溫在河北戰線又遭遇挫折,心情鬱悶的他在回軍途中逗留於洛陽消暑。皇帝來了,太師張全義不敢怠慢,他將朱溫安排進了自家的會節園小心伺候。張家人對朱溫不可謂不盡心,全家上下都圍著他轉,生怕有半點差池。

後梁乾化元年(911年)七月,朱溫在河北戰線又遭遇挫折,心情鬱悶的他在回軍途中逗留於洛陽消暑。

皇帝來了,太師張全義不敢怠慢,他將朱溫安排進了自家的會節園小心伺候。

張家人對朱溫不可謂不盡心,全家上下都圍著他轉,生怕有半點差池。朱溫也見外,皇帝嘛,到哪兒都是主人,於是他竟然將張家的妻女一個不落地都給「寵幸」了。

這種事太不可思議,朱溫是什麼人,這傢伙連自家的兒媳婦都不放過,兒子們在前線打仗,兒媳們在後方挨個侍寢,大臣的女人還用客氣嗎?

張全義的兒子張繼祚羞愧難當,他憤而拔劍,發誓要剁了這頭荒淫無恥的瘟豬。

張全義卻一把攔住兒子:「當年我在河陽被人圍困,每天只能吃木屑充飢,我本準備殺了最後一匹馬犒勞將士,然後等死。就在危難之際,就是他朱溫派人救了我,還封我做了魏王,如此大恩大德怎能忘記?」

那意思,命都是人家給的,拱咱家幾棵白菜算個啥?

可問題是,這玩意兒是幾棵白菜的事嗎?這不是往人臉上潑大糞嗎?孟子說過,「君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張全義沒讀過嗎?

放棄個人的尊嚴去追求所謂的忠心,只能說張全義的脊樑已經斷了,所以,以趙翼為首的一批史學家大罵張全義「不知羞恥」。

仔細扒一扒張全義的歷史,發現他做過的腌臢事還有很多。但奇怪的是,主流的史學家卻對張全義持褒獎的態度,尤其是那位「見誰噴誰」的王夫之,竟然誇讚張全義是「君子」,為此「口水王」不惜選擇性目盲,閉口不提張家的「女禍事件」。

張全義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從唐朝小吏到割據軍閥

張全義出身農民,年輕時曾經在縣衙做過小吏。縣太爺不長眼,總是羞辱他,張全義一氣之下跑了,正趕上黃巢起義,於是他乾脆加入了義軍。

豈料,換了個環境的張全義立刻光彩熠熠,短短几年時間,他從一名泥腿子躍居黃巢大齊政權的吏部尚書,充水運使。

您可能會認為,黃巢團隊的素質太低,張全義是矬子當中拔將軍罷了。還真不能這麼說,黃巢攻入長安後,來歸降的士族階級一大把,義軍中善於文治的其實鳳毛麟角。

只可惜黃巢不爭氣,才坐了不到三年的龍椅就敗亡了。張全義無路可走,只好投降了河陽節度使諸葛爽。

諸葛爽那裡可沒有尚書讓他做,於是張全義棄筆從戎上了戰場。不了,戰場上的張全義也是一把好手,他屢立戰功,深得諸葛爽信任。在諸葛爽的推薦下,張全義當上了澤州刺史。

但張全義有點「克主」,他才成為河陽鎮三大核心之一,諸葛爽就病死了。諸葛爽一死,三大核心就打成了一鍋粥。

無奈之下,張全義和李罕之只好求助於李克用。在李克用的幫助下,二人終於站住腳,李罕之出任河陽節度使,張全義出任河南尹。

有了自己的根據地後,張全義將所有的心思撲在治理上,不久,以洛陽為中心的河南之地就成了倉廩充足的富裕之地。

而那位歃血為盟的兄弟李罕之則窮兵黷武,搞得民不聊生,軍資匱乏。張全義不忘患難之情,不斷給李罕之輸送糧草。

有意思的是,李罕之習慣了張全義的「順從」,居然拿張全義當下屬,不斷索取,不斷指手畫腳,甚至對張全義的官員任意毆打處罰。

張全義忍無可忍,與護國節度使王重盈聯合,奪取了李罕之的河陽。

李罕之不甘心失敗,向李克用借來七千騎兵包圍了張全義。張全義被圍困了兩個月,城中彈盡糧絕,每日以木屑充飢,於是便向宣武節度使朱溫求援。

朱溫仗義相救,打敗了李罕之。當然,老朱也不能白干,他理所當然地占了河陽。張全義一點不在意,認為朱溫是自己的救命恩人,從此心甘情願地聽命於朱溫。

◑後梁王朝的忠臣良將

唐末軍閥混戰,節度使們都是相互利用,今天聯合,明天反目成仇,像張全義這樣,出於感恩將自己「賣得」這麼徹底的絕無僅有。

其實朱溫並不完全信任張全義,因為他畢竟有自己的地盤,自己的武裝,天下哪有這樣的傻瓜,讓著老大不做,偏要給別人當小弟?

所以,朱溫一邊利用張全義,一邊又不斷敲打他。尤其是在決定篡唐時,朱溫擔心張全義有異心,將他從洛陽調任天平軍節度使。

張全義明知遭到排擠,卻依然對朱溫忠心耿耿,還不停地給朱溫輸送糧草,支持他的軍事行動。

整整十七年,朱溫才徹底將張全義劃歸為「自己人」,因此朱溫坐上皇帝後,立刻加封張全義為魏王。

然而,晚年的朱溫疑心病發作,他內鬥兒子,外斗大臣,連最忠心的張全義也成了猜忌的對象,搞得張家人心惶惶。

張全義的妻子儲氏經常出入宮中,也經常見到朱溫,額……

儲氏脾氣急,說話直,她對朱溫說:「俺家老張就是個農夫,開點荒,種點地。他經營洛陽三十餘年,一直忠心耿耿地自主陛下成就大業。如今他老了,活不了多久了,你為啥總是懷疑他?」

朱溫大笑:「俺沒有惡意,老太婆你不要再說了。」

這位儲氏是張全義的補房妻子,年齡不詳,但從朱溫稱之為「嫗」來看,她的年齡也不小了,朱溫應該不會對她感興趣吧?

所以,朱溫的那場禽獸行為應該是被誇大了。

朱溫死後,「豬二代」內鬥,後梁江河日下。張全義雖有心盡忠,但卻得不到信任,甚至連進言的機會都得不到,只能眼睜睜地瞅著後梁走向滅亡。

◑轉投後唐依然寵幸不衰

同光元年(923年),後梁這條破船終於被李存勖鑿沉了,張全義帶著一千匹馬,臉上塗滿泥巴,長跪於李存勖的面前請罪。

這一跪價值千金,李存勖龍顏大悅,張全義一切待遇從舊,還獲得了一個「保忠歸正安國功臣」的稱號。給一名在世的大臣加這麼長的尊號,我孤陋寡聞,好像沒聽過第二個。

相對於在後梁的備受猜忌,李存勖對張全義的信任無以復加。每逢宴會,李存勖總是讓人攙扶著張全義,還令皇子、皇弟對張全義施以兄禮。

更奇葩的是,李存勖的皇后劉氏,還認張全義為乾爹。

這位劉皇后可不是個好伺候的主,當年她的生父趕來認親,她卻嫌棄父親的窮出身,號稱生父早就死了,讓人將生父一頓鞭打趕走了。

而今劉皇后為何要認張全義為父呢?一是張全義早就洗淨了腿上的泥,成了耆老重臣,身份尊貴得很,符合她「高貴的出身」需求。二是張全義很會「疼女兒」,不停地給劉皇后「孝敬」。

這就是張全義給後世留下的有一個詬病,以行賄的手段勾結內宮自固。

有了李存勖的信任,加上劉皇后這把保護傘,張全義越老越春風得意。晚年的他曾經製造了兩起冤案,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殺害了兩位忠直的大臣。

張全義死得有點憋屈,同光四年(926年),張全義力排眾議,推薦李嗣源去魏州平叛。豈料李嗣源在魏州「黃袍加身」,倒戈反攻洛陽了。

消息傳來,張全義嚇得寢食俱廢,不久就憂懼而亡,享年74歲。

從張全義的生平來看,他是個極具爭議的人物,難怪有那麼多不同的聲音。那麼,張全義到底是黑是白,我們該如何評價他呢?

✔道德上張全義確實不是完人,但亂世之下的道德標準未必公允。

從道德層面上講,張全義卻是有不少污點,但評價一個人不能脫離客觀環境。他所處的年代是唐末亂世,軍閥當道,誰代表正義呢?連代表正統的大唐都不得人心了,那些殺伐無度的軍閥們能嗎?

張全義的所謂污點,不過是亂世生存之道而已,沒必要揪住不放。

至於妻女被污,他卻忍辱偷生,確實有損男人的形象。但這個故事本就有誇張的成分,再加上他的愚忠思想,就顯得不足為奇了。

✔張全義的五次換主都不是背叛,而是舊主覆滅之後的被動選擇。

張全義一生,在黃巢、諸葛爽、李克用、朱溫、李存勖之間來回橫跳,估計連呂布都瞧不起他。

不過這種情形在那個時期太常見了,最被人詬病的就是「不倒翁」馮道,幾乎跪遍天下梟雄,被歐陽修罵作「不知羞恥」,被司馬光罵作「奸臣之尤」。

其實這類評價未必公正,縱觀張全義,他雖然不斷換主人,但都是在主人覆滅的情況下被動的選擇,而不是主動的背叛。

你總不能要求他必須為主子殉葬吧?天下哪有這個道理?

✔張全義的治才對社會的安定、百姓的生存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張全義最值得人稱道的,也是他對那時代最大的貢獻,就是他在職期間對一方土地的經營。

張全義雖然位高權重,但一生簡樸,又非常親民。他本就是農民出身,深知農民之苦、稼穡之難,因此他在任期間積極發展農民耕種,大力推進經濟發展。

因此,他治下的百姓都對張全義深懷感激之情,那些得益於他推薦的士族知識分子也對他充滿景仰。

亂世之中,人命如草芥,張全義卻像一股清流,用他的翅膀護翼了無數的生靈,就憑這一點,他就該得到人們的尊重。要我說,如果這樣的人還被辱罵,就該將那些噴子放在屠刀下走一遭!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