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福地 「常來常熟」

雲卜堂 發佈 2023-11-16T04:05:46.615048+00:00

不知列位是否還記得京劇《沙家浜》裡有個細節,刁德一說派劉副官一樁美差,讓他去常熟城裡給胡傳魁辦嫁妝!

作者 關中堯



不知列位是否還記得京劇《沙家浜》裡有個細節,刁德一說派劉副官一樁美差,讓他去常熟城裡給胡傳魁辦嫁妝!


撇開劇情不談,常熟何許之地?跑腿辦事怎麼是一樁美差?初看《沙家浜》時年十五歲,劇中打殺別無懸念,唯有這個疑問一直時隱時現在腦海里縈繞。



若干年前去過沙家浜景區,依託水波連天的陽澄湖,劇中情景一一再現。蘆葦密集的水道內,迴蕩著譚元壽「朝霞映在陽澄湖上」高亢的唱腔,一艘接一艘的木質遊船穿行其間,身著藍色印花圍裙搖櫓的船娘哼著江南小調,三五個女閨蜜白白的小腿擊打著水面,等等,尤其是岸邊一座「春來茶館」,內部酷似劇中布景擺設,老闆娘也打扮得如阿慶嫂一般,把一杯碧螺春賣出了天價!



記憶猶新有一爿「翁家糟坊」,倒是戲裡不曾提到。土法釀酒粗笨的木籠木桶,一隻竹管不斷引流出玉液瓊漿,牆角一排排碩大黑瓷酒海,器宇軒昂,酒不醉人人自醉。糟坊,小型酒廠也。造酒主要以糧食為原料,將原料蒸煮熟透後,拌以酒麴酵粉釀造成酒,取酒後還剩有糟粕,故稱造酒作坊為糟坊。現場勞作的老者自稱前清兩朝帝師翁同龢後裔,帝師善飲,私家釀酒,故名「翁家糟坊」流傳於世。老者見來者話語投機,打上一碗五年陳釀相敬,接過仰面一口悶下,果然口感絕佳,醇香綿長。



故事歸故事,酒是好酒,遂遞與三百元灌了一桶十斤,踉踉蹌蹌,微醺而歸。


如今到了帝師故里常熟,翁同龢是文旅的頭牌名片。翁同龢在溥儀自傳《我的前半生》書中曾有遺照,是一個身穿裘皮大氅的白鬍子老頭,目光深沉睿智,神態沉穩安詳,既為兩朝帝師,想必為人圓熟通透,才學滿腹經綸。



常熟就是螢屏上常見的廣告語「常來常熟」之常熟,南朝梁大同六年即公元540年置常熟縣,蓋因此地「土壤膏沃,歲無水旱之災」故名常熟,可見史稱「江南福地」絕非信口妄言。城內商市繁華,餐飲發達,綾羅綢緞,美食佳肴,果然是個消費遊樂的好地方。



常熟簡稱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古城西北有座山因城得名虞山,是江南名山風景勝境。「誰知瓶隱廬中客,別有江湖浩蕩天」。虞山之麓有「瓶隱廬紀念館」,這裡原是翁同龢晚年歸隱居所,於此困頓七年老去。翁同龢,字聲甫,號叔平,又號瓶廬,晚號松禪。1830年生於常熟城內翁家巷門一個官宦家庭,其父為清朝體仁閣大學士翁心存,翁同龢排行老三,此故居現闢為「翁同龢紀念館」。



翁同龢自小天資聰穎,勤奮好學,於咸豐六年科考高中一甲第一名,也就是榮登狀元及第。他歷任刑部、工部、戶部尚書十餘年,曾充當同治、光緒師傅三十餘年,兩入軍機處參與內政外交決策,系晚清政壇核心人物,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書法家、收藏家。



甲午戰爭中,翁同龢屬於主戰派,被視為「帝黨」的代表、「清流派」的「後清流」領袖;甲午戰敗後,他主張變法圖強,起草「定國是詔」,把康有為推薦給光緒,拉開了百日維新的序幕。變法失敗被革職編管,永不敘用,貶回原籍嚴加管束。翁同龢無兒無女,晚年窮暮潦倒,借錢度日。光緒三十年(1904年),翁同龢去世於虞山瓶隱廬,終年七十五歲,葬於虞山腳下尚湖之側。




一生聲名顯赫,老來歸隱鄉野,死後默默無聞,歷史評價多變。類似這樣的人物現代社會亦有重現,往來的布衣遊客看風景聽逸聞,人微言輕,沒有多少話語權!只是看到江南但凡依山傍水風水寶地,必有名人墓葬於之,西湖沿岸如此,虞山山麓亦如此:周文王二伯父仲雍、孔子七十二賢徒言偃、傳世名作《富春山居圖》的元朝畫家黃公望、明朝東林黨人錢謙益、錢謙益側室江南名妓柳如是、清代著名畫家王石谷、《孽海花》作者曾樸等等,一眼望去,隨著山勢起伏,重重疊疊,浩浩蕩蕩。看得多了,如今荒冢一座,都是歷史過客。在此就不一一介紹評說,有興趣的話可以翻翻書,也可以自己去轉轉看看。



遙想《沙家浜》裡劉副官撈到常熟城置辦嫁妝的美差,離開軍伍枯燥的營地,進了笙歌曼舞的常熟城,除了吃喝玩樂消遣逸情外,可能還有低買高報的差額油水。舊軍隊裡空餉都敢吃,只要錢過手沒有不動心的。看來那時人家刁德一早就深諳此道,是個老手。


邁過古稀門檻,終於參透煙火,慘澹經營一生,難怪身無長物。



虞山逶迤,尚湖瀲灩,偏安一隅,幽靜宜人。山下溪邊,茶食遍布,歇腳小憩,絕佳享受。儘管常熟在央視有「常來常熟」的廣告,還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際花園城市、國家生態城市、全球首批國際濕地城市、國家5A級旅遊度假區,比起蘇杭名山名水的知名度仍不為多數西北人知曉,猶如「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一旦火起來,那可就傾城傾國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