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十位大師級畫家

丁掌櫃的大徒弟 發佈 2023-11-16T22:05:12.380397+00:00

1928年,徐悲鴻來到北京,擔任北平大學藝術學院的院長。結果,林風眠獲得了111票,而徐悲鴻只得到了15票。

1、一位偉大的藝術家徐悲鴻(1895-1953)。他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對社會現實的描繪而為人所知。

1928年,徐悲鴻來到北京,擔任北平大學藝術學院的院長。但在他到來之前,學生們曾進行了一次投票,選舉他們心目中的院長人選。結果,林風眠獲得了111票,而徐悲鴻只得到了15票。


這或許並不奇怪。因為徐悲鴻的重要作品總是充滿了苦澀和對社會不滿的情感,而學生們年輕,更偏好浪漫主義的藝術。他們並不喜歡徐悲鴻的風格。但在這個世界上,總是需要有人扮演苦逼的角色。

徐悲鴻來自屺亭橋鎮,出身貧困。他曾說過,要為人生而藝術。他親眼目睹了社會底層的現實,總是能感受到那些受苦的人們的痛苦。即使在畫美女時,他的作品也透露出一種苦情的感覺。

他總是笨拙地選擇那些不受歡迎的藝術道路,畫那些與現實有關的題材,就像一個正統的大家長。他的作品引發了社會上層人士的不滿,因為他們不喜歡看到那些真實而殘酷的畫面。

徐悲鴻的藝術追求和對社會的關注使他成為了一個有爭議的藝術家。他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表達了那些無聲的呼喊,他的畫作透露出對人性和社會問題的深思。

正因為如此,徐悲鴻的作品才能觸動人心,引發人們對社會現實的反思。他的藝術超越了個人的喜好和時代的審美標準,成為了一種強烈的藝術表達和社會意義的體現。

2、張大千(1899-1983)是一位藝術家,他的藝術品價值很難界定,因此市場形成了一種粗略的定價策略,即根據藝術家本人的知名度來判斷他的藝術水平。

張大千之所以在普通大眾中享有知名度,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有許多傳奇性的故事。他曾經被劫持為匪徒,後來又成為僧侶。有人相信他是靈猴轉世,還有傳聞說他在蘇州養過老虎。他拜師學藝於上海,曾居住在頤和園和青城山,最後遠赴巴西,輾轉北美,最終定居在台灣。他年輕時曾以仿石濤的畫作騙過黃賓虹和吳湖帆。他先後有四個妻子和兩個情人,還有一個與他關係曖昧的李秋君。這些故事都非常容易傳播,因此他在這些話題中留下了永恆的印記。

張大千的人格魅力也是他贏得盛名的重要原因。他有很多朋友和門徒,對待每個人都以恩義為先,一生沒有敵人。當然,市場對他的認可不僅僅是因為他的人格魅力,藏家最重視的還是他的作品本身。

徐悲鴻曾經稱讚張大千是「五百年來一大千」,這說明了張大千在藝術上的成就。

張大千的畫藝可謂是獨具匠心。他不僅能達到很高的藝術水平,師法古人,還有自己獨特的風格。他曾以仿古畫作欺騙了著名的收藏家吳湖帆,他的書法也創造了別開生面的「大千體」。他的繪畫藝術精湛絕倫,尤其在人物畫和花鳥畫方面達到了極高水平,形成了獨特的風格。他的山水畫、花鳥畫、人物畫、工筆畫、寫意畫、潑墨畫和書法無一不精湛,甚至在晚年還獨創了引人注目的青綠潑彩畫法。與同時代的畫家相比,大多數隻擅長某一類題材或技法,而張大千的藝術成就卻顯得非常突出。他的藝術涵蓋了山水、花鳥、人物、工筆、寫意、潑墨和書法等各個領域,展現出了極高的技藝。與此同時,他在晚年還創造了一種震撼人心的青綠潑彩畫法。

相比之下,同時代的其他畫家大多只擅長某一類題材或者只掌握一門絕技,而張大千在藝術上的多元才華顯得格外突出。就像商品市場上有大眾品和小眾品之分,藝術品也有類似的情況。

張大千的畫作在藝術性和市場接受度上達到了精妙的平衡。他的線條流暢圓熟,同時又融入了生拙趣味,不落於俗套。他的畫面色彩優美鮮艷,卻以唐宋時期的審美標準為依據,展現出高古而不凡的特質。

他完美地融合了優美和壯美的元素,使得市場對他的作品極為接受。他的畫作中的標誌性元素,如荷花、唐宋仕女和獨特的書法風格,不斷地重複出現,成為人們牢記的象徵。

總而言之,張大千是一位卓越的藝術家,他以其豐富的藝術才華和獨特的創作風格贏得了盛譽。他的作品不僅在藝術上達到了卓越水平,同時也受到了市場的廣泛認可。他的藝術成就和個人魅力使他成為了藝術界中不可忽視的重要人物。

3、齊白石(1864─1957) 齊白石是中國近現代藝術市場的領軍人物,他的作品不僅一直保持著強勁的升值勢頭,而且具有抗跌的特點。無論是從2塊銀元到九億人民幣,齊白石的作品價格一直在不斷攀升,創造了一個個投資神話。因此,無論何時購買齊白石的作品,都不算太晚。

他的繪畫風格延續了文人畫的寫意傳統,但他又創造了一種全新的形式。他先通過寫實描繪,然後再以寫意手法表現,之後再回歸寫實,達到形與神的完美結合。更為獨特的是,他在同一幅畫作中將大膽寫意的花卉與極為精細的草蟲相結合,形成了他獨創的工蟲花卉。

齊白石的藝術風格獨特而個性鮮明,他在繪畫中追求著一種自由、豪放和不拘一格的創作方式。他擅長繪製花鳥畫和山水畫,作品充滿了生動、鮮活的氣息,表現出豐富的情感和藝術表現力。

齊白石的畫作以獨特的筆墨和形式表達了他對自然界的獨特理解和感悟。他運用誇張和變形的手法,將花鳥的形象賦予了戲劇性和表現力,創造出獨具特色的藝術形態。

齊白石的作品充滿了幽默、趣味和生命力,他通過形象的誇張和構圖的變異,賦予作品一種獨特的視覺衝擊力。他善於捕捉自然界的細節和氣息,通過簡練而精準的筆觸,將生命的力量和美感完美地表現在畫布上。

齊白石對色彩的運用也極具個人特色,他善於運用鮮明、豐富的色彩,使畫作充滿了活力和張力。他的作品常常以明快、大膽的色彩組合,創造出豐富而富有張力的畫面效果。

齊白石的藝術成就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讚賞。他的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藝術展覽,並榮獲多個獎項。他的藝術影響力超越了時代和國界,在國內外藝術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除了藝術成就,齊白石的人格魅力和堅守初心的品質也廣受讚譽。他一生堅守著對藝術的熱愛和追求,始終保持著對傳統文化的敬畏和傳承。他對後輩藝術家的悉心教導和指導,使他成為一位備受尊敬和愛戴的導師。

4、黃賓虹(1865—1955)。他是一位藝術家,被譽為傳統中國畫的筆墨最高境界。黃賓虹以「渾厚華滋」聞名,他的作品凝聚了濃郁的藝術氛圍。他善用宿墨、禿筆等各種技法,將山體的結構拆解,用高質量的線條重新構建。

黃賓虹符合傳統中國畫大師的標準,無論是養墨的罐子還是他所鍾愛的禿筆,他對藝術的理解和追求都是完全中國式的。然而,黃賓虹晚年的畫作卻與他早期學習的新安畫派的傳統山水有所不同。在他的畫中,山不再是山,水不再是水。他將圖像徹底打散,重新詮釋。這些圖像重新演繹的方式與西方的印象派驚人地相似。儘管黃賓虹可能並沒有刻意借鑑印象派,但好的藝術似乎總會有著不謀而合的奇妙。

黃賓虹以他獨特的藝術風格和對藝術的獨特追求在藝術界獨樹一幟。他的作品既繼承了傳統中國畫的精髓,又展現出了與西方藝術的契合之處。在中國畫壇,黃賓虹以他的創新和獨特追求獨樹一幟。他的藝術作品將傳統與現代相結合,既繼承了傳統中國畫的精髓,又展現出與西方藝術的對話和碰撞。

5、潘天壽(1897-1971)。在拍賣場上,我們常常看到一些潘天壽的作品,它們通常是一些零碎的小品,比如畫兩隻小雞或幾筆蘭花等。然而,這些作品的拍賣價格常常讓人咋舌。即便是一尺左右大小的作品,兩隻小雞的畫作,拍賣價超過一百萬是很正常的,這在其他近現代畫家身上幾乎無法想像,甚至比齊白石的作品還要貴。

所以,當中國嘉德拍賣公司拍賣了潘天壽的《鷹石山花圖》,以超過兩億元的價格成交時,很多人在沒有親眼見到原作的情況下不禁疑惑,為什麼這幅畫這麼貴呢?

當然,首先是因為畫得好。潘天壽的作品中蘊含了獨特的"民族翰骨"。當毛筆在紙上行走時,留下了奇妙的痕跡,乾濕濃淡,峰迴路轉,畫面外表現出筋骨,內在則有骨氣,帶有中國文化基因的獨特質感。

潘天壽熱愛這種線條,他喜歡軟筆勾勒出的生動風骨。因此,在他的畫作中,大塊的山石、禿鷲和蟾蜍,甚至是微小的山花和細長的雜草,都充滿了精神和力量。這種線條,凝聚了精氣神、筋骨和皮膚,它們自帶一種防偽標識。與仿品相比,從氣勢上看,仿佛一下子就失去了幾分魅力,相形見絀。

與許多同時代的畫家相比,他們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而感到自卑,或者因為政治環境的要求而改變自己的繪畫風格,潘天壽選擇了成為一個不盲從、不順從的人。這需要他有強大的內心和對傳統文化、對這種線條的熱愛。

所以他的作品不僅僅是藝術表達,更是對傳統文化的堅守和傳承。他敢於追求自己內心真實的藝術風格,不受時代潮流和外界評價的左右。正是這種不妥協的精神,使得潘天壽的作品獨樹一幟,充滿獨特的個性和力量。

潘天壽的藝術也融合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他對線條的運用,不僅具有筆墨的技巧,更凝聚著中國繪畫的哲學思想。他的作品中,不僅有山水的壯美,還有花鳥的生動。他的畫筆靈動自如,將傳統題材賦予了新的生命力和現代感。

正是因為這些獨特之處,潘天壽的作品在市場上備受追捧。拍賣會上,他的作品經常創造高價成交,引起了廣大收藏家的關注和追逐。他的畫作不僅是藝術品,更是一種文化符號和精神的象徵。

潘天壽作為一位傑出的藝術家,他的作品不僅在技巧和表現力上令人讚嘆,更重要的是他敢於追求自己的藝術真實,堅守傳統文化的精髓,並以獨特的線條風格塑造了自己的藝術語言。他的作品不僅具有藝術性,更具有文化內涵和歷史價值。正因如此,潘天壽的作品在當代藝術市場上享有極高的聲譽和價值。

6、林風眠(1900-1991)一位開創性的藝術家。林風眠以其獨特的藝術探索而聞名,他是最早引進西方藝術語言、用西方材料和技法來改造中國畫的藝術家之一。在他25歲自費留學巴黎並回國的那一年,他就被蔡元培選為北平藝專(現為中央美術學院)的校長。蔡元培的開明包容與林風眠的追求自由真實的藝術理念相得益彰,正是這種理念的結合,使得林風眠邀請了當時名氣並不顯著的齊白石來擔任教授,因為他欣賞齊白石作品中自由奔放的生命力。

林風眠一生致力於以西方現代藝術和現代意識來改良中國畫。然而,我不願將他的藝術局限於這個狹隘的觀點。當他放棄美術教育,決定成為一名純粹的畫家時,他或許對藝術的世俗化功能已經失去了信心。他不斷地畫畫,只是為了表達內心的孤獨。這種孤獨就是他的詩意。林風眠最鍾愛畫孤雁,那個孤獨而堅強的身影,仿佛就是他的畫筆。不論是用油彩還是水墨,他所繪製的都是東方的意境,那種飄渺、難以言喻的意境,就像天空中獨自飛翔的一隻海鷗。

林風眠的藝術思想和作品風格獨樹一幟,他通過對西方藝術的吸收和融合,以及對東方意境的表達,開闢了全新的藝術路徑。他的作品不僅具有視覺上的美感,更蘊含著深刻的內涵和情感。他的藝術代表了對自由和真實的追求,以及對孤獨和詩意的感悟。

7、傅抱石(1904-1965)學畫的人都會面臨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如何面對前輩藝術家的作品。傅抱石也不例外。他最初學習山水畫時主要模仿石濤的作品,然後追求宋元山水的風格,同時還吸收了王蒙、倪瓚、梅清、程邃、龔賢等名家的技法,甚至融入了西洋水彩畫和日本浮世繪的元素。但真正讓他找到自己的藝術風格的,是他在重慶金剛坡的居住經歷。在那段時間裡,他每天觀摹巴山蜀雨,當地高山在蒼茫煙雨中顯得遙遠而美麗。通過無數次的嘗試,傅抱石終於領悟到了自己的獨特技法——「抱石皴」。

過去的那些名家就像是一座高山,而歷史上有許多默默無聞的畫家,並不是因為他們畫得不好,而是被傳統束縛住了。這些名家本身就像是一座高峰,當你站在他們之上時,他們就在你腳下,你可以俯瞰無數峰巒。但當你跪在他們面前時,他們卻成為了你的障礙,你一片茫然,看不到前路。

那麼,你敢不敢攀登這座高山?敢不敢在尊重傳統的同時,將它踩在腳下?傅抱石就有這種勇氣和決心。

他敢於突破傳統束縛,勇於探索自己的藝術道路。他不僅學習前人的經驗,還將各種不同的繪畫技法融入自己的作品中,創造出獨特的藝術風格。傅抱石的勇敢和創新,讓他成為了一位傑出的畫家,他的作品充滿了自由和活力。

8、李可染(1907-1989) 李可染是中國現代畫壇上的一位傑出藝術家,他的畫作以山水畫和人物畫為主。他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和獨到的創作理念,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追求深深影響了他的繪畫作品。

李可染的山水畫充滿了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氣息。他擅長運用水墨和色彩的對比來表現山水的深遠和廣闊。他的筆觸簡練而富有力量感,能夠準確地表現山川的起伏和水流的奔涌。他的畫作常常給人以寧靜和超越現實的感覺,展現了自然界的壯麗和神秘。

李可染的人物畫也同樣精彩。他能夠捕捉人物的神情和氣質,通過簡潔而精確的線條勾勒出人物的形象和特徵。他的人物畫帶有一種獨特的情感和內涵,展現了人物的個性和生命力。李可染的人物畫常常給人以溫暖和親近的感覺,通過細膩的描繪和真實的情感表達,打動了觀者的心靈。

李可染的藝術成就備受認可。他多次在國內外藝術展覽中獲獎,並成為中國畫壇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畫作在藝術市場上也取得了很高的價值,成為收藏家們爭相追捧的對象。

9、陸儼少(1909-1993)是一位在山水畫領域中獨具創新的藝術家。他創造了兩種新的技法,其中之一是「留白」,通過運用水墨留出白痕,表現雲霧、泉水、山徑和浪花等元素。這一技法最早出現於他1964年在皖南的寫生作品中。陸儼少將留白與墨色相結合,形成了他另一種獨特的技法,被稱為「墨塊」。墨塊是以濃墨積點成塊的方式,與留白的虛的抽象形成有機的對比,二者相互配搭,創造出千變萬化的氣象。

晚年的陸儼少的畫風經歷了從早期的縝密娟秀轉變為渾厚老辣的演變。他的山水作品在此時更加強調意味和動感的表達,但並不脫離對具體形象的刻畫。留白技法也更加成熟,傳統的留白一般用於表現積雪、雲氣等,而陸儼少將留白融入畫面結構的一部分,通過留白來突出重點,省略不必要的筆墨。

對於「老年變法」的探索,陸儼少並不焦慮。他說:「所謂老年變法,不在面目之間。如得其理,由此而進,不激不撓,軌轍自得,其極也,自有水到渠成之樂。」他在80歲時創作的《黃山攬勝》圖中展現了這種水到渠成的境界。他運用簡練的筆墨,在變幻的煙雲中有條不紊地展現了黃山的崇山峻岭。畫中的線條清晰而有力,繁簡輕重、濃淡乾濕、疏密提按,變化萬千。畫中的留白和墨塊也是亮點之一,他在點線留白之間運用墨塊增加畫面的分量,同時壓住留白,使其更加穩重,形成強烈的流動感。

總的來說,陸儼少的畫作和詩歌、書法一樣,都注重節奏感和韻律感。他曾強調:「十分功夫,四分讀書,三分寫字,三分畫畫」。這種對於藝術的追求使得他的作品充滿了獨特的魅力和生命力。陸儼少不僅在傳統山水畫中創造了新的技法和表現手法,而且通過不斷的探索和實踐,使自己的藝術風格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和完善。

他的作品不僅僅是一幅山水畫,更是一種節奏和韻律的呈現。他善於運用墨色的濃淡、乾濕,以及筆觸的起伏和變化,創造出畫面中流動的動感和舞蹈的節奏。同時,他巧妙地運用留白和墨塊,使畫面呈現出一種虛實相間、變化多端的美感。

在他晚年的創作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對於藝術的深刻理解和超越傳統的勇氣。他不局限於山水畫的傳統形式,而是通過對線條、墨色和留白的巧妙運用,賦予作品更深層次的意蘊和表達。他的作品呈現出一種濃郁的老辣和沉穩,同時又蘊含著生命的活力和變化的力量。

對於藝術家來說,年齡並不是束縛創作的限制,而是一種積累和轉化的契機。陸儼少在藝術創作的道路上始終保持著對於新變化和新嘗試的開放心態。他在藝術的探索中找到了自己的突破口和獨特之處,並以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留下了寶貴的藝術遺產。

陸儼少是一位在山水畫領域有著重要影響的藝術家。他的創新技法和勇於突破的精神為中國畫帶來了新的活力和表現方式。通過他的作品,我們能夠感受到他對於藝術的深刻理解和獨特的藝術魅力。陸儼少以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和創作思路,為後人樹立了榜樣,成為了中國繪畫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10、吳冠中(1919-2010)——不拘一格的藝術家。

吳冠中這位藝術家常常引起藝術界的爭議和討論。傳統派認為他不懂繪畫,不善用筆。他自己也曾說過「筆墨等於零」,這一句話可謂狠狠地打擊了傳統派的自尊心,令他們咬牙切齒。

而喜歡吳冠中的新派人士則會說,你們這些人還在用傳統的標準來評價他,殊不知他的作品根本就不屬於傳統的中國畫。


一般的觀眾多半會表示,哎呀,他的畫真好看!於是,吳冠中的作品被印在衣服上、盤子上,還有無數廉價的複製品和掛畫。吳冠中系列的藝術衍生品銷量最好,最受歡迎。

吳冠中的人生經歷有點像他的市場,從默默無聞到一舉成名,再到事業低谷,最終又再次崛起。他憑藉的全是他自身和他的藝術中那股堅定的倔強精神。

晚年的吳冠中曾說:「儘管我的身體正在衰老,但我的情感並沒有麻木。我的大腦中總是湧現出漣漪和波濤。這些漣漪和波濤是我的創作動力,但它們無法撼動逐漸衰弱的身軀,這是一種性格上的悲哀,一種無可奈何的境地。」

他強烈、簡單、坦誠,哪怕是獨自一人前行,也堅持追求自己心中的美,從不妥協,從不屈服。


吳冠中的珍貴之處在於他敢於不墨守成規,敢於只顧內心的呼喚,並且一直堅持到底。他以獨特的藝術風格和個人魅力,在藝術創作中獨闢蹊徑,為我們呈現了一幅別樣的藝術畫卷。無論是他的畫作還是他的人生,都散發著勇氣和真誠的光芒,激勵著我們追求獨立思考和真實表達的精神。

吳冠中——突破傳統的藝術探索者

一個以其突破傳統而聞名的藝術家。他的作品常引起藝術界的爭議和討論,但正是他敢於挑戰常規,勇於突破,才讓他成為一位備受推崇的藝術探索者。

傳統派批評他不懂繪畫,認為他不善用筆。吳冠中也曾在一次談話中說過「筆墨等於零」,這番話徹底顛覆了傳統派對藝術的看法,讓他們感到憤怒不已。

然而,新派人士卻對他讚賞有加。他們認為,用傳統的標準來評價吳冠中是不公平的,因為他的作品並不局限於傳統的中國畫。

而普通觀眾大多喜歡他的作品,認為它們美輪美奐。吳冠中的作品在衣物、盤子等物件上印刷,無數廉價複製品也被掛在牆上。吳冠中的藝術衍生品成為市場上最暢銷的產品。

吳冠中的人生經歷就像他的市場一樣,起伏不定。他從默默無聞到聲名鵲起,再到事業低谷,然後重新崛起。這一切都源於他內心深處那股頑強的精神。

晚年的吳冠中曾說:「即使我的身體漸漸衰老,但我的情感並沒有麻木。我的思維仍然充滿漣漪和波濤。這些漣漪和波濤是我創作的動力,然而它們無法撼動即將衰退的身軀,這是一種性格上的悲哀,一種無奈的境遇。」

他堅定而簡單,始終如一地追求內心所向。他不屈服於常規,不妥協於傳統。吳冠中的珍貴之處在於他勇於突破束縛,只顧自己內心的呼喚,並堅持不懈。

吳冠中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個人魅力,開創了一條嶄新的藝術道路。他的作品散發著勇氣和真誠的光芒,激勵著我們追求獨立思考和表達內心真實的勇氣。他不僅在藝術創作中勇敢地探索,還在生活中展現出堅毅的品質。

吳冠中的珍貴之處在於他的創作敢於衝破束縛,勇於挑戰藝術界的傳統觀念。他不追求贊同和妥協,而是堅守自己的獨特視角,堅信藝術是自由表達的媒介。

他的作品充滿了想像力和創意,不拘泥於形式和規則。他大膽嘗試新的藝術語言和技巧,將傳統與現代元素巧妙結合,創造出獨具個性和深度的藝術作品。

吳冠中的藝術成就不僅在於他的作品本身,更在於他對藝術的態度和精神追求。他對藝術的熱愛和執著讓他在藝術創作的道路上不斷前行,不斷突破自我。

他的勇氣和堅持鼓舞著無數的藝術家和觀眾,激發了他們勇於追求夢想和真實的內心表達。

吳冠中離開了我們,但他的藝術遺產將永遠流傳下去。他是一位偉大的藝術探索者,他的作品和精神將繼續激勵著後人,在藝術的廣闊天地中創造出更多的奇蹟。吳冠中,一個突破傳統束縛的藝術家,他的藝術故事將永遠激勵著我們,讓我們勇敢地追隨內心的呼喚,勇於突破常規,創造屬於自己的藝術之路。

關鍵字: