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選《世界遺產名錄》20周年,明孝陵有了怎樣的新變化?

新華日報 發佈 2023-11-16T00:32:55.029472+00:00

2003年7月,在第27屆世界遺產大會上,明孝陵作為「明清皇家陵寢」擴展項目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世界遺產大家庭的一員。這次申遺成功填補了中國四大古都中唯獨南京沒有世界遺產的空白,南京由此掀開古都文化遺產保護事業新的一頁。

2003年7月,在第27屆世界遺產大會上,明孝陵作為「明清皇家陵寢」擴展項目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世界遺產大家庭的一員。這次申遺成功填補了中國四大古都中唯獨南京沒有世界遺產的空白,南京由此掀開古都文化遺產保護事業新的一頁。

明孝陵作為明初最重要、規模最浩大的工程之一,規範著明清500多年帝陵建設的總體格局與風貌,在中國古代帝陵規制上具有里程碑式的地位。1934年6月,王煥鑣先生編纂了《明孝陵志》,從而使明孝陵首次擁有了自己的專志。近90年來,特別是1949年以來,與明孝陵相關的各項保護、管理、利用、發展等各項工作,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0年過去了,古老的明孝陵有了哪些新變化?世界文化遺產在新時代又該如何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

今天,是古都南京目前唯一的一處世界文化遺產——明孝陵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周年紀念日。

當天上午,「南京明孝陵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周年系列活動暨學術研討會開幕式」 在南京鐘山風景區召開。「明孝陵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周年學術研討會」屬於系列活動中的「重頭戲」,參加此次學術研討會有「明清皇家陵寢保護與發展聯盟」單位以及江蘇世界文化遺產地單位代表,還有南京地區文博場館單位代表,來自全國各地的文物保護界專家學者,在南京共同探討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方法、保護理念、保護過程。此外,系列活動還包括製作2部專題宣傳片、編撰出版3本書籍、策劃舉辦4項專題陳列展覽,以及開展明孝陵主題文化研學、「非遺進景區」、古樹名木認養保護、「倒計時30天」文化行走等項目。

為進一步梳理古都文脈,挖掘世界文化遺產明孝陵在文化、生態、旅遊、社會等各方面價值,全面反映明孝陵管理、保護、整治、修繕和研究成果,中山陵園管理局於2021年啟動了《明孝陵新志》編纂工作,搜集明孝陵有關著作、論文、檔案等資料。在編寫過程中,通過研究文獻、查閱檔案、走訪景區老職工等方式廣泛搜集資料,注重體例、史料、內容等方面創新,梳理歷史原貌,凸顯現代風貌,前後五易其稿,歷時兩年編纂完成的90萬字《明孝陵新志》,在今天正式出版發行。當天下午,《明孝陵新志》首發式暨「江蘇方志大講堂」活動順利舉辦。

明孝陵是古代的,但它也是現代的。據了解,在明孝陵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這20年間,明孝陵景區不斷發掘各種文化內涵,完善各種保護措施,實現了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明孝陵景區不僅把本體保護好,還建有明孝陵博物館,通過文物展示、閱讀文本、活動推廣、文創產品研發等方式不斷拓展,使明孝陵景區成為非常受歡迎的旅遊目的地。同時明孝陵在世界上享有的聲譽也越來越高,來明孝陵考察的學者越來越多。

「我們希望讓更多的市民和遊客去了解到明孝陵這樣一處世界文化遺產,做好相應的旅遊配套服務,在暑期,我們還會舉辦一系列研學活動,還會結合文物保護展開展一些研修活動,讓明孝陵更好地走出去。」明孝陵博物館館長任青說。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付奇 許願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