祇園社、八坂神社與京都祇園祭的起源

草生子 發佈 2023-11-16T18:23:42.209018+00:00

在京都最繁華的四條大道的東首, 赫然佇立著八坂神社十分醒目的朱紅色大門, 是為京都最具標誌性的建築形象。今天的八坂神社, 在明治維新之前, 稱作「祇園社」。「祇園」一詞, 來自於早期佛教的「祇園精舍」。祇園精舍位於中印度, 是佛陀說法遺蹟中最著名的處所。


在京都最繁華的四條大道的東首, 赫然佇立著八坂神社十分醒目的朱紅色大門, 是為京都最具標誌性的建築形象。今天的八坂神社, 在明治維新之前, 稱作「祇園社」。「祇園」一詞, 來自於早期佛教的「祇園精舍」。祇園精舍位於中印度, 是佛陀說法遺蹟中最著名的處所。祇園社供奉的主神「牛頭天王」, 也是「祇園精舍」的守護神。由此可見, 「祇園社」原本是具有濃重佛教氣息的寺院。

祇園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七世紀中葉, 「渡來人」 ( 來自大陸或朝鮮半島的移民) 在山城國(今京都) 建立的一座佛教寺院, 後被命名為「祇園感神院」。其後一千餘年, 祇園是以佛教信仰為主、本土神道融合其中的信仰場所。明治元年(1868年) , 日本政府頒布「神佛分離令」, 「祇園社」改名為「八坂神社」, 成為一座純粹的神道之社, 供奉其中的佛像也被移到了其他寺院。但是, 神社所舉辦的最重要的節祭活動依然稱作「祇園祭」, 由神社氏子組成的傳統居住社區依舊稱作「祇園」。

祇園祭, 又稱「祇園御靈會」, 是八坂神社及其所轄地區的例行祭祀與節慶活動。在日本人的觀念中, 「所謂御靈泛指蒙冤離開人世的靈魂、即冤魂,人們將突如其來的天災、瘟疫, 特別是瘟疫看作是這些冤魂在作祟, 因此, 懷著畏懼和敬畏的心情稱他們為御靈, 儘自己所能安撫他們, 祈禱他們不要加害活著的人」 。「御靈祭」的稱謂恰恰道出了祇園祭起源的本意: 祭祀冤魂亡靈, 祛除瘟疫災害。

關於京都祇園祭的起源, 學術界的觀點並不一致, 比較流行的說法是: 日本平安時代貞觀年間(859-877年) , 全國流行瘟疫, 人們認為這是御靈(冤魂) 作祟的原因(一說是牛頭天王作怪) , 為了安撫冤魂、驅除病魔、祈求健康, 皇室命令製作了象徵六十六個地方( 方國) 、長約兩丈的六十六根長矛(即「鉾」) , 將它們送往神泉苑供奉, 用以安撫御靈( 祭祀牛頭天王) 。此外, 還有誦經活動,並舉行歌舞和音樂演奏等用以娛神。雖然這些活動的目的是為了鎮魂驅魔, 但其娛樂熱鬧的程度並不亞於過節。

雖然後世祇園祭的山鉾巡行( 花車巡遊) 成為祭典中最引人矚目的內容, 但其祈求健康平安、驅除瘟疫災禍的核心內涵始終一脈相承、千年延續, 在今天祇園祭的各項活動中, 在信仰空間( 主要是八坂神社本殿) 裡面舉行的一系列祭典儀式, 依舊因其神聖性而不向普通市民和遊客開放。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