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心中不能觸碰的三條「紅線」,岳飛看不懂,所以最終慘死

文史磚家 發佈 2023-11-15T04:36:05.432712+00:00

然而,稍有歷史常識的朋友都明白,秦檜充其量不過是個幫凶,真正想處死岳飛的只能是宋高宗。原因無他,如果高宗內心裡真的信任岳飛,無論是誰,都不能說服他痛下殺手。

文|格瓦拉同志

抗金名將岳飛以「莫須有」的罪名被殺堪稱千古奇冤,而宰相秦檜則被很多人視為製造冤案的罪魁禍首。然而,稍有歷史常識的朋友都明白,秦檜充其量不過是個幫凶,真正想處死岳飛的只能是宋高宗。原因無他,如果高宗內心裡真的信任岳飛,無論是誰,都不能說服他痛下殺手。至於岳飛為何被殺,無非是因為他觸碰了宋高宗心中的三條「紅線」:

首先,「迎回二帝」只能是政治口號,喊喊可以,但不能動真格

「靖康之變」後,宋徽宗、宋欽宗父子被金兵擄往數千里之外的東北,備受金太宗君臣的凌辱。在「主辱臣死」、「忠君報國」觀念盛行的帝制時代,徽欽二帝的遭遇自然會激發起臣民們強烈的責任感,「迎回二帝」、洗刷國恥無疑成為時代最強音,也是宋高宗為維護合法性必須大力提倡的主張。然而,宋高宗的內心深處卻對此完全持反對態度,讓父兄死在東北,才是他最樂意接受的結果。

宋高宗如此心口不一,不僅緣於他做皇子時備受父兄的冷待,而且還跟皇權的排他性有關。試想,如果徽欽二帝被迎回後,他們將以哪種身份跟宋高宗相處,能否保障沒有人會利用他們作亂?正因如此,在宋高宗看來,「迎回二帝」的口號必須要天天喊、大聲喊,但卻不能真正付諸實施,誰敢這樣干就是跟他過不去,就是質疑其皇位的合法性。對於皇帝的真實想法,大多數朝臣可謂心知肚明。

其次,宋高宗在立儲問題上有難言之隱,非常反感臣下觸及他這個心病

金兵第一次渡江南犯期間,宋高宗因為驚嚇過度,竟然喪失生育功能,而獨生子趙旉不久也夭折,如何選擇皇位繼承人頓時成為難題。此後,宋高宗雖然收養宋太祖的兩位七世孫趙伯琮(即後來的宋孝宗趙昚)、趙伯玖為養子,但卻遲遲不肯擇立其中一人為儲君,原因在於他仍對恢復生育能力抱有幻想。不過,這種「難言之隱」純屬帝王隱私,宋高宗不會講,大臣不能問,這是一種必要的默契

更何況,太子雖然是皇帝的法定「接班人」,但同時也是最有可能挑戰皇帝權威乃至取而代之的人選,如果人選不合適或者冊立的時機不對,很可能會給帝國帶來滔天大禍。因此,皇帝通常不願意過早冊立太子,更難以想像會把一個不是自己親骨肉的人選立為儲君。就宋高宗而言,他最終雖然冊立趙伯琮為太子,但卻要延後到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五月,距離皇帝自主退位只有1個月。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武將不得干政,不能擁有作戰主動權,更不許擁有獨立武裝

出身行伍的宋太祖通過軍事政變上台後,鑑於唐末五代藩鎮割據、武夫跋扈現象嚴重,為避免重蹈前朝覆轍,使宋朝不至於成為另一個被軍人推翻的短命王朝,因而採取了一系列崇文抑武、強幹弱枝的措施,積極致力於加強中央集權(包括頗具傳奇色彩但卻不符合常識的「杯酒釋兵權」)。從立國之日起,這些措施便被尊奉為祖制,為歷代皇帝所沿襲不改。

按照祖制,宋朝皇帝對於武將的防範,不僅在於實行調兵權與指揮權相脫離、文官監軍、將帥平時與士卒隔絕等等措施,而且還創意十足的製造出「御製陣圖」這種奇葩玩意兒,用來指揮前線將領在戰場上行軍紮營、布陣作戰等事宜,嚴禁將帥按照自己的思維行事。如此一來,將領們成了皇帝的「提線木偶」,毫無自主性可言,更談不上「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與此同時,宋朝嚴禁武人干政,將領如果公開談論政治,就朝廷政策說三道四,一定會遭到言官的彈劾,輕則被斥責,重則罷官流放。其實,就算武將不公開談論政治,只要他們占據政治高位就不被文官集團所接受,不用皇帝出馬,便會將其趕下台。例如,名將狄青在擔任一向由文官占據的樞密使後,便連番遭到歐陽修等文官的誹謗和無端彈劾,沒多久便黯然辭職,在抑鬱中離世。

總之,經過這些操作,宋朝的武將失去參政權,在戰場上的自主性被嚴格限制,更無法在軍中培植私人勢力,以至於宋朝軍隊「將不知兵,兵不識將」的現象非常嚴重。這固然大大降低宋軍的戰鬥力和在戰場上的勝率,但卻讓皇帝非常放心。南宋「中興四將」中的韓世忠、劉光世、張俊之所以能善終並深得宋高宗信任,無疑是深諳祖制對武將角色的限定,不敢越雷池一步。

然而,對於宋高宗心中不能觸碰的三條「紅線」,岳飛卻非但看不清,反而要屢屢觸碰。

在「迎回二帝」的問題上,跟韓世忠、張俊等人的「討巧」不同,岳飛不僅在公開場合高調喊,在軍中以此激勵部下,甚至在與皇帝單獨會面時也歷陳迎回二帝的方略,一旦發覺宋高宗有片刻的遲疑,言辭間甚至還頗為激切,深恐皇帝對他的誠心有所懷疑。岳飛的舉動固然出於忠心,但他卻完全摸反了皇帝的心思,結果越努力越危險,不能不引起宋高宗的嫉恨。

在冊立儲君問題上,岳飛完全不懂得避嫌。在紹興八年(1138年)回朝述職時,岳飛竟然公開上書請求皇帝冊立太子,此舉不僅在公開場合暴露皇帝不能生育的隱私,而且還觸犯宋朝武將不得干政的「家法」,因而令宋高宗大為震怒。據正史記載,宋高宗看完奏摺後龍顏大怒,下詔嚴厲斥責岳飛。或許就在此時,宋高宗已經心生處死岳飛的決定。

更要命的是,岳飛雖然身為武將,卻很喜歡談論政治,經常就朝廷政策說三道四,嚴重違反軍人不得干政的「祖制」。不僅如此,岳飛還長期把持兵權,以至於由他統領的部隊被稱為「岳家軍」,其戰鬥力之強,曾讓金國發出「憾山易,憾岳家軍難」的哀嘆。如此一來,岳飛在政治上越是高調,在軍事上越成功,便容易引起宋高宗的猜忌,生命便越是危險。

正由於上述三點原因,岳飛儘管在抗金大業中立下豐功偉績,無論是當時還是後世,都受到廣泛的讚譽,但他最終還是難以逃脫被殺的悲劇。而站在宋高宗的位置來分析,他之所以一定要處死岳飛,也是有其不得已的「苦衷」。畢竟,沒有哪個皇帝能夠容忍一再挑戰其權威、威脅其地位的臣子,歷朝歷代皆然。

參考書目

1.【南宋】李心炎:《建炎以來系年要錄》,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2.【元】脫脫:《宋史》,中華書局1985年版。

3.【清】畢沅:《續資治通鑑》,中華書局1999年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