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峙76年,印度手握百萬大軍奈何不了巴鐵?僅只是因為中國嗎?

任先生講歷史 發佈 2023-11-15T16:56:00.142297+00:00

時至今日,印、巴兩國的並存已經持續了長達76年的時間,在這76年的時間裡,印度和巴基斯坦先後打了三次克什米爾戰爭。

在閱讀此文之前,辛苦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文|任先生

編輯|任先生

英國提出的「蒙巴頓自治方案」,讓1947年獲得獨立的一分為二,形成印度、巴基斯坦兩個國家。

時至今日,印、巴兩國的並存已經持續了長達76年的時間,在這76年的時間裡,印度和巴基斯坦先後打了三次克什米爾戰爭。然而,在這三次戰爭中印度既沒有拿下克什米爾全境,同時更沒有統一印度半島。

那麼,時至今日總是號稱自己「世界軍力第三」的印度,為什麼仍然搞不定巴基斯坦?巴基斯坦背靠的東方大國,是印度今天拿巴基斯坦無可奈何的主要原因嗎?未來的印巴局勢可能將面臨怎樣的變化?

宗教與殖民:印巴之間的鴻溝

縱觀世界歷史,我們會發現:比武力上征服一個國家更難的,是如何在和平時期統御被征服土地上的人民。一個國家,一個地域內部的分離傾向,往往是人類史上帝國崩分離析,走向解體,或至今尚未完成統一的原因之一。而印度走向分裂,至今尚未統一的原因也繫於此。

1948年1月30日,竭力推動印度從英國那裡獲得獨立的印度國家領導人,號稱「聖雄」的甘地,遭到國內極端宗教分子高德西的槍殺而不治身亡。這名極端宗教分子槍殺甘地的原因,是因為他不滿於甘地對分裂的巴基斯坦和印度國內穆斯林寬和的態度——而甘地的死,恰恰是印度半島內印、巴兩國之間尖銳宗教之爭的一個歷史縮影。

公元11世紀,信仰伊斯蘭教的突厥人跨過蘇萊曼山脈,對印度北部地區大舉入侵。這次在印度史上規模空前的異族入侵,一方麵塑造了公元16世紀活躍在印度北部的莫臥兒帝國,另一方面讓發源於中東的伊斯蘭教傳入了印度大陸。毗鄰突厥人活動範圍的民眾,率先接受了伊斯蘭教信仰,由此形成了今日巴基斯坦國家的雛形。

到公元18世紀,昔日輝煌的莫臥兒帝國漸趨式微,開闢新航路的英國乘虛而入,對印度開始了逐步的滲透,並最終在19世紀建立起了對印度殘酷的殖民統治。遠道而來的英國殖民者為了便利對殖民地的管理,在印度採取了「分而治之」的戰略。印度半島內信仰印度教和伊斯蘭教的居民,被強行分割開來,這更進一步加劇了印度半島內兩大宗教民眾之間的疏離。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隨著英國綜合國力的衰落,印度半島獨立的傾向愈發明顯。然而,在印度究竟該如何邁向獨立這一問題上,印度半島內劃分為了「一國論」和「兩國論」兩大不同的派別

一國論者認為,印度半島應該形成一個統一的印度教-伊斯蘭教國家,從英國那裡獲得獨立。但是,這一主張遭到了以穆哈默德·真納為首兩國論者的反對,他們強調伊斯蘭教和印度教國民在生活習性,社會道德等方方面面的不同,因此印度應該按照宗教劃分為兩個不同的國家。

印度半島上兩股派別之間的分歧,最終惡化成了印度半島印度教和伊斯蘭教民眾的激烈暴力衝突。在兩大派別的暴力衝突中,共計有多達200萬印度半島民眾死於非命——此起彼伏的暴力衝突,更是為印度半島內伊斯蘭教和印度教之間的民眾增添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

這些因素最終導致印度半島在1947年不得不接受英國的「蒙巴頓自治方案」,將整個印度分裂成了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彼此獨立的國家。

但是,英國在對印、巴兩國的疆域進行劃分時,並沒有解決克什米爾地區的歸屬權問題。這就導致印度、巴基斯坦兩國分治獨立後立刻爆發了一場圍繞克什米爾地區的爭奪戰,這次印巴戰爭讓雙方付出了總計上萬人傷亡的沉重代價,讓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本屬一家的鄰國成為了真正的「世仇」。

時至今日,印度和巴基斯坦因為昔日戰爭,宗教矛盾的分歧都尚未得到消弭,而印度,巴基斯坦兩國的總人口都已經突破了上億大關。因此,即便印度和巴基斯坦中的哪一國在未來徹底軍事征服另一個國家,如果不消弭雙方之間由來已久的歷史糾葛,那麼走向新一次的「印巴解體」,也只是時間問題。

激烈軍備競賽,讓印巴難分高下

如果說印、巴兩國由來已久的歷史、文化糾葛,是印度無法徹底拿下巴基斯坦的「軟實力」因素,那麼印巴之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之間的激烈軍備競賽,就是印度將要面臨的現實困境。

自1947年的第一次印巴戰爭結束後,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國之間就開展了激烈的軍備競賽。其中,最能凸顯兩國之間軍備競賽激烈程度的,莫過於印、巴兩國對核武器研究的極大熱忱。

20世紀60年代,印度公然拒絕簽署《核不擴散條約》開始了自身的核武研發之路。到1974年,印度以「和平核爆破」的名義完成了代號為「微笑佛陀」的核試驗,成為了繼美、蘇、中、英、法五個合法擁核的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之外,第一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

印度核武試驗的成功,深深刺激了巴基斯坦。20世紀70年代,巴基斯坦加緊了開展核武研發的腳步。到1998年,巴基斯坦成功完成了代號為「賈蓋」的核武試驗,成為了繼印度之後全球第七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

印、巴兩國先後完成核武開發的「從零起步」後,緊接著便開展起了在核武投放能力上的軍備競賽。其中,印度的布拉莫斯巡航飛彈有著超音速的飛行速度,使其攔截的難度大大提高,而巴基斯坦研製的高里型飛彈則以隱蔽性見長。

目前,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國之間究竟存有多少枚核彈頭,還是一個未知數。但是,美、法兩國專家根據印度半島上的輻射物測量,預估印度的核彈頭數量應該在110枚左右,而巴基斯坦的核彈頭數量應該是在90枚左右。根據法新社智庫的分析稱:如果未來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國之間爆發核戰爭,那麼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國至少將付出100萬人的傷亡,這是印度、巴基斯坦兩國都無法承受的代價。

此外,根據法新社的預估:如果未來印度和巴基斯坦爆發的全面戰爭,並將戰爭升溫至核戰爭水平,那麼雙方之間共計近200枚的核彈頭投放會導致全球的核冬天,同時將會使印度半島產生大量核難民。屆時,全球至少將有1億人口因此受到饑荒的威脅,而暴露在核輻射危險下的地球民眾更是多達10億人。

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核武力量的發展,目前足以保證彼此可以互相毀滅,這讓任何想要發動戰爭,徹底武力吞併一方的國家都會因此感到投鼠忌器。印巴兩國之間時至今日的和平,也正是建立在這種可以確保相互毀滅力量的基礎之上。

有哪些外力,影響印巴局勢的走向

正因為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由來已久的地緣衝突,以及印巴戰爭的爆發將可能對世界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世界上有諸多國家都格外關注著印巴之間的局勢,由此形成了影響印巴之間走向戰爭或和平的外部力量。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印度作為一個從西方國家殖民地中脫胎而出的大國,成為了冷戰期間蘇聯拉攏的重要國家。從20世紀50年代始,蘇聯就開始給予印度方面核工業開發的秘密援助。在1962年的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結束後,蘇聯對印度的核工業援助更是達到了歷史的頂點。

而美國在冷戰期間為了遏制蘇聯在印度半島的軍事存在,在第一次印巴戰爭後便給予了巴基斯坦大量的工業援助。1974年,印度成功實現「微笑佛陀」的核試驗後,以法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立即開展了與巴基斯坦的核燃料合作項目。

對巴基斯坦予以工業援助的美國雖然當時對巴基斯坦研製核武的行為表示反對,但直到1980年美國方面才停止對巴基斯坦的援助。時至今日,國際上普遍認為:美國的一系列舉動對巴基斯坦明為反對,實為默許。美國的默許,是巴基斯坦在印度之後,成功研製核武器的原因之一。

而在1962年的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後,巴基斯坦同中國之間的外交迅速升溫,這成為了今天中巴兩國友誼外交的開始。在第二次印巴戰爭爆發後,中國予以了巴基斯坦大量殲-6戰鬥機。1971年印巴戰爭爆發期間,巴基斯坦的殲-6空中編隊在保衛本國領空的過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冷戰期間美蘇中等大國在印度半島的博弈,深刻影響了今天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的局勢走向。可以的肯定的是,巴基斯坦背靠的中國確實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印巴今日局勢的和平與穩定。但是,中國並非是左右當今印巴局勢的唯一外部因素。

打鐵還需自身硬:印度無法統一半島的自身原因

常言道:打鐵還需自身硬。

時至今日印度之所以難以拿下巴基斯坦,統一印度半島,也是因為自身有限的綜合國力。

印度雖然自詡是「世界第三」的軍事大國,但「世界第三」的名號究竟有多少宣傳的因素混雜其中,印度自身也心知肚明。

對於一個現代國家而言,軍工生產鏈體系的完整是一個國家國防力量得以獨立自主的重要保證。然而,印度目前的陸海空三軍軍備建設體系,還深度依賴俄羅斯、法國等國家,這意味著如果未來印巴戰端爆發,而法俄切斷印度軍工產業鏈,那麼印度將「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也就是說,印巴局勢的戰與和主動權並不掌握在印度自己手中。

另一方面,在印度面對巴基斯坦的同時,也面臨著國內分裂勢力的壓力。

1947年從英國獲得獨立的印度,本身就是一個將不同文化屬地雜糅起來的聯邦制國家,無論是印度南部達羅毗荼文化諸邦,還是印度東北的曼尼普爾文化諸邦,與印度新德里的離心傾向都非常明顯,並且時刻爆發叛亂,這讓印度根本無暇處理歷史上的巴基斯坦問題。對今天的印度來說,能夠確保自己不二次解體就是一件很奢侈的事。

因此,如果印度不直面自身的國家問題,那麼印巴兩國的統一恐怕將遙遙無期。相比開疆拓土,重建帝國的宏大敘事,今天的印度人民更加渴望的是安穩幸福的生活和來之不易的和平。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